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滕宏山)在东海县房山镇有一支演奏红色经典歌曲的音乐组织,他们每逢“七一”、“八一”、“十一”等庆祝革命的节日,都会到街头、村头、学校或文化中心的舞台上演奏、演唱革命歌曲。他们因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受到欢迎,因传播红色经典的旋律而受到称赞,因整齐的阵容激情的投入娴熟的技艺而受到关注。因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执着和对文化阵地的坚守而吸引一批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在当地形成了把红歌唱响的氛围。他们的队伍从起初的2002年的七八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人,他们从种地、养猪、打工的收入或工资中拿出钱,购置了价值20多万元的乐器,每当演奏时还统一着红色的上装。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红歌演奏团。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响亮的歌声、优美的音符在陶墩小学的校园里回荡,这是2010年儿童节他们给孩子送歌声的一个活动。这一天,这个偏僻村庄的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度过了欢乐的一天,也就是这一天,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有了与二胡、笛子、三弦等乐器的零距离接触,知道美妙的声音就是从这些乐器中拉奏出来的。在现场我们看到,孩子们用好奇的目光在观察,学着老师拉胡吹笛的动作在动着手指和嘴巴。此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种下了音乐的种子。 “党啊党啊,伟大的党,我在你的旗子下茁壮地长大,是你领我走上光辉的人生路。啊,是你叫我爱人民爱国家。……”这是上次,房山镇红歌演奏团在“我爱家乡,歌唱房山”文艺晚会上,演奏的歌曲——《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的获奖作品”竟被他们演奏得如此美好。大家夸赞说,这样的新歌,又是主旋律,被他们演奏得这样准,可见水平之高。殊不知,他们付出了多少。那时间,天气炎热,他们一练就是一身汗。但他们心里只有一个“谱”:下多大劲也要把这首歌演奏好,因为这是代表老百姓歌唱党的心声。从早七点练到晚七点,前后加起来有一个月。这台晚会是房山文化面向群众最高水平的表现,是用文化形式凝聚热爱家乡感情的一种载体,受到赞扬。为了减少开资,取得好的效果,晚会的节目安排、配乐演奏都是他们花了功夫打造的。那时候,他们策划的策划,谱曲的谱曲,指导的指导,各显神通。他们把爱家乡的情絮融在里面,把自己的技艺发挥到最好水平。 这个“红歌团”的成员全部来自民间,平均年龄50来岁,他们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了一起。王学江、徐树奎、滕云鹤、桑月成几位是最初的创始人,董志怀是领办人,在内部大家都叫他“队长”,当了几年,因他是位能工巧匠,事务太多,便把这个“职务”推掉,经过大家评选由原为房山成教校长朱良生担任团长。团里设立了协会,选出了会长、秘书长。 说起红歌演奏团的由来,董志怀能讲出很多故事。他说,我以前在公社机关宣传队, 30多年来,闲遐时就和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琢磨各种各样乐器,自娱自乐,抒发情感,活跃生活,也给乡亲们带音乐的享受。为了演奏一首新歌,常常把吃饭睡觉放在一边。后来董志怀在街道中心开工艺美术店,大家经常聚在店里交流经验,探讨技艺,渐渐地走过路过的人看见他们的演奏,不少爱好者也要求加入他们的行列。这样,从几个人的小吹小打变成几十人的“联欢”。他们各自带着自己喜爱的乐器,亮特色展绝活好不热闹。 董志怀想“既然大家在乐器上都有特长,都这样着迷,何不组建一个民间乐队呢?便于大家交流学习,提高水平。” 董志怀把想法一亮出来,就得到了赞同,大家希望早点成立一个协会,让大家有个在一起的“家”。距离镇驻地10多公里南部的陶墩小学校长王学江 、陶墩村的滕云鹤、桑庄村的桑月成、季墩村的季东健等音乐爱好者则利用靠近沭阳县青伊湖、滥洪一带的优势,联系沭阳县的一部分“乐友” 加入到 协会。考虑到“乐友们”都居住工作在蔷薇河两岸,蔷薇河是连云港、宿迁的母亲河,蔷薇河的风情是一个地方名片,就把协会命名为蔷薇河畔音乐协会,刚开始吸纳会员16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拿起乐谱就能弹奏,现在能演奏几十首曲子。除了一些民歌、小调以及淮海戏等大家熟悉的歌曲以外,他们还自创了一些歌曲,协会的会歌《蔷薇河水长又长》,就是其中的一首。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前夕,他们义务开展了“红歌”演奏、演唱系列活动,看到这种情景,镇分管领导及镇里热爱音乐人士有感而发:你们的表现确实称得上红歌演奏团。 “队伍在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有30多人。我们搞音乐活动的宗旨是爱祖国爱家乡,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音乐歌颂党赞美祖国,歌唱新时代。只要是精通或者喜爱民间传统音乐的人都可以加入,平常大家聚到一起切磋切磋,交流交流,娱乐娱乐;开展活动更是“正而八经”。