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2434|回复: 21

[图说赣榆] 话说青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5 13: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赣榆吧

青口镇建于南北朝刘宋“秦始”年间(公元466-471),距今已1400余年,是苏北、鲁南有名的商品集散地;之所以称其为青口是因公元470 年,南朝刘宋置青、冀二州治于赣榆县(郁洲),本地区隶属青州又因历史上是盐运水路之枢纽称其为口岸,因此得名青口.  

  历史上青口大多以山东鲁南一带移民较多但也不伐宁夏,内蒙一带南下移民,(历史上成吉思汗南下入侵导致当时宁夏,内蒙一带大批百姓沦为南下难民其中有一小支牵到本地定居.)或山西一带盐商家眷和后代,更因为居民聚居的多元化,造就了今天青口地区四不象的地方腔调(青口腔是集鲁南口音,山西方言等形成的混杂的地方性语言.)  

  青口近代史在鲁南,淮海地区一直在扮演着海盐,海产品等商品集散地的重要位置,清朝末年因为私盐泛滥,清政府税收连年下滑,后加以盐政管理,改革盐政制度从新使盐业兴盛起来,又因本地区水路比较便利,所以在当时也兴盛一时,就这样青口成为盐商的聚集地,盐商可谓当时大清国最具有实力的实业家,这些来自山西等地的大商人也将山西一带会馆,牌坊等地方性建筑在本地区得到重塑.具街里老一辈人讲到青口原本保留着很多牌坊,会馆,庙宇.最能说明或诠释历史的就是如今的地名或路名.为何镇上有前宫路,后宫路?具考证在青口公社原址上原保留有一座娘娘庙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两条路只因为处于娘娘宫前后因而得此名.  

  解放战争后赣榆县城由战后的赣马老城牵入青口,这也造就青口进一步迎合时代发展的机会.可现在人哪知道当时的青口只是一个建筑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的海边驿站,长期居民也只有掐指可数的区区数十户人家(多以盐商后代为主).就这样青口在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框架下走到了今天.  

      青口名人:当时镇上财力上最为突出有四大家族(在当时被称为地主),这四大姓式分别为许,周,蒋,马.这四大家族因为祖辈上百年的积累,财力,物力当时在苏北地区可谓是首屈一指了.具老一辈口头传述现在的县政府建址曾是许家的藕池,老赣中曾是许家的后花园,而现在的中心队以前被成称许家村是许家家眷及佣人后代的聚集地,凭此可猜想许家当时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而马氏在镇上一直延续着群居的生活多以修筑城院为标志,具今还有遗址尚存在后宫路附近,听上一辈说马家大院的气势可比当时旧城城门一般.听说马家公子连年赴京赶考具说与清朝史部左侍郎曾国藩的曾大公子有深交.不知是否走了后门尽中了举人,因其家父为人之奸诈早有人奏明圣上,结果他第一次上朝面见圣上,圣上便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给他出了难题,圣上问听说令父为人刻薄,在当地无人不晓,结果马公子给皇上和众大臣一个出其不意的回答,马公子回曰:”皇上可知有瓜坏子不坏之说?”结果这话一出口满场寂静,皇上觉的他是个人才便留在了京师做了官.近百年来时代变迁应时代发展青口地区的书香门柢,商人等也都接而离去,寻找大的舞台去了,剩下得也只是满足于过安逸生活的族落.  

