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周边 焦点 查看内容

仙墓亭主人已浮出水面

2013-4-12 10:39| 发布者: 谢小茹| 查看: 254| 评论: 0

摘要:   记 者 宋杰 通讯员 刘阳   4月11日,本报刊发《六日返阳传说发源地发现仙墓亭》一文,据当地山民传说,,文保人员只探得是清末树艺公司二当家李二太爷的墓亭。近日,经文保志愿者多日走访现已确认,仙墓亭 ...
  记 者 宋杰 通讯员 刘阳

  4月11日,本报刊发《“六日返阳”传说发源地发现仙墓亭》一文,据当地山民传说,,文保人员只探得是清末树艺公司二当家———李二太爷的墓亭。近日,经文保志愿者多日走访现已确认,“仙墓亭”的主人为清末民初活跃在海州、涟水一带的“大收园道”道首李通潮。

  据介绍,文保志愿者封昌秀、封其灿等人再次前往“仙墓亭”发现处———刘家坡一带走访,在距离“仙墓亭”正南约70米处的防火道护墙上,找到两块刻有文字的石碑。经当地山民指认,其中一块为原立在“仙墓亭”内的墓志铭,另外一块则是墓亭大门两侧的对联。

  经过一番清理,石碑上的文字逐渐清晰起来。嵌于防火道护墙内的石碑通体呈长方形,长约1.5米,宽约0.4米。碑首从右至左横刻“道传犹龙”四个字,正文刻“江苏阜宁县东灶□(无法识别),大善士李公通潮,生于咸丰甲□秋,□道民国己未冬六日,化□昇弇葬,龙头坤山艮向勎□,民国八年冬□甲子□□。”共计54字。由于刻有文字的残碑被砌在石墙上,部分文字被水泥遮盖,辨认困难。

  志愿者通过识读残存的碑文并结合当地传说,已基本可以确认,位于刘家坡聚宝瓶山顶处的“仙墓亭”是阜宁县东灶人李通潮的葬身之所。

  李通潮生于清咸丰年间,卒于民国八年(1919年)。碑文中将墓主李通潮称为“大善士”,这与当地山民的传说是相符的。另外,碑文中提到的“坤山艮向”,与前几日文保志愿者在山东庄将台顶发现的“蛮子墓”相同,均表示“死者尸身在墓穴中平卧时头与脚方向”的方法———双山十二向。

  而碑首部分所刻的“道传犹龙”四个字则出自“太公钓渭,老子犹龙”的典故,后世将“犹龙”假借老子,后引申为“有道之士”。清代诗人徐振芳有《海陵寄李子微》诗曰:“犹龙久矣逃尘世,牵犊公然饮上流。”碑首的“道传犹龙”则是将墓主李通潮比作老子,称赞他为“有道之士”。

  而另一块被砌于防火道护墙内,刻有“仁佈胊淮义传梓里”的石碑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经实地走访,文保志愿者们了解到,当地山民曾听父辈谈起,树艺公司成立之初为保辖区安宁,曾高薪从涟水等地雇护林工人,主要负责日常的山林维护与地方安全。李通潮便是这帮人的首领。

  结合相关史料文献与地方传说,“仙墓亭”的历史背景逐渐浮出水面。出生于咸丰年间的阜宁东灶人李通潮,于清朝末年在涟水地区组织起会道门组织“大收园道”。树艺公司成立后,为保地方安全,雇李通潮及其“大收园道”组织来海协助辖区内的山林管理。由于李通潮为人和善,其善举多惠及山民,因此在其死后,当地山民为其建亭立碑。

  由于本地无文献记载,加之墓亭惨遭损毁,李通潮的名讳逐渐被淡忘,只剩下了老一辈口耳相传的八角亭与善人李二太爷的故事。 (编辑:贺耀堂)


喜欢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0:55 , Processed in 0.0490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