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449|回复: 0

[房产杂谈] 房地产生态调查:一个贷款员的讨金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5 1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年后,中心城区将形成怎样的城市品质、塑造何种城市性格,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由规划师们回答。
  “东莞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这个说法,流行东莞多年不曾改变。这句抽象的话语,化为何力平的真实感知则是“没有一个知名商圈”。


东莞市城区

  这位曾云游四方讲学的老教授为此有些惊诧,一个GDP超过4000亿元的城市为何缺失商业、商务“航母”?
  事实上,这座升格地级市仅20余年的城市,以超常规的速度缔造起一个崭新的中心城区,不间断地向一座发达城市改变,正迎来拐点。
  6月7日,市委常委会原则同意规划部门启动《东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今年9月底,也就是百日之后,规划师们将拿出一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以此回答“宜居”、“交通”、“商业”、“绿化”等一连串问题,这期间引得东莞上下无数猜想,未来五年,她将形成怎样的城市品质、塑造何种城市性格,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规划师们回答。
  中心城区的尴尬缺陷
  不论从商业发展、交通设施还是科技含量水平来看,东莞很多镇都要接近甚至超过中心城区。
  一座GDP超过4000亿元的城市里,竟无一个在全省叫得响的知名商圈,这让从黑龙江辗转至东莞的何力平有些莫名惊诧。
  而类似何力平的惊诧声,在网络与现实中近年不绝于耳,点出了东莞中心城区的尴尬缺陷。知名商圈的缺失,正使得东莞高端消费呈几何式的速度外流至广、深、港,这一点官方也从不否认。
  60岁的何力平任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政法系教授。他曾云游四方讲学,东莞几乎成了印象中唯一一座“购高端物品很难”的发达城市。
  “东莞中心城区与镇的各种资源几乎相当,各种差距都不明显。”他指出,东莞中心城区目前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难以体现其重要性和独特性。
  何力平的声音在学界、商界颇具代表性。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城市规划管理教研室主任李国彬来莞四年,期间曾多次配合市政府做调研报告,走访了东莞大大小小四百多个村和社区。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他,直击中心城区的“软肋”:不论从商业发展、第三产业、交通设施还是科技含量水平来看,东莞很多镇都要接近甚至超过中心城区,因此中心城区对周边镇街的辐射力不强,更难谈得上带动力。
  当学界频繁点出东莞中心城区亟需“再上一层楼”时,6月8日,一条“中心城区将启动新一轮五年规划”的消息已遍布网络,迅速发酵,引得各界人士开始描绘各自心中的“城区愿景”。
  事实上,此番东莞力推中心城区规划的直接因素是源自“上头”的文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布《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要求各市须在9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的工作。
  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陈志军对此解读说,近期建设规划每五年编制一次,有效期也是5年,东莞与国家五年规划是同步进行的。
  除了要求与“国家同步”外,陈志军指出,过去五年,东莞城市经济、城市建设空间等进一步发展,上一轮近期建设规划所依据的基础条件和指标已发生变化。仅以人口为例,本报记者近日通过南城、东城、莞城和万江等四个官方网站得知,目前四个街道办常住人口超过120万人,现状实际人口已经突破了2005年批复的总体规划人口规模,城市规模一而再地被突破。
  此外,由于莞惠城际轨道及市域轨道交通的开工建设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将给东莞带来深远影响。如何继续支撑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这必须通过编制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来作答。
  谈到此轮规划的构想,陈志军说,东莞将明确近期发展重点和实施时序,其核心内容包括:按“宜居城市”考核要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绿道、公交等绿色交通系统建设,构建城市“绿色生活网络”等。
  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之一
  东莞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但因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都较大,国务院因此将东莞加入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之列。
  随着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大幕拉开,一种久违的声音再次浮现:东莞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各种推论由此而生。
  学界至今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东莞的中心城区和沿路连绵发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城市发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城市功能因此不强,与东莞32个镇街集合形成的总体城市形态规模远不相称。这个论点,间接回答了东莞经济强而中心城区不够强的成因。
  事实上,政府正力求通过此次规划扭转现状,让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步调尽快一致。翻看东莞过去20多年的规划史,足以窥探出此次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与以往的不同。
  据陈志军介绍,东莞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1989年由省政府审批,此前一年东莞正式升格为地级市。第二轮总体规划同样是由省政府审批。
  “第三轮总体规划不再是由省政府审批了,而是要上报国务院审批。”陈志军说,审批层级“升级”,是因为东莞已被列入“重点城市”名单。一般而言“重点城市”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特区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东莞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但因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都较大,因此进入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之列。
  国务院、省政府因此对东莞中心城区近期规划建设提出了“规定动作”。其中,省政府的要求总计有五条: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营造优质公共空间,构建城市“绿色生活网络”;挖掘东莞地域文化内涵,塑造“家园”城市特色风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谋划城际轨道沿线土地的综合利用,探索TOD开发模式。
  亟需进行城镇化进程转型的东莞,实际上也有自设的目标。陈志军指出:“到十二五时期末段,东莞要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清晰的城市格局、优质的城市品质、多元的城市文化、独特的城市性格、良好的人口素质,更重要的是一个包容、人本,适宜创业、居住和生活的城市。”
  针对以上设想,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的评价是:这场“变脸”之旅方向十分明确,但也难免面临着不少困难。
