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东 于 2010-11-10 11:33 编辑
贫贱夫妻百事哀---记唐代大诗人元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一首讴歌爱情的千古佳句。最先写下这千古佳句的,却是800多年前的一位16岁的少年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金代著名诗人、史学家。
而与元好问一姓的唐代大诗人元稹对爱情的理解却更加深刻。他说:说看过浩翰的大海再看别处的水就很难成其为水,而看过巫山的云的人,再看别处的云也不算什么云了。可见他对他的女人爱之深;看了他老婆,再看别的女人就不是美女了,当今社会,估计是多少青春少女追求的终极目标。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为什么说是下嫁呢?据元稹文集所载,元稹8 岁丧父,元稹的两个姐姐,一嫁普通人,一出家为尼姑,可见当时家境确实穷。
老丈人是太子少保官衔是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部长级别,而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相当与现在的文化部下属一单位校书的人官职是正九品。
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被老丈人提拔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
诗人元稹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罢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以名门贵媛下嫁寒门书生: 诗人以四个行动细节——我无衣她搜箧典当;我要喝酒她拔金钗去典当卖了;家没有粮米,她拿豆叶充饥;家无柴薪,她就出门扫落叶回家烧火做饭,生动地刻划了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对家庭的辛勤操持,表现了妻子安于贫贱的贤妻。
诗人自己把“戏言”作遗嘱来践行的痴情:你生前说“好女不穿嫁时衣”留待将来作布施,现在我一件件已布施将尽;你说针线包要留作纪念,我珍存着它不忍开;你要我厚待随嫁婢仆,我见仆念主,特别加以照顾;在梦中见到你,我频频营奠营斋。但即使如此,疾情的举动也无法排遣这刻骨铭心的悲痛。
诗人由妻子早丧想到人生短暂,悼妻之际自伤自怜。经常给你的亡灵祭奠吧,望你九泉之下也别悲伤。更深地抒发了诗人怀念亡妻的无可减轻的痛苦。最后,诗人终于发出了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声深情绵邈的许诺,一声悲不自胜的呼喊:“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七年的幸福、甜蜜的生活结束了。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元稹亦为风流才子,曾写了举世闻名的《莺莺传》,后来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实为元稹之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