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麻木的感觉传到大脑的时候,我看着自己的手,不知所措。她眼睛瞪着,像看一个刚刚闯进她家里的陌生人。她的半边脸上指印清晰地显现了出来……”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据调查,我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在29.7%~35.7%之间,其中90%以上的受害人是女性,大约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暴力而解体。 与大多数公众所认为的相反,实施暴力与所受教育程度无关,一个民工可能施暴,一个教授也同样可能施暴,知识分子阶层的家庭暴力同样触目惊心。还记得疯狂的李阳吗?他人前受人尊敬,回家就辣手摧花,变成施暴的魔鬼! 有一个观点是,男人施暴是因为女人犯了错误,更有甚者认为女人做出了一种“邀请”男人施暴的姿态,这才导致自己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中。有一个原则是必须明确的:无论如何,施暴侵犯了女人的身体权! 可以预防家庭暴力的出现吗? 法国精神病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依安博士认为,在第一个耳光到来之前,从男人的言语当中就能感觉到危险来临——女性在受到严重的肢体暴力之前,通常遭受了程度不等的精神暴力。“要清楚地表明所受到的精神伤害是困难的,因为它的界限并不明确。”她解释道:“在不同的情况和前提下,一个相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果说身体上所受的暴力伤害可以进行鉴定,相反,评估一个精神上的受害者遭遇了多少心理创伤则要困难得多。” 在伴侣之间,真正的困难是找到一种相互的顺从,找到一个双方的欲望都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氛围。相爱,是一种感情交换,包括在共同生活中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暴力伤害,则是相互关系的某种缺失,是其中一个人付出了全部却什么都没有得到。“陷阱”就是从这里开始,在第一个耳光到来之前。让我们共同总结一下暴力男们“说出来”的暴力,以评估我们或我们的闺密们在两性关系中的真实处境。 ■ “我比你更明白,我这是对你好!” 控制欲是两人之间发生不平衡的最初根源,一方总想压倒另一方:由他来决定她穿什么衣服最合适或者看起来“还可以”;因为他自己难以入眠,他就把她从睡梦中叫醒;还总是由他来决定两个人午餐吃什么,或者什么朋友是他喜欢见到的……特别是,她准备全心投入的一个计划——那甚至是她的梦想,比如成立工作室,或是成为服装设计师,等等,还没开始实施呢,他就兜头给泼一盆冷水:“就凭你?!别做梦了!你就在家老实待着吧!”“要是你能成功,我看太阳得从西边出来!你要是不听我的,一定败得特别惨!我这样全是对你好!”他总是这么贬损你,不让你有梦想,也不帮助你实现梦想。 ■ “没有我,你什么都不能做!” 精神伤害最传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孤立”对方,它是造成女性受虐待的原因,同时也是女性受虐待的后果。孤立的目的,就是让受害者无法看到、无法了解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无法接受。 慢慢地,虽然并未真正作过决定,可是,因为“这样生活更简单”,她自己切断了与家庭、朋友的联系,甚至有时断绝所有与工作圈的联系;她甚至没有独立支配的钱,没有任何支付能力,任何地方都不能单独去……他让她闭门索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拒绝别人的了解,然后,逐渐丧失了行动能力,甚至丧失了反应能力。 ■ “这不是我的问题!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漠不关心”也是一种精神伤害,拒绝与你有任何关系。通常表现在对伴侣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或对伴侣不加掩饰的拒绝和鄙视。完全无视对方的需求、对方的感情,或者故意制造让对方无法得到以及无法满足的状态,使对方在心理上陷入深深的不安。甚至拒绝和对方交谈,拒绝和对方一起外出,拒绝陪对方就医,拒绝在节日一起去探望父母;连续很多天跟对方赌气却不解释原因,等等。 精神伤害,还包括不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在激烈争吵后仍要求与对方做爱,甚至在对方身体有病的情况下,仍然强迫对方做家务活和其他体力活。 ■ “你把我当傻瓜吗?” “嫉妒”,当它变成一种病态,会成为对伴侣另一种形式的控制。一个善妒的人所不能承受的,是伴侣与他如此不同。他希望拥有伴侣的全部,向伴侣索求持续的和完全排他的陪伴。