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2643|回复: 2

[榆城名流] 明朝进士刘守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3 11: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守良点滴史料考
  对于明朝进士刘守良的历史资料,现在能够查找到的非常少,现在仅仅根据能找到的点滴资料,进行相关考证。
  一、光绪《赣榆县志》记载
  1.光绪《赣榆县志》卷七,守良,字君遂,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乡试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以忤逆严嵩遭压抑,累迁工部郎中,坚决辞官归乡。
  根据明朝官制资料,中央政府,皇帝下面设立内阁,从翰林院等抽人担任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就在六部尚书头上加授大学士头衔,另设六科,监督纠察六部工作。具体政务实施方面,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下设各司具体办事。设有督察院,是直属于皇上的最高监察机构,往全国派出十三道监察御史,他们与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设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五寺,分别负责法院、祭祀、宴享、马匹和招待外宾工作;设有宗人府和詹事府,分别负责皇族和太子事务;设有三监,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设有太医院、翰林院、内侍省(宦官组织,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设有诸司,通政司、尚宝司、行人司、府录司、道录司。地方则是行省制度,由布政司和按察司分掌行政、司法,中叶以后,逐渐派都御使出任总督或巡抚,总领一方之军政,其官衔则兼之。
  (http://www.dhllj.com/user/dhllj/ymq_2/0906291753.htm 明朝中央官制)
  行人司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的一个中央机关,设“行人”,秩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18级)。不久改“行人”为行人司“司正”,副职改称左右“司副”,属员则称‘行人”,定员345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行人司提高了用人级别:司正由正七品官员担任,副职从七品,行人则一律要由进士担任,正八品。全司定员40人。他们的活动是“奉旨”差遣,“行人之职始重”。行人司的职务包括颁行诏勒,册封宗室,抚谕诸藩,征聘贤才,以及赏赐、慰问、赈济、军旅、祭祀活动,都由行人奉旨而行,他官不得擅遣——他们是皇帝直接的“传令兵”。原由孝廉举人担任,后来改由进士担任,提高的是皇帝的威仪。
  行人司也习称“使署”,行人称“使臣”。他们忙就忙在“出差”上:“奉宣纶浡,驱驰道路,咨诹询度,每怀靡及,至不遑将父将母,不可谓闲适也气不过,在出差期间,也可“采风问俗,登山临川,探幽吊古”,从事些“问学之助”的雅事。一旦回朝,就“悠闲无职掌”,没有其他衙门那种日不暇给的案牍之劳、刑名钱谷的纷挐鞅掌,可以从容读书,很接近于翰林院里的生活了。(引文具见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行人司书目》之序与叙)
  行人司里学习风气很浓,司里组织过诗会、讲学会、读律会。特别是读律会,以“学贵当世,要在通今”,“当世之务,胡可不亟讲”为宗旨,目的在于“欲熟典故,而通国体”,以备他日之升迁。因为当朝的典章制度、会典律令是私家藏书大多不能有的,应利用官衙内这方面的藏书,进行学习,以后若离开这种机关,想学也没有时间和机会了。读律会学习的内容:取会典、各衙门职掌、国朝诸史、名臣奏议、郡县边镇图志,洞究之,参互之,博综之,遍读之,披阅之,通其务贯,掣其要领。一些在行人司呆过的官员,都很怀念在行人司时这种读书学习的机缘:“方居使署时,不知其美也;既迁去,而后知无若使署者!”(引文见《行人司书目》贺序)
  张廷玉撰写的明史74卷记载:“行人司。司正一人,正七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七品行人三十七人。正八品。职专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行诏赦,册封宗室,抚谕诸蕃,征聘贤才,与夫赏赐、慰问、赈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焉。每岁朝审,则行人持节传旨法司,遣戍囚徒,送五府填精微册,批缴内府。”
  “初,洪武十三年置行人司,设行人,秩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寻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更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二十七年升品秩,以所任行人多孝廉人材,奉使率不称旨,定设行人司官四十员,咸以进士为之。非奉旨,不得擅遣,行人之职始重。建文中,罢行人司,而以行人隶鸿胪寺。成祖复旧制。”
