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315|回复: 0

李洪甫:吴承恩祖居地在灌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1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网记者 吴弋 杨占厂 王夫成

  提到李洪甫的名字,港城文化界可谓无人不知。这位与《西游记》一生结缘的学者,今年已经68岁。

  2月21日,“连网新春走基层”采访记者走进了李洪甫的家里,本来只是想用镜头和文图记录他一天的工作状况。令我们惊喜的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李老不由自主地亮出了他从未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表述的新观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在古海州的南部,也即今天的灌南县一带。

  论据1:

  从一合墓志铭说起

  百度名片中的吴承恩,显示是“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这一认定已经在学界根深蒂固。

  然而对于吴承恩的祖居地,李洪甫一直存有疑问——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除了“淮”,为什么其中都有一个“海”字?他为什么大体量地描述古海州的山海风物?唐僧明明是河南人,吴承恩为什么要认定是海州人?

  在李洪甫头脑中盘旋了许久的疑问,在最近的一次偶然发现中渐渐得到答案。这个发现便是现藏于灌南博物馆的一合墓志铭。

  1974年春,灌南县硕湖乡(今新安镇)刘园村一组农民在平整田地时于村北50米处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墓志阴刻楷书31行,从铭文可知刻成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为吴承恩撰文。在这合墓志铭中,他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籍贯:“先世涟人也,既喜谈乡里之贤而强”,并指出自己的“乡里”刘承业是“淮郡安东人,安东在淮郡,旧名涟水”。

  关于吴承恩的祖籍地,学界的考证多在“先世涟人”这句简概的自述上推论,大部分学者由此认为吴承恩的祖先是“元末明初从涟水迁入的”,并没有注意到元末明初并不存在“涟水”这个地名。事实上,元、明时代乃至整个清朝,旧涟水被一分为二,北部归属海州,南部归属安东,安(东)海(州)分界是地处今属灌南县新安镇南的界首河,距海州州治(今连云港市海州区)150里,而吴承恩的祖居地恰好在北部,即本属于海州地的今灌南县境内。

  李洪甫还讲述了他对连云港境内云台山的吴家花园、板浦、新安镇等吴氏家族聚居地的考证,对淮海吴氏的族祖吴少微的生平以及保存下来的吴氏家谱津津乐道。

  论据2:

  《西游记》里处处都有老海州话

  在李洪甫看来,证明吴承恩是古海州人,不仅有墓志铭那个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而且在《西游记》里,描述了大量古海州的山水风光,人文风貌,尤其是至今还能让我们感到亲切而独特的“海州方言”。

  譬如“海了”,意思是毁了,坏了。这个“海”字出现在了《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在描述几个女子“踢气球”时写道,“一个个汗流粉腻透罗裳,兴懒情疏方叫海。”意思是那“气球”直到大家都玩的没了兴致时才掉到地上,才“海的了”。

  再譬如第九十二回:“连喊是喊,已是被他把颈项咬断了。”“连×是×”,是至今沿用的海属方言中的词组结构样式,多指急急忙忙地做一件事,却常常是耽误了。比如“连赶是赶”、“连跑是跑”等。

  李洪甫说,诸如此类的海属方言,在《西游记》里随处可见,相信今天的港城人读起来仍会唇齿留香,会心一笑。而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读者都无法领略到的。

  以上述两点为主要论据,李洪甫在去年的《文物》杂志上发表了《江苏灌南刘氏墓志铭与吴承恩的祖居地》一文,证明了吴承恩祖居地在今天的灌南。鉴于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物》杂志的权威性,这个论证具有了高度的说服力。

  “对新闻媒体阐述这个观点,这还是第一次。”李洪甫对连网记者说。(李洪甫论证该观点的全文请见连网)

  新任务:

  今古对接重新整理《西游记》

  在李老的家中,客厅的背景墙上、两个书房里,到处都是各种版本的《西游记》。

  近些年来,李老和他的团队致力于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校订勘误。2006年起,经过3年的努力,他们共提交了5368条校订建议,其中3100条被采用在新一版本的《西游记》中。

  如今,李洪甫和他的团队又得到了一项更艰巨也更具突破意义的工作——重新整理出一本《西游记》。这意味着,李洪甫要直接对照最早的《西游记》版本,即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西游记》,逐字逐句地整理,力争达到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立项目标:“将一部最完善、最权威的《西游记》提交出版和应用。”

  为此,李洪甫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在客厅的沙发上面,放了一台悬浮的笔记本电脑,“我颈椎不太好,这样平躺在沙发上就可以更轻松地工作了。”但李老乐此不疲,“就像穿越到400多年前和吴承恩老先生手谈对语,帮他干活,很有意思。”

  截至目前,重新整理版的《西游记》已经进行到第四次校对,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世出版。李老和我们约好,等新版本正式发布,“邀请连网前来见证。”

  新期待:

  吁请港城人多多关注西游文化

  在我们采访之前,师专一附小的师生代表也特地登门拜访李老,讨教西游文化。

  得知该校成立了研究西游文化的专门社团,李洪甫感到非常欣慰。他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咱港城人,能够关注西游文化,哪怕是对他的吴承恩祖居地新观点提出质疑。

  采访结束后,连网记者刚要出门,李老的孙子李翊铭也恰好放学归来。

  “瞧瞧,他才8岁,也准备要研究西游文化呢。”李洪甫爽朗大笑起来,“之前有记者采访我,我孙子在一旁大喊,‘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呢’。”

  连网倡议:

  大家都来重读《西游记》

  采访完李老后,连网记者便在连网社区论坛发出倡议,请大家回忆什么时候第一次读《西游记》?当时感想如何?现在不妨再读一遍《西游记》。

  倡议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不到一天时间里,点击量近千人次,回复30多条。网友们纷纷晒起了初读《西游记》时的“萌事”。

  “情牵苍梧”:大约是小学3年级时,我从祖父的抽屉里发现了这套《西游记》,是精装本,硬壳的。里面是繁体字,很多字都不认识,但里面的神话故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大人,对那些诗赋描写一般跳过去不看。

  “紫气东来:以前听到《西游记》时,抓耳挠腮,满心思想读,可惜那时不懂文言,字也认得少。再说能弄到此书的翻阅权那是城里小孩的专利,与我们这些农村娃一点关系都没有。直至1963年9月考入县城中学后才真正通读了一遍《西游记》。

  “雪花飞”:小时候看西游记时,那就是走马观花,只记情节,没认真思考过。

  ……

  初看西游记时的情景,可谓各有不同,但谈起是否愿意重读一遍《西游记》,绝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赞同。“时隔多年,能够在案头再一次翻阅《西游记》,一定会有新的感悟,也会回忆起初看时的时光……”网友“亢龙有悔”的发言,应该能代表网友的心声。

  【关于本次采访的详细视频请点击连网www.lyg01.net,讨论你对《西游记》的种种感悟请进连网社区论坛(http://bbs.lyg01.net)。】 (编辑:田 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04:30 , Processed in 0.0776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