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388|回复: 0

“三集中”模式:推进城乡统筹的有效实践———走进泗阳、泗洪看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09: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22日,县委书记、县长曹卫东带领县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泗阳、泗洪两县学习考察,并于24日主持召开苏北“看增幅比速度”活动座谈会,学习先进经验破解发展难题,弘扬实干作风加速赣榆发展。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28日,本报组成采访组,深入泗阳、泗洪两县学习、采访,并从即日起推出“走进泗阳、泗洪看发展系列报道”,力求通过报道,从“学什么,怎么学”,到“干什么,怎么干”,为赣榆县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有益参考。

  金秋时节,驱车泗洪乡村,一块块土地平整、阡陌纵横,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像给大地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绿树掩映中,农民集中居住区内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居民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穿插其中,悠闲的老人或在棋牌室打麻将,或牵着孙子在广场漫步,一切都显得整洁有序、祥和幸福。

  陪同采访的泗洪县委宣传部的姜军科长告诉我们,自从实施土地、人口、工业项目“三集中”以来,破解了长期困扰“三农”的一些瓶颈,赣榆县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

  打破“三农”瓶颈 “三集中”应时而生

  泗洪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2/3。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如何彻底突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就业困难、增收缓慢、居住条件不佳的瓶颈?县委、县政府领导走进乡村,广泛了解老百姓的愿望。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不愿种地、老一辈农民无力种地和新生代农民不会种地等问题十分突出。赣榆县有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跳出农门,务工经商。85%以上的农村家庭主要依靠留守妇女、老人维持耕作。

  面对农业、农村经济出现的拐点,县决策层敏锐认识到,以“一家一户”为特征的土地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顺时应势,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广大农民彻底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快地致富奔小康。

  2011年,泗洪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先在石集乡做试点。土地集中,极大地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全乡7万亩耕地全部流转,一批批粮食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种粮大户闻声而动,大型农场成方连片,科技唤醒了沉睡的土地,农民、企业、村集体三方受益。土地集中让广大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项目集中又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收入的增加,视野的开拓,观念的转变,农民集中居住,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也随之强烈起来。全乡三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快速建设,目前5000多户农民已搬进新居,剩下的1000多户也将在明年上半年迁住新居。

  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助推了农业现代化;项目集中,推进了新型工业化;人口集中,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乡村城镇化。以“三个集中”来推进“三化同步”,石集乡的试点成功,使“三集中”在赣榆县快速推广。

  农民利益高举头顶 “三集中”高歌猛进

  “推进‘三集中’我们不想成为什么典型或形成什么模式,只想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利,努力探索农村的改革之路,让农民的收入增上去,幸福指数升上去!”该县县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许昌亮说,在实施“三集中”过程中,始终把农民利益举过头顶,不搞一刀切,规划先行,科学循序推进,因此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推进有力。

  该县把试点放在离县城最近、农民思想最开放的石集乡。在土地流转中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利益。乡里在不改变粮田性质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和企业、农民协商,确定给农民每亩土地的流转价格为800元。前三年,政府出资每年每亩再给农民补助50元,国家各项惠农补贴仍然让农民享受,每3年调整一次流转价格。按照亩产325公斤水稻基数,依据当年的市场价格确定租金,每年的租金一次性足额打到农户一折通本子上。合同到期后,农民依然可以自主经营责任田。同时为防范风险,该县做到先招商、后流转,先交钱、后给地,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农民石云胜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稻麦,每亩地平均收入985元,土地流转后,我们每亩得租金850元,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每亩130多元,不种地农民也不吃亏,况且我们还能跟承包地的老板打工,一天能赚50元以上……”

  土地流转,使农民、企业、村集体三方受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赣榆县22个乡镇普遍“复制”了石集乡的做法。目前,泗洪已建成产、供、销一体化,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高效粮田92.58万亩。

  土地集中,解放大批农村劳动力,这也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新的就业需求。县里决定,土地集中后,通过项目集中,来解决离地农民的增收问题。为此,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采取非常举措加以推进,先后吸引近500家规模企业落户县乡经济开发区,带动城乡近7万人就业。

  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上,该县充分尊重民意,极力把好事办好办实。对建筑单体设计,征求专家意见后,组织群众代表讨论,多方倾听群众意见,力求小区达到多样化、本土化、功能化、特色化。为让农民住得近,住得好,该县把农民拆迁补偿尽量提高,把新房价格控制在最低。县财政拿出资金,奖补群众集中居住。对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且原房屋已拆除、宅基地已复垦并在县城区、集镇区、集中居住区购房入住的农村居民,予以购房补贴。在石集乡汴河新村,我们看到,学校、医院、商业街、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就连公交车也通到了家门口。

  生活环境好不好,群众话语最有说服力。石集乡党委宣传委员朱艳说,已搬迁农民变成市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让过去反对拆迁的农民非常羡慕,他们经常跑到党委问啥时轮到他们村拆迁。

  目前,泗洪县有10多万农民直接脱离承包田,或打工,或创业。小城镇新建住宅累计300万平方米,有近3万户农民欢欢喜喜地搬迁新居。

  “三联一合”让“三集中”更和谐

  “三集中”工作中的人口集中工作,改变了过去农民散乱的居住状态,让广大群众搬进小区,过起现代化的时尚生活。那么,如何有效管理新建的居民小区,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和谐呢?

  “在管理新建的居民小区中,我乡创造性地采用‘三联一合’这一管理模式,不仅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难题,还让整个小区生活更加和谐。”朱艳告诉我们,“三联一合”是村居党支部和小区党支部联职,小区委员会和村部委员会联选,常住人口和小区人口联管,物业管理服务和村民自治联合,来打造物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此外,在对集中居住后居民如何就医、如何购买日用品、如何娱乐等方面,乡党委、政府进行了大胆尝试。

  作为“三联一合”管理模式先行者,该乡瓦房康居村本着“便民、富民、利民、安民”的原则,专门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来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为群众代缴费用、提供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妥善解决居民提出的各种生活难题。

  在瓦房康居村便民服务中心,我们遇到了前来反映问题的该村居民石荣朋,“我今天是来反映我们那个化粪池不通的问题……”“下水管道是吧?多少号楼?”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一一做好记录。“好的,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记录下来,我们会立即安排工人修理,估计在两天之内就能修好。”石荣朋满意地离开了。

  “老百姓来反映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像环境整治、卫生、家庭困难或者是贫困家庭大病救助等都来找我们。”瓦房村计生专干王春梅介绍说。

  随着“三联一合”管理模式在瓦房村成功施行,该县又将这一管理方式在赣榆县进行推广,对农民集中居住区进行管理,颇见成效。小区的卫生、水电,就连下水道疏通等问题都有人来反映,甚至包括孩子暂时没有人托管,物业管理委员会包括村居委员会,都可以为其代行托管一到两个小时。“三联一合”管理模式极大方便和丰富了百姓生活,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7 12:41 , Processed in 0.0793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