  根据以上资料推断,刘守良在正德16年,即1521年走入仕途,可能首先走入的就是行人司,担任行人,正八品,御前行走,传递口谕,掌朝觐聘问等事。
  二、《四库全书》记载
  嘉靖九年初,嘉靖决定对郊祀礼进行改革,决定有过去的天地合祭改为分祭,从正月十三日到三月十一日,数次下诏,要求群臣讨论。二月初十,嘉靖再颁敕谕,措辞强硬要求群臣务必各抒己见。凡三品以上官员,含六科、十三道,翰林院,左右春坊,勋戚,武臣等,十日之内“各以所有具疏上闻,不许隐含忍默”,“不许复核,为言谋,为朋友聚,只许以自己所见上陈”,“务要着实吐露实言之”。三月十一日,礼部汇集群臣意见,呈上一份长达一万五千字的疏,主张分祭者,有御史汪鋐等82人;主张分祭而以尊重成宪不宜重议者,有大学生张璁等84人;主张分祭而以山川坛为方丘者,有尚书李瓒等26人;主张合祭而不以古礼为非者,有尚书方献夫等206人;不置可否者,有英国公张伦等198人。
  根据《四库全书·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城市外城南城》中记载,行人司正边彦骆,右司副刘守良是主张分祭而以山川坛为方丘的,与尚书李瓒等26人持共同观点。这16人分别是:尚书李瓒,编修欧阳德,欧阳衢,给事中魏良弼,御史傅炯,余鍧,员外郎余光祉,行人司正边彦骆,右司副刘守良,行人李遂,王祯,傅学礼,秦鳌,方太和,沈谧,周汝贠,柯乔,孙世佑,李寔,庄用宾,田濡,蔡叆睦,华原寀,曾约。
  此后,五月开始兴建郊坛,十月圆丘竣工,十一月谕令定南郊坛为天坛,北郊坛为地坛,东郊坛为朝日坛,西郊坛为夕月坛,分别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时分祀。
  从以上资料分析,嘉靖九年,刘守良为行人右司副,按照惯例,这个职位是从七品。
  三、赣榆孝义堂家谱记载
  赣榆县孝义堂家谱记载:嘉靖十年三月初四日,蒙钦命户部主事海瑞奉谕旨敕封: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以祀典告成,覃恩宇内。凡通籍于朝者,咸得推锡其所生,重报本也。监乃工部营缮清吏司署员外郎事右司副守良之父,善积乃躬,庆衍厥后,致有令子,效用于时。揆厥所由,宜申追恤。兹特赠而为徵仕郎。母亲特赠为孺人。
  这件事情,应当是嘉靖九年实行分祀之后,对官员实行的推恩赏赐。网上搜索,同样在朝官员的父母受到封赏的还有以下两例:
  其一:玉环新闻网记载,明朝时,当地进士陈亶,任职河南道监察御史,嘉靖十年对其父母妻子均有封赏。诏赠其父陈垣文林郎圣旨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勅曰:联以祀典告成,覃恩宇内,凡仕于朝者,咸得推锡其生,重报本也。尔陈垣乃河南道监察御史陈亶之父,早承先训,克诵儒书,德积乃躬,养恬勿耀,笃生贤嗣,为国宪臣,肇被宠章,增华不朽,斯尔之遗泽可泯耶。兹特赠为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潜行永昭,孝思良慰。
  对其母周氏,妻子张氏、鲍氏,均特赠为孺人,敕封时间为,嘉靖十年五月二十五日。
  其二,在华夏田氏网上,在第七章,第一节诏敕中记载,礼科左给事中田秋敕命四道。第一道是: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以祀典告成,覃恩宇内,凡任于朝者,咸得推锡其所生,重报本也。尔田显文,乃礼科左给事中田秋之父,隐德弗耀,名着乡评,余庆所钟,发祥厥子,方以才望。为国近臣,肇赐宠章,昭贲不朽,斯尔之义训,有足征哉。兹特赠尔为征仕郎礼科左给事中。灵爽有知,服此宠命。
  之后是对田秋母亲、妻子特封为儒人,时间为嘉靖(1531)十年正月二十一日。
  由上可见,嘉靖十年,刘守良已经由上一年的行人司右司副改任为工部营缮清吏司,为员外郎,事右司副。明朝工部职位与品级如下:
  尚书一人正二品工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司务一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郎中五人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
  员外郎二人从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
  主事五人正六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三人正六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根据以上资料,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有两人,必然是右司副、左司副,均为从五品。说明刘守良此时由上年的从七品晋升为从五品。
  四、《明实录》记载
  《明实录》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一百四十九卷记载:
  嘉靖十二年四月,工部都水司管河署郎中刘守良参奏,临清兵备副使王舜渔故执窑户王匠絷狱,欲误郊砖烧造,又不时捕逮本署人役,肆行挫辱且讦其残贼民命,科罚民财徇私纳贿诸不法事,法司议覆下抚按官从公勘奏,令守良舜渔各还籍听勘。
  这一段资料证明,刘守良在嘉靖十二年,已经是工部都水清吏司的郎中了。这样的郎中有五人,都是正五品。他具体负责的是江河类的工作。为什么要参奏临清兵备副使呢?
