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楼主: 周东

赣榆的周氏宗亲请进(爱莲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1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19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2: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今天开始本人就家谱有关的小知识,以及周姓的有关资料和各位本家共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3: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什么叫家谱
家谱是: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
二、家谱的基本含义:
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四、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五、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有些家谱还包括:
1、姓氏源流: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2、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3、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4、 家传
5、 家谱图像
6、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 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7、故居/村庄图

六、修谱的作用1、 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2、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
3、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4、血肉联情。
5、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卢氏家谱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七、家谱价值
  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
  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八、 具体称谓如下
  祖 (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 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 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等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8: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今天开始本人就家谱有关的小知识,以及周姓的有关资料和各位本家共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1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知道福字是哪个辈分呀,哪个堂号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22: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莲堂,振字辈,庚文振……老祖宗是住在老新华书店那的周家祠堂的。楼主也是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22: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姓的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 ...
周东 发表于 2010-6-25 17:35


我也找过,一直找不到。我是明字辈。爱莲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3: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在吧内或论坛内我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3: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26楼,老祖宗是住在老新华书店那的周家祠堂的。有字辈。是“维仕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3: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27楼本家,你老家是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徐州有个细柳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周家堂号很多 堂号有:“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笃?”、“爱莲”、“武功”、“细柳”、“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世善”、“忠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4: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得到消息,我儿子在新青小小升初摇号 摇中 摇到外国语,据说他们班报的很多,只有2个摇上。幸运,祝福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4: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摇上满意的初中,高兴之余把儿子今年春节在竹园钓鱼的随笔发到这。周家的宝宝在与本家指正。
荒 凉 的 美

来到竹园仿佛看到了一丝荒凉,眺望着钓鱼湖走道的景色,仿佛有一丝悲伤,那枯黄枝叶的杨树长在那一泓湖水旁,枯黄的枝叶让人感到心寒。羊肠小道枯黄的小草让人想起枯树上的鸟巢,巢上的枯枝有的长,有的短,倒映在湖水中,仿佛只要有一丝的风,就能将鸟巢刮掉。


       一阵寒风打来,湖两旁小道上的杨树枝叶摇晃,晃下了一些枯黄的枝叶,让人感到一丝的苍凉。纵横交错的树枝摆在地上,树枝上轻淡的咖啡色让人感到有一丝寒冷从心底而发。一只野鸭腾空飞起“噗”一声,降落在湖里,溅起了无数水花。


       湖面的角落长着一丛芦苇,芦苇早已枯黄了,杆上的芦苇花也早已被风吹去了,夏天在湖中见的浮萍也早已不见踪迹。风吹着湖面,荡起一阵波浪。


      远处,有一座矮小的瓦屋。这个小屋大概盖在那儿有几十年了,屋子的红砖经过常年的风吹日晒已经风化了,退色的对联早已被风吹破,那残留的一半不断地拍打着掉漆的木门,好似要将那门给击穿。那扇木门已经老坏,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远处在湖边钓鱼的老人,静坐在小板凳上,手中握着钓鱼竿,眼睛紧盯着浮在水中的鱼漂,时刻准备揭竿而起。他的身边放着一只生锈的鱼桶。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倒映在湖水中。远 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狗不叫了,枝叶不晃了,荒凉的山地,漆黑的夜晚, 只有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荒凉的美……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4: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4: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图片发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3: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知识之 二   祠 堂
 一、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二、宗祠  
     宗,《说文》:“宗,尊祖庙也。从宣  ,从示。”《正字通• 宣部》:“宗,凡言宗者以祭祀为主,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国语•鲁语上》:“凡禘、郊、宗、祖、报此五者, 国之典礼也。”祠,《说文》:“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祠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畜牲,用圭璧及皮币。”宗祠,即宗庙、祖庙、家庙也。《礼•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又《礼•曲礼下》:“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  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礼•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士一庙;庶人祭於寝。”宗祠,亦称祠堂,由宗庙演化而来也。《现代汉语词典》:“祠堂,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堂,即明堂、堂屋、客厅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堂之高明者曰明堂,宗庙,国学及祀文,王朝诸侯之处皆有之,则皆得称之。”宗庙、祠堂与族谱一样,目的在於敦宗睦族,加强团结,尊老爱幼,和睦乡邻,促进孝子贤孙,提高家族地位,体现家族声望,象征家族兴旺发达、人文尉起、是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奉祖先牌位所在,是执行家法、推行族规处所,是族人聚合议事场地,可谓家族法庭也。张履祥《家堂》:“今欲萃人心,莫大於敦本族,欲敦本族,莫急於建祠堂。”全望祖《奇亭集•外编卷十四》:“而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建祠修谱历史悠久,隋唐以前.豪门士族在家族关系上为保其门第,亦为备查官史,最重宗祠谱蝶,后因战乱而废驰。宋以后又逐渐恢复,至明清而极盛,且由世家大族推广至黎民百姓。
      周氏宗庙祠堂历史最悠久,大约始於周代,盛行於宋明以后。先贤庙有后稷庙、太王庙、王季庙、文王庙、武王庙、周公祠、成王庙、周瑜庙、濂溪先生祠堂等,而家庙祠堂更多,遍布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可谓星罗棋布。

