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薛胜宏)提起王少军,灌云县杨集镇城西村的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位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的好书记。的确,王少军是一名创业者,更是一名敬业者,他让全村干群和他一起,在增收致富的轨道上奔跑起来。 创办粮食加工企业,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1997年以前,王少军一直从事粮食购销贸易,常年奔波于各地粮油市场和粮食加工企业。虽然效益也还可以,但精明强干的王少军,在粮食购销贸易中,他越来越觉得,粮食流通增值不如粮食加工增值。于是,在他的脑海里开始萌发了创办面粉加工企业的念头。一向说话干脆利落、办事敢闯敢干的他,说干就干。1997年3月,他回到村里投资办厂。他拿出多年的积蓄,在村内买下了一块场地,紧锣密鼓地建厂房、购设备、搞安装,仅用两个月时间,投入13万元、占地1400平方米的“三笑”面粉厂便建成投产了。厂子是办起来了,如何经营管理,如何进行市场运作,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王少军自有一套策略。他从安徽一家面粉机械厂聘请了一位技术员定期来厂里指导加工生产,使面粉质量有了保证。与此同时,他带上面粉产品,利用自己以前从事粮食生意时的老客户、老关系,上门推销面粉,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先后有多家市内外客户试用试销他的面粉。而一试用就长年用,一试销就常年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几年以后,王少军的面粉厂也面临着设备更新和进一步提高面粉质量的问题。2004年秋,在对省内及山东临沂等地几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进行一番参观考察后,他果断投入100万元,进行厂房扩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新建了一个先进的生产车间和两个库容800吨的仓库,进一步完善了检测设备,使小麦从仓库输出到车间、制粉、包装,实现全程自动化。企业规模从原占地1400平方米、日产面粉8吨,扩大到了占地5400平方米、日产面粉150吨。在注重扩建更新、提升面粉质量的同时,王少军又实施了品牌战略,给自己的面粉从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四季兴”牌商标,提高了面粉知名度。如今,“四季兴”牌面粉不仅畅销苏北市场,还远销山东、天津等地,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 发展马铃薯种植,在实践中找准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王少军带头致富以后,他选择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自己的企业里,他优先安排录用贫困户劳力,并尽量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他还相继扶持全村8个农户创办了小企业,并先后借资30多万元帮助10户村民购买大货车、大客车跑运输,车轮滚滚奔小康。 担任城西村党总支书记以后,王少军觉得自己带民致富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他在苦寻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在哪里?城西村是三村合并的大村,拥用13个村民小组,5700口人,3800亩耕地,多年来一直以稻麦轮作为主,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经过反复思考,他把目光落在了马铃薯种植上,城西村群众具有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虽然没有形成规模,但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于是,他决定走马铃薯种植这一条路。可如何将小打小闹的庭院种植发展为大田种植、规模种植,他决定采取一个实招,即带领群众外出参观,他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赴山东寿光和黑龙江讷河进行参观学习,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胆量。回来后,马铃薯种植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7、8、9、10等四个组扩种了600亩。 在规模种植的同时,为了扩大销售渠道,王少军注重培养马铃薯销售经纪人,做好与各地农贸市场的对接。并不断总结销售经验,把握市场脉搏,不断开辟新市场,拓展新销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城西村种植的马铃薯很少拿出去零售,而多以大批量卖给固定客户,并以优质服务、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目前,城西村已与南京白云亭农贸市场、上海曹安农贸市场、常州凌家塘农贸市场等多家省内外农贸市场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 在发展马铃薯种植中,群众遇到困难,王少军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部分群众资金不足,王少军就自己出钱提供启动资金。8组贫困户庞忠成想扩种马铃薯,但缺乏资金,他及时资助了3000元。7组村民钱光庭想发展大棚种植马铃薯,但资金不足,了解情况后,王少军出资10000元予以相助。据统计,截至目前,他已为20多户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了近9万元的扶助资金。为了更好地掌握马铃薯种植技术,他刻苦钻研,订阅《农民日报》、《江苏农业科技报》等报刊,认真学习,并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以此来加强对马铃薯种植户的技术指导。与此同时,他还采取举办科技培训班的形式,为种植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并不定期邀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现场授课,现场指导,及时解决马铃薯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8年以来,他先后牵头举办马铃薯科学种植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达800多人次。 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在提升效益中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产业效益,确保马铃薯种植这一富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王少军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经相关部门注册,于2009年成立了“灌云县大自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拥有社员50户。合作社成立以来,运行良好,增强了“统”的功能,拓展了市场,提高了效益。现在,全村马铃薯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对外销售,全部实行订单种植。为了解决品种老化的问题,在合作社的牵头下,品种年年更新。去年,王少军为种植户从黑龙江讷河市子种公司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早大白”和“荷兰七号”两个早熟品种20多吨,种植了130多亩,充分发挥了良种的增产优势,亩产量达6000斤。同时,坚持向科技要效益,他组织和指导种植户实施大棚套小棚的种植方法,全村采用这种方法共种植了200亩。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普种要提前上市1个月,每公斤售价达4元。据测算,仅种植马铃薯一项,全村年可实现收入500万元,种植户户均可增收10万元。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王少军满怀信心地说:“城西马铃薯品质好、上市早、信誉高,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将这一增收富民的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争取两年内实现连片种植1500亩。” https://www.lygfish.com/ |
GMT+8, 2024-11-17 05:51 , Processed in 0.05210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