  临清在整个明清时期,是大运河沿岸的大都市,也是当时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明罢海运、漕运即成为关乎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命运的大事,漕政成为国家大事。临清遂成为全国漕运咽喉,京畿屏障,陆续有中央、省、府、州等涉漕机构数十家在临清设立衙署。土木之变后,兵部尚书于谦等建议,朝廷直接在临清设置派出机构,选派得力重臣强化临清兵防,被批准,即派平江伯陈豫为镇守。至成化二十年(1484年)在临清设置按察司分巡行台(相当于省级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即分巡东昌道,主管漕运,其职能还包括督查户部督储分司、户部榷税分司中、工部都水分司、工部营缮分司中、工部北河分司等中央政府部门驻临清各机构的工作。这里船只南来北往,商铺鳞次栉比,青楼曲径通幽,茶馆人声鼎沸,街道繁华无比。据说《金瓶梅》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这样一个运河岸边的重要城市,自然也是工部河署郎中的重要关切之地。
  兵备道是明朝在各省重要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道员。本来是派遣到布政司或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参与机要之临时性工作。弘治年间才开始在各省军事要冲遍置这一职务,称为兵备道,主要工作是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此官一般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种。又称兵备副使,兵宪。
  而临清兵备副使王舜渔,是正德12年二甲第12名进士。明朝李辅等纂修的《全辽志》记载:王舜渔,常熟人,由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官山东按察司佥事,明敏公勤,敢於任怨,狱无留滞,人无冤抑,兴利革弊,不遗余力,先时正德间,国计告匮,辽东军职俸银不得时给,射利者行赂网利,舜渔廉,得之即发其奸,辽人至今颂焉。寻升临清兵备副使。卒於家。另有文献记载,嘉靖八年(1529),辽东巡抚潘珍,分巡道王舜渔创建仰高书院,位于广宁城内文庙后面。“乃择诸生居之,饩禀有程,课业有章,学者多有成就。”嘉靖十四年(1535),重修并更名为河西书院。
  刘守良参奏王舜渔,说他将烧砖的王匠故意逮捕入狱,企图耽误郊坛建设用砖。而且会时不时地找借口逮捕本署人员,肆意侮辱,说他们残害良民,还会肆意罚款,徇私枉法,收受贿赂。有关部门将这一参奏交给巡抚和按察使秉承调查上奏,同时命令两人都回家听候处置。
  具体如何处理,处理结果如何,史书没有记载。
  五、《山东全河备考》记载
  在网上搜索,清代叶方恒撰写的一本书,《山东全河备考》。在一个贴吧上面,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
  李麟邺县人,刘祥安福人,李天卫乐平人,钱仁夫常熟人,童器平阳人,以上弘治间任。汪彬祁门人,程浩乐平人,王大用莆田人,蒋?华亭人,贺?永新人。刘寅大庚人,高尚贤新郑人,任思南宫人,以上正德间任。董汉策辰州人,佟应龙山阳人,谭?湖广人,刘守良赣榆人,周绅吴县人,邵经济仁和人,郑鼎常熟人,卢绅咸宁人,程嘉行乐平人,周镐慈鸡人,王良柱安南人,王佩文安人,封祖裔昆明人,万汝楫庐州人,陈湖华亭人,朱继忠乐平人,王景象饮县人,战中余姚人,荆应春武陵人,王会华亭人,赵介夫阜城人,周思兼华亭人,徐九思贵溪人,顾炳常熟人,费樊乐铅山人,徐用光兰鸡人,朱茹泸江人,应存性仙居人,以上嘉靖间任。
  这些人任职什么?没有说清楚,因此,我将每个人名进行搜索,看看他们的简历如何,在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1.钱仁夫(1446-1526),字士弘,号东湖居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登进士,时年五十四。授都水司主事,迁缮部员外郎,内行修谨。刘瑾专政,引疾归。放情诗酒,曾纳诗于生圹中,铭曰“诗冢”。字学四体皆善。画山水竹石有逸致。卒年八十一。《常熟县志、海虞文苑、海虞画苑略》
  2.高尚贤(1484—1536),字大宾,号风溪,河南新郑县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初授工部主事,改礼部仪制司主事、精膳司员外郎。嘉靖间任山东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光禄寺少卿等官。其父高魁,官至明工部虞衡司郎中,管理全国山泽财利。高尚贤治家严谨,教子有方,五子都有成就。长子高捷,累官南京督察院佥都御史;次子高掇,金吾右千户;三子高拱,官至内阁首辅兼掌吏部事;四子高才,历官都督府经历;五子高栋,风阳府通判。嘉靖十五年(1535年)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3.董汉策,湖南省沅陵县教育局网站记载,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举人,辰州人,上春官不第,归建“翠山书院”(小酉山)。
