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问港城医药产业(一)
□ 周莹
“红海”是指在既定的规则下微利求存,“蓝海”则是指通过建立新的规则,创新求生。随着国家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药品价格一降再降,仿制药市场进入“红海”区域。
港城医药产业却并没有受困于这样的窘境,早在几十年前,港城就依靠创新提前谋划跳出“红海”的战略。在这个春天,这个战略正在让港城医药企业挺过难关,驶向产业发展的“蓝海”。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资金和研发资源的“紧张”让这次航程并不平坦。
创新决定生死
2012年被认为是全球医药企业噩梦年,在这一年专利药到期或将使全球药企面临351亿美元的损失。这样惊人的数字让人看到了专利药对医药企业发展的意义。而港城医药企业选择研发最初是形势所逼。
上世纪90年代初,港城医药产业一度因为产品单一,徘徊在艰难求生的困境中。企业何处求生?恒瑞、康缘、豪森、正大天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决策。
恒瑞崛起之路正是这样的战略所成就的。1992年,当时账面利润不到8万元的恒瑞用120万元购买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这个“冲动”之举开启了恒瑞创新研发之路。4年后,恒瑞实现了原料药海外出口,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00年,恒瑞在上海投资近2亿元建立研发中心,开启其创新药的新研发时代。2011年,恒瑞收入排名全国31位,实现营业收入53.2亿元。今年恒瑞将突破60亿元大关,两年后恒瑞产值将过百亿。
因为主营产品方向不同,港城医药企业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研发方向,恒瑞为代表的西药军团侧重是用“化学符号讲述中国专利药故事”。康缘为代表的中药企业则在“用西方标准讲述中国药方”上坚持中国中药古方研发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步伐的建立。殊途同归的创新思路,让曾经一度面临生死边缘的港城医药产业,在今年这个复杂经济形势下绽放城市经济希望,新医药板块超过50%的增长成为2012年港城规模经济最亮的首季榜单。
人才是研发之源
研发资源合理配置决定了企业研发成功机率。在这个领域港城医药企业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资金是研发第一步。港城医药企业建立了科研经费预算制度,根据每年的企业销售额占比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为8%左右。确定年度研发经费后,建立年度研发预算并按照月份建立月度研发预算,从而将过去随机的研发费用支取模式转变为精准的研发费用支取模式。今年港城西药研发实力排名第一的恒瑞研发费用将达到6亿元,超过销售总额的9%。
然而光有资金还不够,还需要人才团队进行项目攻关。港城医药企业为了挖掘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王亚里是豪森医药的首席科学家,这个资深的多肽研究专家最初同豪森合作源自项目合作。通过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只是港城医药企业赢得人才团队的方式之一。目前,港城医药企业人才团队形成有效地人才机制。校园招聘招募基础研发人才承担生产、质量检测等领域工作积累经验;项目合作关注中高层次领军人才主要在企业海外研发中心或者国内研发中心承担项目开发工作;借助海外中小型研发公司的研发人才或者高校院所的高端人才为主要承担项目部分外包研发重任。最终三股力量形成港城医药企业的研发团队。目前,港城医药企业国内的海外研发团队达到百人以上,本土研发人员达到千人左右。
在加强人才团队建设的同时,港城医药企业也面临猎头公司的“挖角”。如何让人才团队留得住,企业也不断精细人才团队管理策略,通过行政职务、技术职务上升机制,股权激励、项目激励等方式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2010年,恒瑞就对董事、高管人员共12名,核心技术、骨干业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共46名人员进行了股权激励。而这样的政策被大部分的港城医药企业作为人才奖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除此以外,巨额的项目研发奖励,全员开发的研发策略则让人们也是港城医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专家表示,虽然港城医药企业依靠各种方式招募了众多人才,然而随着研发深入,引才、留才的任务依旧艰巨。在相同的报酬前提下,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医药企业留人才,使用人才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针对医药产品研发的特点,根据不同专家的研究领域,设立相关的研发分部,进行项目攻克。通过高端海归人才和国内骨干力量形成团队,取长补短进行研发,而不是给某个引进人才过多的压力。在引进上,要利用跨国公司裁员和关闭研发中心的契机,抢抓一批具有多年研发经验的高素质科学家队伍。与此同时港城医药企业一定要警惕研发效果的监测,要进一步完善研发项目推进策略,实现研发稳步推进。毕竟只有合理实现研发资源的配置,才能激发港城医药企业的创新力量,提前跳出“红海”。
创新环境是研发之力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表示,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宽松的创新环境。这种创新环境不仅在研发政策、研发的条件,还在于城市形象、城市舒适度、城市便利性。
美国新泽西药谷为了提升创新环境通过前期引导资金培育成长性企业和知识产权公司。新泽西发展中心则以低息的方式支持商业化程度、产品较为成熟的小公司。马萨诸塞州则是研发政策最优惠的州,每年投入10亿元美金在医药领域。而被称为花园州的新泽西更是以其美丽的环境吸引全球科学家的眼球。这些在研发环境上的大手笔被认为是港城医药产业提升区域研发环境的他山之石。
笔者以为,港城医药产业要想实现“红海”起跳,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然而长期受到区域研发环境的限制,这样步伐有点缓慢。要想改善现有的研发环境,需要企业和政府两股力量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将连云港市医药企业拥有的国、省字号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一系列平台资源利用好。优化研发沟通机制。毕竟以群体研发为特点的医药产品研发过程当中,建立有效地研发沟通的方式和平台,更加有利于团队实现互相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层面,要建立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增加对重大专项的研发投入,减轻医药企业税收负担。此外,因为国家不断提升医药企业生产标准,建立GMP标准公共车间、医药实验室产品产业化的中试车间和大型物流仓储设施,也是促进当地创新环境改善的有效方式。
港城医药企业借助研发正在缓慢地驶出“红海”区域,只有研发资源合理利用和研发环境的优化才能进一步“剔除”航行中的“暗礁”,加速其向“蓝海”进军的步伐。 (编辑:王夫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