无论专业与非专业,大家聚到一起,图的就是个爱好的聚合和这种乐呵。协会里,部分会员擅长的乐器有多种,像徐树奎老师的二胡在多次比赛中获过奖,名声很响,培养了不少学生。王学江老师,二胡、手风琴都是很在行。对乐器的热爱,已经融进了他们的精神中,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朱良生说。 现如今几十人的乐团已具规模,乐器也名目繁多:大提琴、二胡、杨琴、笛子、葫芦丝、三弦、高胡、中阮等,中西合壁,吹拉弹唱样样俱全。由于他们的热爱、追求、执着,因此他们的乐理水平也比较高。用观众的话说,我听这声音跟电视里一样,我们身边的音乐队有这样的能力不错。他们对音乐痴迷的程度、投入的精力,并要用自己才能让音乐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精神让人感动。演奏中,他们对演奏的每一首曲子尽量把拿的准确、力求无差错。对于出现的不协调的演奏,他们会争论、会协商、直到达成共识。所以,奏出的乐曲悦耳动听,震撼人心。音乐协会的成员,他们有的是在职或离职的教师,有的是个体老板,也有普通的农民。不管来自哪个行业,他们排练起来都一样卖力,严寒酷暑,从无间断。 见证了音乐协会成立和发展的王老师深有感触:“我们不是专业的乐手,但我们一直在排练演奏中不断磨合提升,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展现出专业水平。” 家住沭阳的徐树奎老师是乐队的指挥。他在指挥乐队时的投入神情让人过目难忘。每次赶到房山来参加排练、演出,仅单程路就要花上一个小时。此时,人们会问候他辛苦了,徐老师也会很乐观地说:“辛苦也值得,音乐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快乐的力量。” 花甲之年的寇银书是协会里的佼佼者,大集体时他在县吕剧团任乐师,擅长二胡、笛子,后来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学习、理解和专研,只要有空闲的时候,就会拿起二胡拉上几曲。他还负责乐理的指导工作,只要有不协调的情况出现,他就对谁也不客气地“修理修理”。熟悉寇银书的人讲他经常沉醉于音乐中,会忘记吃饭。“老寇对我们的指导一点也不丢松,那认真的劲儿使我们感动,在他的指教和鼓励下,我们的知识增加了,理解能力也强了,觉得有学习的榜样了,也更感到这个集体有魅力、有依靠、有温暖。”这是大家对他的夸奖。 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把“弘扬民族文化,让音乐伴随着生活,美化着生活,陶冶情操,鼓舞干劲。用音乐获取所乐,让音乐的力量使人延年益寿”确定为协会的指导思想。近10年来,他们放弃了家庭很多的事务,舍掉了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在县城、乡村及周边的沭阳、连云港义务演出三百多场,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不仅愉悦了自己的身心,也为房山镇吹来了一股和谐文明风。协会里有个同志以前沉湎于打牌,因此会与家里人闹出不愉快。后来他加入了音乐协会,找到了文化的乐趣,一天到晚哼着曲,忙着练习,生活积极性提高了,两年时间,就从一个音乐门外汉成为现在的业务骨干。该协会由于辐谢广,连接了周边乡镇及沭阳县的音乐爱好者,沟通、融合功能显而易见,为化解民间的一些纠纷、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带动作用。 “我很爱看了,他们的表演水平很高,听起来是一种享受。” “旋律很优美,听完后心情很舒畅,没想到房山还有这么好的一个自发音乐的组织。”这是经常看他们演出的房山人的评述。 由于他们活跃了文化氛围,带来了文化的生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好多企业、部门搞庆典,都请他们去演出。去年9月,全国优秀民办寄宿学校——沭阳杨岗学校慕名请他们去为3000多名中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并与师生文艺大联欢,反响良好,师生们说这是特别的一天、快乐的一天。校长杨明国称他们是民间音乐的好教材,奏响高雅音乐的艺术家。 请听他们的心声—— 朱良生:“我们协会的宗旨就是自娱自乐,为群众无偿提供服务,活跃大家的文化生活,我的心愿就是想把乐团做大做强。” 戚永庄:“能给社会激活快乐的气氛,心里很高兴” 桑月成:“希望我们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为社会多做些贡献”。 这是镇宣传委员徐腾对他们的评价:“房山镇红歌演奏团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文明新风,活跃农村基层文化气息方面起到积极地作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可用‘三有’来表述他们,叫有水平、有作为、有影响。他们中有小学校长、音乐老师、剧团退休老师,多数集拉打弹唱功夫于一身。红歌演奏团这种现象的产生、这种模式的运作,说明了群众热爱文化需要文化,乡村需要音乐。唱响红歌就是高扬文艺主旋律,就是对青少年的直接教育。他们发扬的健康向上的文艺风格,实际上是在展示文化之美,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编辑:王夫成) |
GMT+8, 2024-11-17 20:24 , Processed in 0.1070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