  青口名地:二道街,以前医生,地主或文化人住的地方现在以沦为贫民区一般,都是那些当时恋于安逸生活留下来的人或有下边农村搬来因久仰其特殊色彩而入住的.青口中心小学,清末建校,是镇上保留至尽最早的清政府办学力量,其清朝时原址在娘娘庙隔壁后因太平天国起义影响搬入娘娘宫,文化大革命时期娘娘宫被拆在其原址上修建了青口公社(现称青口政府),九十年代末青口政府牵入东关路新址后旧址并入青口小学.中心幼儿园青口初期最大的幼儿园历史可追溯解放前后,以前分为前后院,后院多为晚清式建筑,古色古香,其后门坐落于跑马巷(此名待考证)又有称二道街东段,此巷多户人家完整保留了会馆式的建筑,而且也算是老青口吃早点的聚集地和对面的二道街形成了当时最为热闹的早餐一条街,早点一般有凉粉,油条果子,豆腐脑,豆磨子,糊特,桥牌,炝面饼,锅贴饼,豆腐卷,烧卜,煎饼,后因开发房地产,这一文化遗产永久的和青口人挥手而去了.牌坊街地段可谓是青口最高地段,这里经测量算是青口平地第一海拔.东门里,因古有东城门在此而得名.也就在东门里错西(前宫路)有一院里有一纪念碑,好象是纪念抗日英雄的包,念小学串小巷子时有路过一直都想进去看,但一直没有刻意的去看.桥口,因此原有一座西城门外的桥而得名,此地紧靠西门外过去也是进出城的一要道,历史曾与青口河相通也曾是一块风水宝地,交通枢纽,小时侯也经常来此吃早餐,此处是工业街居民的早餐聚集地,这里还保留着一棵五几年时发洪水被冲歪的白杨树,听爷爷讲洪水来时很多人都跑到高处躲避去,而镇上有个姓李的人很怕死,跑到棺材店去夺进了棺材里去了,他本以为可以把棺材当作是救生艇,谁知道当棺材被冲到城门那里时突然被一个大浪打翻了,结果这个人也就被闷死在里面了,后来这件事也就成为了人们互相传笑的笑柄.转盘路(又称大转盘位于西关路与黄海路相会处,这里留有很多童年时的回忆,每到傍晚就会来这里玩藏某某.)此地本是青口最有经济价值地段,马车站,大修厂,标准件厂,油厂,酒厂,汽车站的环绕地段,其经济价值在当时可谓是镇上其他地方所不能替代的,九十年代初为拉大城市框架汽车站和各大国企接连牵走,此地房价也随之下滑,前本是个T型路口,2000年后镇上为修建黄海大道使其东西贯通,结果这里也就变成了十字路口,虽然老转盘还在,可是早没有了原来的模样.老看守所附近,也许很少人还记得老看守所在哪里,没错就在赣榆大酒店的建址上,这里以前算是后宫路最有生机的地方了,只因巷子隔壁以前有一个打铁铺,铺子里发出的噌噌声总是能吸引来很多路人的眼光,还有我记的18年前看的那一眼打铁铺后边是个小卖部,木格板式的售卖窗口上写着”打酱油”三个字, 也许现在想起来很模糊了,但它确实过去很久了,但这一切都很快.小时候这里挖的满地都是坑,听说看守所最早是日本兵的兵营,所以这里挖出过很多炮弹或细菌弹等武器,仿佛现在还能闻的到当初放学回家路过时闻到的刺鼻气味.  

      小学没毕业街里已经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面目了,不会再有去街上逛一趟走下来都是叔叔,大爷那样的事了,再也要不到一小茬糖豆了.所以在这个睡不着的夜晚再次回忆起记忆中的青口,怀念那亲切地道的青口腔调(现在很少听到了),反而多的都是陌生的口音,陌生的脸庞.最近发现亲戚,同学都在慢慢的消失,不知道他们都将迁到何方去,难道青口不在值得我们去留恋了么,或许它早以不是当初供我们快乐成长的青口了,它已不再仅仅属于我们属于我们街里人.   


「一直以来」 . 原著___  
                                  
07 .01 .14  
                          
谨此表达街里人对老青口的怀念  
    
本文不为任何历史考证    
拟撰本文纯属个人爱好  
若与哪位专家考证有何冲突  
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分

参与人数 1小鱼 +10 收起 理由
东吴山人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5 14: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14: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是青口的,俺不顶
要来个“话说欢墩么”俺把忒往死里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14: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强大,这篇文章我早搜索到,存到文件夹,准备和青口老照片一起,让你抢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14: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句话不敢苟同。什么二道街。鄙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4: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口腔是集鲁南口音,山西方言等形成的混杂的地方性语言!
看完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了,当时到山西旅游,用普通话问路,当地土著人听不懂,后来用青口腔问,竟然听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4: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那由他 于 2009-3-7 14:25 发表
青口腔是集鲁南口音,山西方言等形成的混杂的地方性语言!
看完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了,当时到山西旅游,用普通话问路,当地土著人听不懂,后来用青口腔问,竟然听懂了!


呵呵还有这好处呢
学会青口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4: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旧书包 于 2009-3-5 14:55 发表
有一句话不敢苟同。什么二道街。鄙视之。

弱弱地问下,你是鄙视2道街的人还是鄙视说2道街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4: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完,写着文章的人,应该跟我差不多大!
写的很好,很怀念!使我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感谢“不着调”的这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1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住的地方已经听不到一个地道的青口腔调了,虽然是青口比较中心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1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地地道道的青口银了,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赣榆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19: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2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着调写的十分着调,有很多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6: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赣榆风土养赣榆人,赣榆人爱赣榆风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3: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进步,青口在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10: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是青口银,到哪都不抵青口好啊!怀念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21: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青口街银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08: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小时候,步走去青口看大楼。所说的大楼,大概就是先前的百货大楼。现在,坐车就嫌累。真是不可思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0 13: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口名人:当时镇上财力上最为突出有四大家族(在当时被称为地主),这四大姓式分别为许,周,蒋,马.这四大家族因为祖辈上百年的积累,财力,物力当时在苏北地区可谓是首屈一指”


应为: 许,周,蒋,龙,佘五大家族。青口马家,当时是出了一个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2:46 , Processed in 0.1006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