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3977|回复: 27

[岁月留痕] 《走进赣榆》之一匡家进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12: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进赣榆》之一匡家进士


      青口作为赣榆的县城也就是近代的事,而赣马城里作为县城那可是六朝古城,一个六朝古城为何要搬迁到青口呢?
     在青口有八大姓之说,有青口五不勾之说,青口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是谁呢?
     作为在赣榆史上一家出了六个进士的 为何在青口没有一席之地呢?
      在赣榆史上还有那些家族一门有多个举人呢?
     当年清明末时候,青口贺姓人家人口数站赣榆赣榆县人口数的1/30,是青口绝对的大姓,后来怎么就少了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赣榆,一一看来。


       赣榆历史上,匡姓家族曾出现6个进士:他们是:匡翼之,匡铎,匡延年,匡兰兆,匡兰馨,匡忠

       我们先看匡家的家族:匡家先祖是直隶海州人,元末有匡姓在赣榆,他儿子叫匡福,匡福儿子叫匡德,匡德官职是胶州正千户,
匡 福 ,翼之高祖,明初随太祖征伐有功,官至沂州所副千户。
匡 德 .,匡福儿子,冀之曾祖,官胶州正千户;

   这样匡家虽然说是赣榆人,但其祖父在山东胶州当官,小孩也都到胶州去了,只是籍贯或老家是赣榆人。赣榆人说匡家是小孩生在赣榆,籍贯在胶州,胶州人说匡家是籍贯在赣榆,后代在胶州。
   总之,在赣榆历代史志牒谱中都有记载。


匡翼之:匡德的曾孙,字朝敬,大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掌南京贵州道监察御史,迁四川按察司副使,管至总制三边都御史。

匡 铎 ,字淑教,,《都是匡德子孙后人,有人说其祖父匡德,无明证,我想只是匡家人意撰,只是为了把匡家人拉在一起而已》,
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北直隶株水知县,摇监察御史,晋兵科给事中,出为大名府知府,官至陕西按察司金事。

匡 延 年,字范先,是匡铎儿子,大明祟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中书舍人。


匡德的八世孙是匡 如 桐,字钟扬,是诗人,著有《柳庄诗集》;

匡 兰 馨,字九碗,匡如桐儿子,大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历员外,官
至郎。其外甥李世锡、李世铎为进士;


匡兰兆,字楚碗,匡如桐侄儿,大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并世袭恩骑尉。“绩学工文”,承家学。
匡 炎 ,匡兰兆儿子,岁贡生;
匡瑾,匡兰兆儿子,官凤翔知县;

匡忠:兴庄盐场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中武科进士。虽然也是姓匡,但和前几个匡家已是出了九服之外了。是不是一个祖先都不好定论。

匡家人事迹简介:
1、        匡翼之:明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年,以二甲97名中李旻榜,官御史,四川副使,苑马寺卿。
是不是呢?在97赣榆县志是这样记述的,可遍查明成化二十年李旻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李旻榜二甲总共才94名,仔细查对发现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费宏榜,这就是97赣榆县志那帮吃干饭的人办的。

匡翼之,字敬敷、号云溪、别号卓山居士,成化十年庚子【公元1480】举人、成化丁未(二十三年)甲辰科【公元1487】以二甲97名中进士。曾任贵州云南道监察御史、再任贵州巡按、后升广东按察使(正三品)、升陕西苑马司卿布政司参议,湖广按察佥事,诰封中宪大夫,浙江四川两省按察司副使,升广东提刑察院按察使司按察使,诰封嘉议大夫(正三品),崇祀乡贤孝第二祠。载州府人物志,钦赐祭葬。娶綦氏封淑人生一子允升,继娶唐氏封淑人生二子允定、允兴;继娶蔡氏、向氏俱封淑人。享年62岁

再游秦山
匡翼之
吾生真欲访丹邱,不惮乘槎续旧游。
古径竹深难见日,水乡殿晚易生秋。
昔逢樵子还青眼,前度刘郎已白头。
正喜烟波开四面,好于西北望龙楼。
——《嘉庆海州直录州志》卷十一
2、        匡 铎:字淑教,一字松野,明中后期人。,好吟咏,擅丹青。嘉靖44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宁夏道按察司佥事,以疾归里,辟嘉树园于胶城以娱老,卒年78岁。

有人说是,翼之之孙,你就不只是几服子孙了,我想只是一大家族中子孙较为恰当。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遂任北直隶(今河北省)涞水县知县。据当地实情奏请减免徭役和税银,裁减为朝廷寄养的马匹数量,减轻百姓的沉重负担。后调升为监察御史,继而调任兵科给事中。在反对宦官冯宝与宰相张居正联手驱逐大学士高拱一事中,引起朝廷不满,外放北直隶大名府知府(今北京大名县)。当时,府境内的漳、卫两河常发水灾。他调集民工在府城北三里处筑起20余公里长堤,为百姓除患,世人称该堤为“匡公堤”。不久,再次遭贬为夷陵州(今湖北宜昌市)知州,又调任河南南阳府同知。晚年,升任刑部郎中,继任陕西宁夏道按察司佥事。78岁病逝。
匡铎平时留心医药,每于公余收集验方单方,后辑成《痘疹方》一卷,大名府推官王敬民为之序。现仅日本存有刻本。

