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885|回复: 0

[海湾拾贝] 海边记事六十六:泥螺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14: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苍梧晚报》总编辑:王绪年

在海滩上,有一种叫泥螺的小东西,个头不大,其貌不扬,名声却不小。沿海基本是家家能逮,个个会吃。

泥螺,属软体动物。它有手指头大小,外壳呈圆形,壳很薄很脆。其身体一半在壳里,一半在壳外,露在外边的能反过来遮盖壳的一部份。它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生长在中底潮带的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在江苏数盐城最多,连云港主要产地为台北盐场的海边滩涂,那里淤泥多,退潮了就露出大片的淤泥滩。台南盐场的海域属泥沙滩,潮上带为沙滩,潮间带也是沙滩,潮间带以下才是淤泥滩,也很适合泥螺的栖息生长,不过,泥螺里含沙量较高。
      泥螺恰似陆地的蜗牛,爬行缓慢,在食物链中处于末端,是许多鱼类的好饵料。因此,它为了生存,都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裹在身体表面,酷似凸起的泥沙堆,起着拟态保护作用。它爬行,会在沙滩、泥滩上留痕迹,有时间还很长,这躲得过鱼类却骗不了人类。它对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海水咸点淡点都没问题。海潮,风向对它们去留倒起着不可改变的作用。

台北海边泥螺多,人们会逮会做,有专门的工具,有许多做法。我的老家泥螺与其它鱼虾蟹贝相比,就少得多,形成不了产业,只是人们有时间,又想改善口味才去捡些。我们那不叫捡泥螺,而叫拾泥螺。小时候跟着大人下海,多数在退了潮的沙滩上,看见有小沙堆,用手一抠就拿起。大人们则不同,他们看到泥螺,将网舀放到脚前,用脚一踢,泥螺就被踢到网舀里。如果在泥滩上,泥螺又多,人们会用舀子和小扒网拖,省了力也省了事。

泥螺吃法有多种多样。在沿海很早以前就有吃泥螺的习惯,甚至把它作为海味珍品。盐场和海边以腌吃具多。他们把泥螺洗净,让它自己吐会,以减少螺里的泥沙,然后用盐腌制,也有放上酒加工的。还一种是用酱油料酒和其它佐料生呛吃。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炒泥螺。在这些做法中,我还是喜欢醉泥螺和腌制泥螺,它味道鲜美,清香脆嫩,丰腴可口,是就饭和下酒不可多得的小菜。

泥螺好吃,也难吃,要学会还得从吃泥吃沙子做起。因为腌好的泥螺,螺肉的最后端总有块泥或沙垫子,你要吃,别人帮不了你,全靠自己嘴上的工夫。还是儿时,看泥螺好吃,也跟着吃,结果肉壳垫分不开分不清,吃得满嘴是泥沙。时间长学会了,吃就不难。只要将泥螺咬住,用舌头吸出螺肉,再用牙将壳和垫挡住吐出,就可享受到螺肉的美味。在有点像人们吃生呛虾子一样,会吃的可以吐出完整的虾壳,不会吃的虾肉和皮就分不开分不清。

据说当年大军阀陈炯明就吃过泥螺的亏。说是一次,陈炯明请山东军阀韩复渠吃饭。陈炯明一直看不起韩复渠,想作弄一番土包子。他叫人上了道香蕉,韩不知道怎么吃,就问陈炯明。陈告诉他,将皮扒吃,里面的扔掉即好。韩吃过,看别人吃的是肉退出是皮,才知道吃了亏。他记在心中,司机报复。不久韩请陈到山东做客,上了道泥螺。南方人可没见过也没吃过,不知怎么下嘴。韩告诉他,这个东西壳子好吃,又香又脆,壳里全是沙和泥,不可食用。陈照韩的说法吃了怎么也吃不出滋味。没多久,韩复渠大声叫下人端盘退螺壳,他自己将一个个空得透明的壳子摆到盘上,可陈炯明一个壳也退不出,出了个大洋相。

现在人们开饭店讲究人性化。去一些饭店,不会吃的菜有专门人教。有些饭店上泥螺,服务生会示范一番,尽可能教会客人。一个外地人到海边吃了鲜味还学会吃法,我以为,不失为既食美味又长见识的好事。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2:41 , Processed in 0.0812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