附:徽州绩溪周氏宗祠

  又名“衍绪堂”,位于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 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东莞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桥梓村,建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七十余年历史。该词为桥梓、苏坑、常平下圩三村周姓共奉之宗祠,建筑颇具气象。清代年间,桥梓文风代盛,得中进士、文举、武举共五人。因此宗祠保护维修较好。1993年,三村集资重修,悉依原貌,古朴庄重,焕发一新。  
  桥梓周氏宗祠曾是1925年成立的东莞当时最有影响的屋厦农民协会会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东莞县委秘密迁来屋厦,此祠又成为县委临时办公地点。
2、安徽绩溪华阳周氏宗祠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

绩溪周氏宗祠
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 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木雕和石雕见长的周氏宗祠本身就是精美的宏大艺术品,现依托这个实体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三雕博物馆,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三雕博物馆内征集了徽州民间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精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粗犷大气的明代雕刻,也可以看到线条细腻和逼真的清代雕刻,更有让人赞叹不已的木雕绝品二十四孝图。如果你有机会一睹三雕博物馆的风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3、安徽歙县昌溪周氏宗祠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主体建筑面积 747.12 平方米,自奠基至竣工,历时五载。宗祠建筑为明代徽派古建筑典型风范,简洁的布局,古朴庄

歙县周氏宗祠
重;精致的雕饰,细腻入微,极显徽派古建筑特色。脊顶以特制镂花雕砖压顶,上有十三对剔透麒麟相对而立,两边犄角上翘,直指苍穹,显富丽凝重;外墙皆用双层“三六九”型青砖砌就,坚固之极,四面墙裙嵌以青石座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整个祠堂布局分栅棚、丹墀、正厅、后进和寝陵五大部分,是“三进两明堂”的代表作。宗祠的选址堪具匠心:座北朝南,背靠来龙山,青松翠柏,古木葱葱;门临昌源河,绿波荡漾,流水潺潺。祠前辟有两个大坦,可容千人,全以鹅卵石缀成。通街大道,穿坦而过,上溯昌溪、石潭,下通深渡、县城,人来人往,更添宗祠熙攘景象。正门之上高悬“周氏宗祠”、“钦点主政”、“恩赐进士”、“四世二品”等匾额。步入周氏宗祠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 108.16 平方米的天井,两边走廊宽敞明亮,十根黑色“黟县青”方石柱环抱四周,呈现古朴庄重之感,抬头仰望正厅可见“六顺堂”大匾额。周氏族人崇尚耕读,从明永乐到清末四百多年间,共出了四名进士,十九名举人,二十三名贡元和七十四名秀才。正厅左右大梁之上悬挂的“进士”、“文魁”、“少廷尉”、“吏部尚书”等功名匾昭示着周氏的显赫功名。周氏宗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字趣谈:
周的成语有哪些
周而复始   环球一周   众所周知   周游世界  周瑜打黄盖 颇费周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知识之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人们提起历史上的一些显姓大族,往往在其姓氏面前冠以地名,如京兆杜氏、博陵崔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琅玡王氏等,姓氏前面的地名就是此姓的郡望所在地。郡望不是姓氏,但却与中国古代姓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什么是郡望呢?所谓郡望,顾名思义,就是一郡之望族的意思。因此,郡望是显姓世族的标志,它将同一姓氏中的豪门与寒门、世族与庶族区分开来。
  我们在论及姓、氏的功能时曾指出,在先秦时代,姓、氏二者有明确的区别,姓用以标血缘,而氏则用以辨贵贱,贵有氏而贱无氏。但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变封建制为郡县制,原来的世袭贵族烟销云散,氏也就不再是贵族的标志了,而与姓一样成了单纯的家族血缘标志。
  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虽摧毁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秦代以后就不再存在等级制度了,而只是意味着旧的等级制度被新的等级制度所代替。于是,新的表示社会等级的符号手段也就应运而生,"郡望"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标志社会地位以区分贵贱的手段。
  秦汉之后,虽然已无如先秦时代那样的世袭贵族,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家族由于世代居住某地,人才辈出,或由于战功,而被加官封爵,荫及后世,从而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文化威望,遂成为一地的豪门大族,这种家族由于在当地为人所仰慕瞩望,故称为"郡望"。如南北朝时代至隋唐时代,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就是当时北方的四大望族。在姓氏面前标以家族居住地,亦即郡名,以表示其为此地的望族,"郡望"因此就成了区别贵贱的手段。
