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连云港徐福文化网
关于拔河的起源,《拔河》(徐永宁著)一书中考证有二:一是来源于古代的拉纤。古时拉纤,人在岸上,船在水中,纤栓船上,人拉船行。后来,拉纤成为一种水中操练方法,并发展为陆上的拔河。另一种说法,即拔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和军事训练有关。唐以前叫“钩强”、“牵钩”、“施钩”。“钩”即河绳,“施钩”、“牵钩”即拉绳。《隋书·地理志》载:襄汉“二郡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述荆楚习俗,也说有“施钩之戏,以便作蔑缆,相罾绵亘数里,鸣鼓牵之”。《唐语林》卷五中,也有拔河的记载:“明皇(唐玄宗)教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隋唐以后,拔河渐在民间盛行。古代的拔河游戏有季节性,南北朝时荆楚一带在寒食节,唐代则在清明节、元宵节,康熙年间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列拔河于“上元部”,也是在元宵节。
在民间,拔河竞赛方法非常简便,在地上画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或不等的两队,各执绳的一端,按比赛规则用力拉绳,将对方拉过河界即为胜。虽然,竞技拔河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方在国内出现,但在早年,拔河在赣榆民间即是一项十分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拔河,较之早年民间,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统一标准的河绳,有了竞赛规则,讲究技战术,还制定了裁判法,并有了国家级和国际级的拔河比赛。但拔河的精神未变,无论是早年民间的拔河,还是当今时代的竞技拔河,一直是培育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的运动方式。
赣榆地处沿海,有着“享山川之饶,受鱼盐之利”之美称,海上捕捞、岸上荷盐者颇多,其体质强健、性格挺倔、耐力坚韧,成就了[url=http://www.aiganyu.com/]赣榆县[/url]拔河运动的结缘。赣榆县体育局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力组建赣榆县拔河队,1999年5月,第一次派“新庄队”参加在扬州市举办的江苏省农民运动会拔河比赛,获得男子冠军,拔河是赣榆县的特色体育项目,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研究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2000年至今多次组队参加国家级比赛,已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届拔河锦标赛和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拔河比赛,并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拔河锦标赛,两次承办了省级拔河比赛,共获全国冠军3次,亚军11次。
通过举办拔河赛事,进一步锻炼了[url=http://www.aiganyu.com/]赣榆县[/url]拔河队伍,积累了一套成功的举办、承办赛事经验;提升了赣榆拔河的知名度。近几年来,随着赣榆竞技拔河的崛起和发展,赣榆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拔河之乡”。
多年来,[url=http://www.aiganyu.com/]赣榆县[/url]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2003年县体育局编著《拔河》一书,填补了国内拔河理论空白,并被确定为全国拔河技战术专业教材。2005年,赣榆县体育局应国家体育总局邀请,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交流,目前[url=http://www.aiganyu.com/]赣榆县[/url]的拔河运动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