赣榆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赣榆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赣榆调查队 2012年, 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锁定目标强责任,奋力实现新跨越”年度工作主题和“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港口开港运营”三大目标,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苏北振兴等战略机遇,以“三突破一提升、五大提升计划、六大跨越攻坚”为引领,国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4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66.0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3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2:50.1:34.7。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在苏北、沿海地区均居第7位,与上年相比,在苏北提高2位,在沿海地区提高1位,增幅在苏北、沿海地区均列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苏北、沿海地区均居6位,与上年相比,排名均提高1位,增幅在苏北、沿海地区也均居首位。2012年,赣榆县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第96位,跃居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百强第90位,赣榆港实现开港运营,全面小康社会总体达到省定标准,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新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37.47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3.51亿元,增长4.2%;牧业产值18.73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55.73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总产量56.47万吨,增长5.5%;油料总产量6.87万吨,增长0.5%。出栏肉猪70.33万头,增长 0.2%;出栏家禽725.32万羽,增长5.1%。 现代农业发展良好。突出园区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组建“三农”四大服务机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四季田园建成沙河蔬菜处理厂和冷链物流系统、罗阳树艺园,墩尚泥鳅园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海州湾渔业园区新增工厂化养殖20万平方米。青口蓝湾现代渔业园区围海6700亩,开创科学高效用海新模式。夹谷山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开园运营。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7万亩、高效渔业2.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5%。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1个,“谢湖”大樱桃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水产品总量43万吨,全省领先,被确定为省渔业现代化试点县。 新农村建设成效斐然。继续开展“扶贫支教送医”三支队伍下乡暨薄弱村转化活动,被评为省农村“三资”管理和“四有一责”优秀县。突出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全年共实施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169个。新建农村公路130公里,改厕1.56万座,疏浚县乡河道56条、清淤村庄河塘70个,绿化造林2.9万亩,投入600万元飞防美国白蛾,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目标任务。沙口等6个村被评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大盘、秦家沙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引导,培训农民4.5万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5家。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启动脱贫奔小康工程,完成75个经济薄弱村和10.13万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实施财政奖补资金项目31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总量达373家,共实现产值793.59亿元,增加值148.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22.1%。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53亿元,增长11.1%。 工业经济质效逆势提升。全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1家,纳税超5000万元企业3家,工业入库税收9.7亿元。新海石化、镔鑫特钢产值达157亿元和154亿元,分列全市工业企业第一和第二位,位居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03位、292位,石化、钢铁、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产业实现产值567亿元,占全县71.4%。四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78亿元、工业税收6.4亿元,分别占全县73%和66.5%。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95.5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07.7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80.63万平方米。依法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强化工程承包行为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发展建筑市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率、质量监督率、安全监督率、应监理工程监理率和工程合格率均达100%,共创建省级文明工地2个、市级文明工地12个、市级优质结构工程9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工业投资178.35亿元,增长20.7%;规模以上投资202.31亿元,增长20.4%。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167.01亿元,增长14.2%。 港口开港运营。强力推进沿海开发,共累计投入28亿元,建成6.35公里防波堤、5万吨级航道、一期3个15万吨级通用泊位,安装码头门机9台,口岸联检中心、港口大厦等主体完工,一类开放口岸基本完成省级申报,赣榆港于2012年12月25日成功开港,展现“扬帆赣榆港”壮美画卷,成为赣榆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完成投入7.7亿元,建成兴庄河、龙王河、柘汪河3座特大桥,实现简易通车,成为赣榆沿海开发交通大动脉。242省道苏鲁界至赣马段征地拆迁全线启动,抗日山大道建成通车。东温庄水库开挖土石方400万立方米。三洋港挡潮闸、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完工。500千伏艾塘变、220千伏三洋变建成投用,全县变电总容量达到178万千伏,跨越发展要素支撑坚强有力。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79亿元,比上年下降17.1%。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387.74万平方米,增长5.1%;房屋竣工面积59.72万平方米,下降11.4%;完成销售面积50.40万平方米,下降28.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7.82亿元,下降19.4%。商品房平均销售单价3536元/平方米,比上年提高416元,增长13.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21.60亿元,增长20.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9%,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3.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出口总额2.79亿美元,增长35.9%;外经营业额0.69亿美元,增长18.1%;期末在外劳务人数6360人。 创新招商工作机制。组建石油化工、钢铁机械与装备制造、新能源3个产业招商局,成立中山、昆山等招商办事处,开展“百日招商会战”,锁定重点区域,强推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举办江苏沿海开发·2012赣榆经贸洽谈会,签约总投资200亿元的神华能源基地、10万立方米的中海油成品油罐区项目,密切跟踪保利协鑫燃气发电项目。新引进过10亿元项目5个、过亿元项目62个,内联到位资金122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4亿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城乡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镇村公交发展规划,出台镇村公交发展扶持政策,新建镇村公交站亭60个,完成金山、石桥、柘汪三个镇的镇村公交开通工作。实施公交班次加密、新城公交车票价一元到底方案,更新53辆出租车,新增50辆出租车,实行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政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邮电业务进一步扩大。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7亿元,增长5.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2亿元,增长12.9%。电信业务总量4.65亿元,增长5.4%,新增移动电话2.88万户、宽带用户3.0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7.10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21亿元,增长22.7%。 