  4.卢绅(?-1561),字汝佩,号书庵,陕西咸宁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遂宁知县、工部主事、郎中、湖广副使,终南京户部尚书。嘉靖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科道官赵钺、陈志等以考察拾遗,劾其不职,与南京礼部尚书闵如霖等一起被勒令致仕。嘉靖四十年九月二十二日卒于家。
  5.程嘉行,明人俞汝楫编写的《礼部志稿卷四十三》记载礼部主客司郎中名录,其中有程嘉行,“公敏,江西乐平人,癸未进士,嘉靖十六年任。”
  6.王会,字子嘉,号宏宇,明代华亭人,世居七宝镇。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为二甲第73名(同年松江府共4名,王会名列第二)。先后出任户部主事、户部郎中、桂林府知府、建宁府同知、汉阳府知府、广东按察司副使等官职。享年78岁。据《南吴旧话录》中有《王宪使苍头》、《王封公》等篇记载:王会显贵后,其父被封为工部员外郎。
  7.赵介夫:康熙《章丘县志·官师》记载,直隶阜城人,进士,嘉靖廿一年任章丘知县,升南康府通判,按察使副使。而《全辽志》曾记载,其为辽海东宁道分守道的右参议。志书解释这一分守道说:“正统戊午年设辽海东宁道,以山东布政司参政或参议一员总理粮储,,分司设在广宁。成化乙巳,都御史马文升以广宁既有户部郎中,改分守道于辽阳。嘉靖癸亥,巡抚都御史王之诰,题准带管海州、辽阳、潘阳、抚顺、靉阳各城堡边备。”
  李开先(1502~1568)是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后人对他研究,汇集《李开先研究资料汇编》,其中就有对赵介夫的介绍,说其后来复姓为伊,号钝庵。有《赠伊钝庵[有序]》:“十年前,钝庵以辽阳佥宪,过其旧治章城,予同众乡士夫郊外送别去。继升少参,仍在辽阳,再升宪副,兵备蓟州。乃以边事误累谲迁,尚未选备。大司马虞坡杨公荐其才且屈,旋复宪副,又兵备德州。七月后,仍在边上防秋。辛酉春正,夜将半,忽有扣门者,传称有上官过访,梦中惊起,知为钝庵旧县主也。披衣出迎,入而张灯畅饮,击节雄谈,诵其旧作,无非边务军情。天犹未曙,即欲启行。喜其临而惜其速也,即席赠以是诗。兵司仍旧职,冠服更巍峨。十载送君去,三更再我过。军中赓鼓吹,塞上赋饶歌。邓下承相示,令人感慨多。”
  8.周思兼(1519—1565)字叔夜,号莱峰,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平度知州,擢工部员外郎,累官湖广按察佥事,执法不避权贵,母忧去职,久之起广西提学副使,未闻命卒。学者私谥贞靖先生。善行草,工小画。云山类米友仁、高克恭,简远有致。卒年七十四。
  9.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四年乡试中举。明武宗、世宗、穆宗和神宗四朝为官,虽官位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嘉靖十五年,年届40的徐九思出任应天府句容县知县,一干九年,嘉靖二十四年离任。升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奉命治理张秋河道。
  10.徐用光(1526年-1560年),字成孚,号益庵。嘉靖三十二年(1640年)进士,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历官员外郎,终官屯田司郎中,卒于任上。有《徐工部诗集》。
  11.朱茹,明朝泸州(今四川泸州市)人,字以汇,号泰谷。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为华州知州。后升为工部员外郎。
  明朝中央“六部”中的“工部”,掌管国家各项工程、山川河泽、交通等事务。工部下设的都水清吏司(简称都水司),专掌河防、海塘、水利之政令,道路、桥梁、舟楫之制度;都水司常派员赴各地治河,被称之谓“都水分司”或“工部分司”。
  《山东运河备览》载:“漕运经始,官无定员。明初,或以工部尚书、侍郎、侯伯、都督提督运河。……惟总督河道大臣则兼理南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黄河,自明成化、弘治间始,或以工部,或以都御史,驻诸济宁州。”
