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旻) 我国《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将于5月1日起施行。市林业部门最新统计表明,目前,连云港市湿地总面积已达23.3万公顷,占连云港市国土面积的31.18%,这一指标领先于27.4%的全省平均水平。而仅去年一年,连云港市就新增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7203.59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8.5%。 湿地被誉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总体上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目前,港城共有湿地5类13型,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河流湿地。与人工湿地相比,自然湿地无论在功能价值上还是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更具有典型意义。 连云港市现有自然湿地面积接近12.3万公顷,自然湿地面积超过湿地总面积的一半,但对湿地功能认识的不足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外加湿地保护管理的不到位始终制约着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张永忠表示:“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湿地当作荒滩、荒地、荒水,随意垦、围、占、建,破坏湿地资源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从去年开始得到了明显扭转。在林业部门的牵头下,相关县区与单位将保护生态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高度,制定了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不惜花上亿元重金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湿地保护区内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去年一年,共有8个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出现在连云港市沿海、重点河流区域。“这些保护小区都是通过林业部门划出一块人为干扰较少的地域统一规划建设,经过专家多番论证后,由当地政府批准设立的。”张永忠介绍说,这些地方以前尽管是自然湿地,但从未有人去保护,现在列入保护对象,将为连云港市的湿地赋予更加法制化的保护。同时,各地相继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管理站”,赣榆墩尚、东海安峰等一批集湿地恢复、候鸟监测与保护、科普教育、旅游等为一体的市级湿地保护示范基地不断涌现。 由于大力推行“退养还湿”工程,保护区湿地恢复明显。赣榆、灌云等沿海地区新增滩涂造林3万公顷,栽植刺槐、苦楝等耐盐碱树种,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前三岛建立起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设立鸟类监测点和环境中心站,使湿地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林业部门最近一次普查显示:目前,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区内动物超过500种,其中鸟类250种、鱼类179种,仅前三岛就有鸟类40科129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24科72种。 (编辑:贺耀堂) |
GMT+8, 2024-11-15 11:32 , Processed in 0.04760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