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为22.97亿元,增长30.2%,增速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个百分点,高于非税收入29.0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8.6%,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科技支出1.63亿元,增长47.9%;节能环保支出1.73亿元,增长4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0亿元,增长29.2%;教育支出12.26亿元,增长29.0%;农林水事务支出12.20亿元,增长23.3%。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9.53亿元,比年初增加31.11亿元,增长19.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63亿元,比年初增加18.78亿元,增长18.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1.03亿元,比年初增加23.40亿元,增长19.9%。通过资金注入、资产整合等多种方式支持金东方、创联等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全年各融资平台共融资22.2亿元。支持苏海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在全市率先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全年保费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旅游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神舟新能源、泰卓新材料、东材绝缘材料、康力特药业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平台的建设,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程中心。全年共完成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00项,获得无偿资金1835万元。新增高新技术新产品省级7个、市级49个。全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专利授权量超过600件,PCT申请量2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3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专校2所,普通小学10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比业生升学率达到95.6%。年末在校学生数为15.68万人,其中高中生2.83万人,中专生1.05万人,初中生3.78万人,小学生8.01万人,特教学生0.02万人。年末教职工1.2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万人。高考成绩再创新辉煌,实现了高考成绩全市“十四连冠”,录取率达85.5%。赣榆高中等5所学校获市高中教学质量奖,海头高中等3所学校获市高中教学质量特色奖。中考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有6所初中学校获市教学质量奖,3所学校获市教学质量进步奖。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获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奖,实验幼儿园等3家幼儿园获市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奖。投资2.1亿元,改、扩建校舍14.2万平方米,修建校舍2.5万平方米,铺水泥路面2.56万平方米。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游客接待量31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和8.9%。积极组织参加连云港“龙年新春大集”旅游产品展销会及2012 连云港旅游产品博览会,成功举办2012第四届谢湖樱桃采摘节。推进夹谷山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冲刺国家4A景区,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一个集和平教育、军事体验、农业观光、蔬果采摘、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红绿经典”旅游景区,冲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01个,病床267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89人,其中执业医师1011人,注册护士1330人。农村设置医疗点561个,乡村医生1571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参合率达到100.0%。扩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在镇级有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被评为省医改工作先进县。深入开展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和星级卫生院(卫生室)院创建活动,2家卫生院通过省示范乡镇卫生院验收,新增星级乡镇卫生院10家、星级卫生室70家。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机构达标率和年内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率均为100%。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创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 文体事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江苏沿海开发2012赣榆经贸洽谈会大型综艺晚会及“七一”创先争优大型颁奖庆典。举办“赣榆风情”、“赣榆民间才艺大赛”、“赣榆达人秀”、“非遗展演”等广场文化活动多达152场次。全年共送戏下乡150场、送电影5340场,为农家书屋送书2万册、采购正版图书 60余万册。成功举办连云港市美术作品展、赣榆民间收藏展。全年举办、承办全国青年男子篮球四强赛等县级以上大中型体育赛事16次,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门球场、网球场相继建成投用。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数字电视双向化网改和整转快速推进,整转有线数字电视超过13万户。电视台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纪录片《抗日山》;《直播赣榆》栏目获江苏省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电视台荣获江苏电视新闻宣传最高综合奖项—“2011年度江苏电视新闻宣传繁荣奖”,实现了苏北地区县级台在该领域零的突破。获得“2012年度全省广播影视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魅力新城逐步繁荣。琴岛天籁围堰合龙,完成10%吹填工程,“黄海滩涂变碧海金沙”正在成为现实。和安湖公园完成百合广场、赣榆八景等工程,展现出“粼粼碧波,莹莹绿水”的生态品质,传承了和安文化和赣榆历史人文。五星级和安湖国际酒店主体完工。客运总站开始装修,徐福路建成通车,金陵路北延、海城路等8条道路加快实施,启用两处公交首末站。金海岸、维多利亚等2处幼儿园开园。文化四馆免费开放,新城医院加速建设。高层建筑封顶27幢,新开工31幢。新城功能不断完善,常驻人口超过万人。 老城功能不断提升。始终把“四城同创”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有效抓手,创建为省卫生县城。通过再造环卫责任体系、再造垃圾处理体系、再造市场管理体系,明确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综合整治交通秩序,壮大市容和环卫队伍,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先,新建时代东路、文化东路、西关路等7处临时农贸市场,取缔后宫路等13条道路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实施青年路南延北扩、玉带路等工程,整治小街巷20条。赣榆老街主体完工。荣获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创成省物业管理优秀小区1家、省园林式居住小区2家、省园林式单位2家。 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完成柘汪、海头2个镇及大小王坊、海后等4个村城乡统筹规划。柘汪镇获批国家第三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新镇区形象初具,建成王坊社区。沙河、塔山、金山等新镇区加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功能不断完善,人口加速向镇区集聚。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城头、欢墩等6个镇和东温庄等9个村污水处理厂快速推进,金茂源、中大海藻等企业建成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达11.8万吨/日。对13条入海河流实行“河长制”管理。投入1500万元上移县自来水厂塔山取水口,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污染减排完成目标任务。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被评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创建国家生态镇2个、省级8个,市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 115.5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51万人,增长1.3%;其中男性人口60.70万人,女性人口54.88万人;非农业人口52.2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972人,人口出生率16.52‰,死亡人口6995人,死亡率6.09‰,人口自然增长率10.43‰。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33元,比上年增加2293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达到10310元,比上年增加1242元,增长13.7%。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100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70%。新农合实现应保尽保,重大疾病救治病种达20个。农村、城镇居民月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40元、290元,共发放保障金4165万元。新建4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海头等7所敬老院。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1300万元。为4656名残疾人发放重残救助金。建设保障性住房1439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8万元。 |
GMT+8, 2024-11-17 06:49 , Processed in 0.0529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