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730页)记载,明朝(公元1570年以前)时期的赣榆县城内,有十座名人牌坊,据王城《赣榆县志》记载:绣衣坊,治南,为监察御史匡翼之立。谏台绳武坊,西门外,为御史匡翼之、给事中匡铎立。

3、        匡兰兆,字楚畹,号沣江。顺治乙酉举人、丙戌(1646年)进士。初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正七品)、九省巡漕,再任浙江巡按,敕封文林郎(正七品)。
     在浙江任职期满,返京复命,顺治十年(1653年)农历8月顺便归胶州故里省亲,农历8月27日得知海时行在胶州兵叛消息,无不义愤填膺,虽不在自己管辖范围,但作为朝廷命官,安能坐视不问、袖手旁观?遂与其父匡如槚赴总兵府,不计前嫌(海时行曾强借嘉树园东园作总兵衙署,为兵部尚书陈之遴调离,心怀嫌隙)当面劝阻海时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海时行反口相讥,毫无悔改之意;在极力劝阻仍无毫无效果的情况下,匡兰兆气的口吐鲜血,痛骂叛贼,被海时行五花大绑,但匡兰兆对叛贼仍骂不绝声,最后连同其父匡如槚(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敕封文林郎)被海时行一同杀害,情极壮烈。匡兰兆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可见一斑。
     同时莱州府代理知州、推官李煌,廪生张若敛,翰林法若真的父亲、致仕官员法寰及其二子也被海时行杀害,光胶州名士就有二十多人被害。胶州百姓被杀、被抢者不计其数。
     清朝廷对匡兰兆及其父匡如槚精忠报国的精神给于充分肯定,雍正年间赐“崇祀昭忠词”,嘉庆六年(1801年)降旨赐其子孙世袭“恩骑尉”(正五品),其事迹载州府《忠节人物志》,载国史馆《忠义传》


结论:匡家虽然地位显赫,但后人都在山东胶州,即使在城里有两座牌坊,在赣榆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附注:部分内容来自
1、        嘉靖海州州志
2、        康熙《赣榆县志》
3、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4、        嘉庆《赣榆县志续志》
5、        光绪《赣榆县志》
6、        民国《赣榆县志续志》
7、        97年版《赣榆县志》
8、        山东大学博士论文集(山东显赫家族)
9、        青口咸丰《周氏族谱》、民国《周氏族谱》
10、        沭阳六修的《周氏族谱》
11、        匡氏宗谱研究
12、        仲氏家谱
13、        南京大学中文系关于清史的研究,
14、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9辑,第444页,雍正五年十二月四日年希尧奏,
15、        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清代前期淮安关税收的盈绌原由》
16、        赣榆论坛部分坛友文章



该贴已经同步到 周东的微博

评分

参与人数 3小鱼 +13 收起 理由
无名 + 4 学习了
皮卡 + 3 费心了
醉听松涛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5 13: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赣榆以匡姓为名的村庄,还有匡口,匡林,匡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13: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国期间,周氏家族可是个大家族。记得娘娘庙(现青口小学)以南堆下(现河滨公园)以北就有不少周氏的老家业。还有的当时另一家族——蒋氏。
匡氏家族在那时是显赫的官宦家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14: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7: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仿苏自制54式 的帖子

周家会详细叙述的,

蒋家在那个时期,科级干部很多,且又有产业,像油行,酒坊等,也是有钱有势的家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2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醉听松涛 的帖子

匡林村 可是我们老祖宗的老家。将军墓就待 匡林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匡家是个大家族,像海头的匡姓,解放前也是大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10: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家族都有一份历史,能像楼主这样乐于记载的,越来越少了。
以前本家大爷爷在世时,续过家谱,爷爷那代人,听父亲讲,甚是显赫……。
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家族有个传说,三代出英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睿明 的帖子

能告诉我你的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1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周东 的帖子

我姓刘,很遗憾我个人不是赣榆人,老婆是赣榆的
据说,我们祖上是宋时,山西迁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睿明 的帖子

要是赣榆的,我都可以找出以前的家族中显赫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10: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周东 的帖子

要么真的想让周东兄查查祖上历史了。
父亲讲,我爷爷当时在乡里特别厉害,经他出手的诉状,没有打不赢的。
后被仇家所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10: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周东 的帖子

请教周东兄,需什么渠道可以查到当地县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2: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睿明 的帖子

看看有吗?
刘凤文:字桐森,贡生,有品学,精医术;
刘清:1450年岁贡,户部司务
刘守良:进士
刘梓:
刘西堂:道光29年宿迁训导
刘羲:道光29年拔贡
刘自新:康熙48年(1709)岁贡
刘升堂:道光年间举人,教谕
刘成彦:道光年间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1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周东 的帖子