即使他的伴侣选择服从他,从不单独外出,也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他仍然会忧心忡忡,心存不满,因为他仍是“另一个人”,而这恰恰是令他无法忍受的…… 这种过分嫉妒通常是在“骚扰”中逐渐确立的:日复一日连续不断地问相同的问题,不停地打电话查问对方的行踪,查看对方的信件、电话记录、电子邮件,让伴侣生活在恐惧中,不敢再继续使用座机或手机、邮件等与亲朋好友联系…… ■ “不管怎样……” “诽谤”是精神伤害中最可怕的武器。他不顾一切地伤害别人对伴侣的尊重,说她一文不值。这种伤害表现在他轻蔑的态度、伤人的话语、蔑视的眼神、令人生气的评论:她的见解、智力水平、感情表达(“你就会没完没了地哭!”);她的身体、家庭、朋友、过去的生活、双亲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会成为他把伴侣“扫地出局”的原因。 从诋毁到侮辱仅仅一步之遥,其间的差距虽然细微但很容易越过——他眼望着天,转身背对着你,面带冷笑,在对你实施性侵犯之后吐口水、打嗝、放屁……大多数受害者谈到这些都深感耻辱。侮辱、贬低、嘲弄,都是精神伤害的特征。其实这只是他发泄内心狂怒的方法,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一点不被尊重。 ■ “你怕的是什么?” 用摔门、砸东西来发泄心中郁闷,开飞车,急踩刹车让轮胎咝咝作响,拿着危险物品玩“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游戏,粗暴对待家里的小宠物…… 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恫吓女性的目的。这全都只是一种间接暴力,为了向女性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瞧我多厉害!小心点!我什么都做得出来!” ■ “如果你走出这扇门……” 精神伤害还包括“威胁”:夺走孩子,不让孩子吃东西,打孩子。如果对方不按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行事,他可能会去报复伤害她周围亲近的人。威胁要实施暴力,与真正实施暴力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是相同的。 另一个更严重的威胁是以“自杀”作要挟,让伴侣也背负伤害他人的罪责:“这都是我的错,我不知道怎么去帮他。” ■ “你就只会离开!” 在第一次动手、第一个耳光到来之前,大多数女性受害者通常会否认自己受到了伤害。往往是在第一次深受伤害之后,她们甚至才对此确定无疑。 最糟糕的是:一个有勇气逃出家门去控诉对方的受害者,绝大多数可能的结局是最终撤回控诉,转身回到她的家中,继续生活在被控制的暴力关系中。这完全是因为受控制的复杂心理与外表的不易察觉(在受虐狂身上什么都看不出来)。 慢慢地,受害者失去了辨别和判断能力,把自己完全封闭在情感和心理的混乱当中,难以勾画出这种混乱的轮廓并从中解放自己。要等到事情无法挽回了才行动,这不是一个好理由。 ■ “这不是我的错!” 所有的施暴者事后都会向受害者说一大堆“对不起”,至少是在暴力伤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为了向对方解释暴力伤害出现的缘由。因为伴侣之间首先有着一段相爱的历史,一种理解对方的愿望,甚至存在一种连出现在他们之间的裂缝也要爱的心理。 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这并不是他的错,压力和应激,童年的创伤,精神的疾病,反常的行为,教育的缺失,脆弱的性格……暴力行为总有其根源。但这不能成为任由它存在的一个理由。心理专家们已经证明,在第一个耳光还没到来之前,只要及时抓住根源,这种心理疾病完全能够治愈。 离开还是留下? 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在暴力这种控制关系中“学会了无助”。她们怀着罪恶感任由对方折磨自己,还常常不知道——或者说不敢离开对方。同时,整个社会也缺乏针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有效支持,暴力男为了把软弱的羔羊牢牢控制在手,往往软硬兼施,很多女人生活在恐惧中,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心理专家同时也认为,如果这种容忍不会给受害者带来生命危险,不会给当事者双方中的一人造成严重的病理问题,伴侣之间的暴力伤害也可能自愈。 而在针对家庭暴力的心理治疗上,最佳方案并不是夫妇双方一起治疗——这需要伴侣双方都十分清楚他们之间出现了问题,但这太少见了,大多数时候总是要由受害者首先迈出脚步——如果她能试图摆脱对方对自己的控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受害者,知道如何限制对方可能施加的暴力伤害,伴侣双方就有可能走出陷阱,重建一种新的平等关系。(资料来源:《心理月刊》) |
GMT+8, 2024-11-16 04:13 , Processed in 0.04863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