  由于这场变化的行动主要在中心城区进行,这里并不是一块空地,一片新区,更多的是老城区,土地有限,所以需要腾挪新的空间,“让位”给新产业。李立勋指出,眼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三旧改造”,正是履行着这个艰难而又崭新的使命,东莞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这次改造。
  “建造一个工业区易,缔造一个成熟的中心城区要难得多。”李国彬指出,东莞显然不会等到一个成熟的中心城区自然形成,而是要靠政府、社会强力推动,加速催生中心城区,但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入城大业”被堵死?
  “中心城区的范围”此番一经抛出后,是否意味着很多镇的“入城大业”被堵死?
  关注中心城区新一轮规划消息的不只是四个街道办,还有他们周边的镇村。只不过,面对此次中心城区划定的地域范围,让镇与街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
  本报记者发现,在此前制定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中,首次确定了东莞“中心城区”范围,即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和寮步镇西北部7个自然村,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然而,此次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东城、南城、莞城和万江四个街道,总用地面积为231.1平方公里。这个结果,让那些多年来跃跃欲试想要加入中心城区的镇村们显然有些失望。
  市政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全市“两会”上,东莞曾设计出一个“主城区”概念,名称虽与中心城区相近,划定范围却大不相同。
  当时,“主城区商贸经济带”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然而何谓“主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未写明,就这样,这个词汇瞬间成了当年“两会”一个热点。石龙、厚街、寮步三个镇代表团人大代表,在那次“两会”上都表达了进入主城区的愿望。
  截至目前,靠近东莞中心城区的多个镇也没有停歇靠拢的步伐,纷纷搭建纳入联网路。据了解,从2007年起,寮步镇就启动了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思路是“融入大市区,从郊区发展成为东莞未来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厚街同样被认为具有融入主城区的优势。从交通上讲,广深高铁、惠广高铁以及城市轨道的枢纽站都在厚街,无形中,厚街将成为东莞的名片,其将首先进入珠三角旅客的视野。
  如此多的镇为何抢着“进城”?理由其实很简单。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对此解读为“镇里一旦被打上主城区的标签后,意义则大不一样”,地价上涨、政策优惠、用地指标倾斜的利好政策将一并而至。仅以公共资源投放为例,东莞的大型公益项目(玉兰大剧院、市图书馆、会议大厦)没有一个旁落在四个街道之外。
  林江指出,这些“利是”成了很多镇期盼加入城区的一个重要动因,单从行政级别上来看,街道办和镇同属一个行政级别,他们也有“入城”的可能。
  “中心城区的范围”此番一经抛出后,是否意味着很多镇的“入城大业”被堵死?李国彬认为并非如此。他指出,一般来讲,中心城区的繁荣主要由第三产业带动,四个街道的工业企业颇多,很多企业将迁徙至周边地区。此外,随着中心城区一步步升级,周边镇街的地价、商业不会因为中心城区的冲击而减弱,反而会带动周边更加旺盛。
  林江也指出,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发展,周边镇可以共享城市资源,引入更多的投资者来建设城镇,在此兴业。从长远来讲,东莞没有县一级政府,镇与街道办融合到一起发展,扩大市域面积,对东莞来说是一件好事。
  未来五年的模样
  未来五年,将是东莞完善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性格的关键期。
  东莞,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中心城区?这是坊间近期热议的焦点,各种声音相互碰撞,勾勒未来五年中心城区的轮廓。
  本报统计东莞时间网等本地网站的网友留言发现,大致三种声音占据主流:有的认为,东莞缺少真正富有内涵的CBD、商圈和更为便利的交通设施;有的认为,中心城区需要具备城市重要景观的特质,但不能全部用冷漠的建筑表情;有的提醒,东莞切忌不能建造大而不当的广场,不能用精英式规划将有失偏颇的理念强加给了城市和民众。
  学界、商界、民众站在不同角度抒发着各自理想中的中心城区。虽是众说纷纭,但目标都指向一处:东莞中心城区必须要改变现状,重新审视其定位。
  丁力认为,作为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和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中心城区的目标定位需要准确和突出。他指出,中心城区应该是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对外贸易、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市域政治、科技、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和先行示范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创业居住的榜样”,是全市发展的核心。这个说法得到了官方的初步认可。
  作为此次中心城区近期规划主要参与者之一,陈志军指出,未来五年将是东莞完善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性格的关键期,这一切将通过近期规划构想的加大规划统筹力度、强化中心城区功能、优化中心城区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等四条路径来实施,也就是围绕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区合一的中心城区来做文章。
  “做强中心城区这个‘龙头’来引领全市,实现新型城市化。”陈志军透露了编制《东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的构想,主要是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将着眼于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教育、商贸、信息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提升商务、商贸和休闲功能。做强中心城区,则以“强心”、“宜居”、“内畅”、“外联”并通过打通四区之间的节点和盲点来落实。
  据市政府相关部门透露,东莞将力推中央商务区、中央商贸区和中央生态休闲区等“三区”的建设。市政府最新的构想是:建议市财政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五年内每年投入2亿元主要用作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资金,以此带动中心城区的发展。
  此次中心城区规划的重点则落在“宜居”两字上。陈志军说,东莞计划将通过实施三大工程来体现:绿道网建设工程——五年内中心城区要建成2263公里绿道;万江滨水环境示范工程——系统性地优化,改造滨水岸线约29公里,建设6个重点景观公园;市区自行车专用道工程——继续推进中心城区11条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等。
  “当务之急,东莞要实现中心城区内畅。”李立勋指出,时下,东莞应要求四个街道办把精力、资金更多地投向与其他街道交接区域的建设改造提升上来,通过加快交接区域的城中村改造、环境整治,将城区从目前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打造成一个建设标准有效统一、基础设施有效衔接、公共服务有效对接的大市区。
  中心城区未来五年的模样,在多方的勾勒中已逐渐清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4 21:06 , Processed in 0.0905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