这就不知了
爷爷的事,知道也很少,父亲在三岁时,爷爷就被害了。
大爷今年九十多了,应该知道多一点,只不过他不成事,爷爷的死,他就有责任、
大爷一手好书法,年轻时,粗心大意:把毛主席万寿无疆,写成了无寿无疆。
对联贴在大门,直接被人扛到公社,要不是有背景,惨了!
不过也连累了,大爷家的二姐,当时二姐考试,当时很大的一个乡,第一名。
被人大作文章,没被录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1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2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东 发表于 2011-4-5 12:49
《走进赣榆》之一匡家进士

      青口作为赣榆的县城也就是近代的事,而赣马城里作为县城那可是六朝古城 ...

六朝古都,从何说起,小生不解,请老师一一道来,哪六朝,又是哪朝古按扎在赣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8: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mjzkj 发表于 2011-4-6 22:21
六朝古都,从何说起,小生不解,请老师一一道来,哪六朝,又是哪朝古按扎在赣榆?

城里:南唐(937--958)移至今赣马镇城里村,
      南宋建炎四年,(1130),怀仁县入于金,仍称怀仁。

    大定七年(公元1167)复称赣榆,县城在赣马城里。(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
.....
唐,宋,元,明,清,民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4: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赣榆匡氏 的考证

     赣榆县匡氏:江苏省赣榆县本是匡九公的老家,后来长子匡亨迁徙日照,匡福因军务在身,镇守胶州。后来匡福的三子匡政、四子匡荣又迁徙回到老家赣榆定居。其祖茔在赣榆县官河乡匡林村,民间称匡家陵,因匡九公、匡福、匡德祖孙三代都是武德将军,故也称“将军陵”。
        匡氏在赣榆县祖茔概况:始祖匡九公,其次子福,其长孙德三代先祖遗体于公元1410年前葬赣榆旗山下,即现在的赣榆官河乡匡林村(原叫匡家陵村,民间也称将军陵),后来,匡福的三子政、四子荣也葬此墓地。新中国建立以前,胶州匡氏后裔每年都步行到江苏赣榆祭拜九公、福、德、政、荣五位先祖。

       2007年正月,我们日照、赣榆两地匡氏后裔到赣榆匡氏祖茔寻根问祖,到了赣榆县官河乡匡林村匡氏墓地旧址,现在已被平整成了农田,我们看到该墓地地理位置很好(风水好),座北朝南,墓地周围地势平坦,墓地地势比周围明显高出。我们带着纸和鞭炮,进行了祭奠活动。随后我们找当地人进行了调查,听当地50多岁的人讲,当年的匡氏墓地(1967年“文革”时期被毁坏)规模很大,五座坟墓东西方向连在一起,中间有拱形内廊道相通,被调查人说,他们小时候还钻到廊道里玩,看见有石头棺材(即匡福的石棺,现在该石棺已经找到,被匡家口村匡安远移葬在村东墓地)放在其中;坟墓外周围有廊道,有不少石桩(即拴马桩),石头羊、石狮等,墓前有南北廊道直通牌坊(现在牌坊的石头梁还在,被扔在距原墓地向南100多米远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当作土地庙使用);现在还可以看到在通往匡林村的路南边,还有石头柱(即拴马柱)站立,老百姓用于栓牛用。

     我们看到,该墓地遗存的牌坊、石桩等还裸露在地上,先祖匡福的石棺(该石棺为整个石棺的下一半,外面刻有匡福的名字)已经找到,这都是明朝的距今600多年的历史文物了,遗憾的是没有引起匡氏族人及政府部门的重视。我们认为,在条件成熟时,匡氏族人应当在匡氏墓地原处把原牌坊立起来,并立匡九公(诰封武德将军)、匡福(正千户武德将军)、匡德(正千户武德将军)的纪念碑。

      据说还有石碑被埋在不远的地方,赣榆匡氏族人多次挖掘查找未果。如果能找到,那将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据匡安远(0518-86893535)说,江苏省很多地方的匡氏都到赣榆寻根问祖,可以说赣榆县是江苏省匡氏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山东匡氏的发源地。赣榆匡氏的家谱是匡九公的16世孙匡应聘续修的。

   赣榆匡氏的字辈于山东日照匡氏的字辈相同:

赣榆匡氏字辈排序(以匡九公为一世):
兆(18世)善(19世)裕(20世)远(21世),
立(22世)志(23世)守(24世)先(25世),
慎(26世)修(27世)维(28世)正(29世),
延(30世)绪(31世)永(32世)传(33世),
秉(34世)贞(35世)培(36世)厚(37世),
继(38世)世(39世)昭(40世)然(41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4: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胶南匡匡氏胶南保存的匡氏《家谱自序》匡氏先淮之海州人,汉朝上的匡衡之后也。始祖九翁以避兵迁徙到赣榆之光源赤涧社黑墩坡旗山下,遂占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5 17:04 , Processed in 0.0985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