  郡望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一般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名门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
堂号
    堂号和郡望一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堂号是什么?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以地名作堂号: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如王姓的“太原堂”、“琅琊堂”,李姓的“陇西堂”,刘姓的“彭城堂”、“中山堂”等。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以宗族典故作堂号:这类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一个堂名,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以道德伦理作堂号:这种取堂名的方法,是将一些教育族人劝善惩的词语作为祠堂名称。这类堂号在各姓氏中也比较普遍,而且往往各姓共用。如“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几乎各姓都有。因为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全民族共有的,非一姓所有,因此这一类的堂名除了通常的道德鼓吹外,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含意。
    以祖先名号作为堂号:这种堂号在各姓中也都常见,但相对要少于前几种。其方法是将某一祖先的某种有特殊含义的称号或者居住地,作为本族的祠堂,如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的“伏波堂”、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后裔的“香山堂”、宋代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翚后裔的“屏山堂”。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周:[郡望]汝南。[堂号]爱莲堂。(堂联)岐阳启姓,濂水分源(周敦颐)。
所谓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在姓氏发源以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同一姓氏不可能居住在同一地方,而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便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所居住的地区(郡),这样就有了郡望。如上述的陇西李氏,即居住在陇西地区(今甘肃天水一带)的李姓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是李姓人中地位最高的一支,其他地区的李姓无一能与之相比。诸如此类的标榜郡望,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不同郡望的人即使是同姓,也不能担任相同的官职;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也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郡望较低的人无论才能多高,都是无法占有这些位置的。从此以后,郡望演变为姓氏的一种标志,不管是不是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都可以“言李必称陇西,言周必称汝南”,而不必在意真正的居住地如何了。
   堂号则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在某一姓氏中的某一支成为望族后,由于不断繁衍发展和迁徙的缘故,往往会进一步分化为许多不同的房支和系派。这些房支和系派与郡望不同的人一样,也会有贫富贵贱之分,为了加以区别,便在郡望之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名号,这种名号有时称为房号,有时则称为堂号。如上述“三槐堂”本是王姓中的“琅邪王氏”的一个分支,北宋初年,这支人的开创者王祜在所住的庭院中栽植了三棵槐树,以勉励子孙努力仕宦位登公卿(槐树在古代是公卿的标志),此后,其子孙果然实现了他的夙愿。为了纪念王祜,这支王姓人便称“三槐王氏”,或王氏“三槐堂”。这里的“三槐”或“三槐堂”就是这支王姓人的堂号。
    我国姓氏中郡望堂号较多的是唐代的张姓,有43望之多,此外王姓也有32望。然而,今天的张姓则习惯称16望,即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百忍、金鉴。其中,除最后两个是堂号外,其余14个全是郡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4: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体”字辈的
辈分一次是:“自 振 明 体 达,用 心 学 经 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0:17 , Processed in 0.0895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