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爱赣榆 首页 资讯 文艺 精彩美文 查看内容

高考不应成为人生难以逾越的门槛

2013-7-10 12:08| 发布者: 肖露露| 查看: 130| 评论: 0

摘要:   (文/风青杨)6月22日,四川崇州第二次高考的女孩杨媛看完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一周后,陕西三原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的刘强也选择结束生命。他给同桌留消息说你有空儿的话,帮我多慰问一下我妈妈 ...
  (文/风青杨)6月22日,四川崇州第二次高考的女孩杨媛看完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一周后,陕西三原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的刘强也选择结束生命。他给同桌留消息说“你有空儿的话,帮我多慰问一下我妈妈……我真的太累了,再也不想学习了”。其实类似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正值花季年龄的他们,为什么会不顾一切走上绝路?高考考生自杀的悲剧为何年年上演?

  

  本来高考考生的分数相差几十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而一个人的能力,也绝对不能和他的文凭挂钩。但如今高考是很多孩子的救命稻草,尤其在贫困的农村。很多人想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能上一所好的大学,学到了一门好的专业,那么好的工作也指日可待。这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十年的付出全部押在了两天的试卷中。当成绩出现的那一刻,很多人受不了刺激,认为自己十年的辛苦付之东流,在也看不到前途的路,只好以一死来逃避今后的现实。

  所以,与其说是高考失利断送了这些孩子的生命,不如说是单一的价值观毁了孩子们的前程。如今高考业已结束,接下来的是估计分数,是填报志愿,是分数公布,是学校录取……这每一道程序都会撞击没考好的孩子那脆弱的心理底线。正因如此,全社会应该更关注每一名考生的素质教育和身心健康,而不仅仅是那此冰冷冷的成绩和数字。那些自杀的学生已经用她们逝去的生命敲响了警钟。

  透过这些悲剧的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上学是为了什么,答案可能是好的大学,再往后推便是有一个好工作。再加上竞争与媒体的报道,使每年一度的高考,早已经不是学生本人的事件,而是寄托着社会、家长、学校与学生的期望值和价值感,全社会过度关注使整个社会氛围格外紧张。很多考生认为这一环脱节了,人生就完了。高考,已经排在了压力事件的前列,成为引起心理与精神障碍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因为高考落榜自杀的孩子,心理素质不行,缺乏自强心态。但是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孩子,她大部分的记忆与锤炼,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而这种教育基本上只有一个口号,那就是“分数高于一切”,甚至高于健康与生命。这种教育也许教会了她很多考试技能,但恰恰没有教会她怎样不畏惧生。

  现行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有太多绕不开的功利和世俗,如今的教育不仅忽略了学生们心理素质的教育和情商的培养,同时家长们对分数过多的看中,而常常忘记了孩子们其他方面的成长。现实生活中,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及生源,当地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无不取决于升学率。也正是基于此,素质教育的呼声最终难抵应试教育的行动。从这一点上说,正是这种“以考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扭曲体制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不堪压力而选择自杀方式以求解脱。

  应试教育更是只拿唯一的分数衡量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这种方法是最不公平的,更是极不人道的。它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才情,困顿了学生的创新,逐步把学生打造成了废品,更要命的是,让成绩不好的学生陷入了无边的绝望之中。可悲的是,当今中国,人人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依然对它情有独钟。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以教育的反思,为一名轻生的女孩送别。分数和升学,不应当成为年轻生命的全部。

  高考不应成为人生难以逾越的门槛。希望考生们不要再用死亡来祭奠高考,也希望凭借高考的公平,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复上演!只有社会不再用固定、统一的标准去定位人才,而使每个考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开拓思路,多发掘自己的潜能,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这样才能使考生视野开阔,心理健康,自然也就会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


喜欢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5 19:29 , Processed in 0.0482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