  明初,太祖时置京畿都漕运司,设漕运使。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遣工部尚书宋礼总理开河(即开通被淤之会通河。“二十旬而工成,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等随同开河,驻济宁州。自后间遣侍郎、都御史。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漕运总兵官,以平江伯陈蠹治漕,总管漕运和河道事务,驻淮安。成化七年(1471年)漕、河分治,始称总督河道,驻济宁州。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明史》记为嘉靖二十年)遣都御史提督河道,山东、河南、直隶巡抚皆受节制。隆庆四年(1570年)加提督军务。万历四年(1576年)革河道都御史,命巡抚照地分管;万历七年(1579年)总督漕运兼管河道(《明史》载:万历五年改总理河漕提督军务;八年革);万历十五年(1587年)复设总理河道都御史。
  历代水利机构与水官变化复杂,大致可以说:有以工部、水部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有以都水监系统的工程修建机构;同时有地方水官系统,如明清地方之水利通判、水利同知等。中央官吏直属工部或都水监,而地方水官则属地方长吏。有中央派给地方的水利官吏,起初为临时差遣,后逐渐成常职,如明清之总理河道、河道总督皆是。有中央职能部门派驻地方的水利官吏,如明代派往运河的工部郎中、主事等。
  因此,根据《山东全河备考》这一记录,上面的那些人,应该是主管山东运河的工部主事或员外郎。而家谱记载,刘守良也曾在嘉靖十年,担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右司副。
  六、《高友玑集》记载
  在浙江乐清市,有一个着名的景点是高友玑墓。
  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道人,乐清十二都高岙(今属浙江温州北白象镇)人。母病,朝夕侍奉汤药,衣不解带,以孝闻于乡里。二十九岁中举,弘治三年(1490)进士,丁母忧。服除,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治狱详明。十六年,擢江西九江知府,治绩为十三府之最。正德二年(1507),升广西参政,营田州府事。逾年升江西左参政,转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正德十一年,擢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赞理军务。其时宗室豪横,为禄糈事殴辱知府,友玑不畏强梁,上疏弹劾,因此得祸,降二级致仕。复起为湖广郴桂兵备副使,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未赴,家居数年。嘉靖四年(1525),起为山东布政司参政,转福建右布政使。次年,内召为光禄寺卿,升南京刑部右侍郎,转右都御史,外调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嘉靖七年,进南京工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复召为北漕总督,居仅三个多月即告老回乡。高友玑曾三为知府,三为参政,二为布政使,两任都御使,两任工、刑部尚书,事三朝十九任,从政40个春秋,包括致仕居家10余年,素食布衣,出不乘车,无异于平民的生活作风。尤令后辈敬仰的是,高友玑以俸入构宗祠,在家乡白鹭屿办南屏书院,教育乡里子弟,所居旧屋朴陋湫隘,无所增缮,布衣蔬食终其身。嘉靖二十五年(1546)三月二十六日卒,享年86岁。遗着有《南屏遗稿》。严嵩为其做墓志铭。
  高死后,皇上追赠太子少保,谥襄简。《御祭文》是由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费采奉敕拟撰,特遣行人司行人臣刘守良前去宣读。《高友玑集》做如下记载:
  御祭文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费采奉敕拟撰)
  维嘉靖二十六年岁次丁未十二月奉圣旨特遣行人司行人臣刘守良,致祭于赠太子少保谥襄简前刑部尚书致仕臣高友玑曰:
  朕稽祀典,以报功德。生勤王事,没宜优恤。
  苟非其人,恩无滥及。惟尔历什三朝,屡彰劳绩。
  洁己奉公,鞠躬尽力。布德宣威,蛮獠敛戢。
  比晋秋曹,聿修厥职。平恕老成,明允是籍。
  惟尔予嘉,尚冀弼直。天不憋遗,朕用悼惜。
  乃命司空,营尔窀穸。兼咨秩宗,赐谥加敕。
  矩黍瑟芬,牲辁博硕。惟尔有神,歆兹宠锡。尚享。
  这个记载给予的疑问就是,嘉靖九年,刘守良已经是行人司右司副,之后又在工部任职郎中,到嘉靖二十六年,如何又成为了行人司行人?这是不是在得罪权相严嵩之后的贬谪呢?
  严嵩,(1480-1567),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考中二甲进士。嘉靖十五年(1536),严嵩赴京朝觐考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才开始和世宗接触起来。嘉靖二十三年(1544)成为首辅,嘉靖三十一年(1552),严嵩受到冷淡。执掌权位从1536年到1552年,共16年时间。那么在嘉靖二十六年,他正是红极一时的人物,刘守良得罪他,故做这一安排,也是极有可能的。
  七、百度百科记载
  搜索刘守良,百度百科在其生平事迹中有如下记载:
  严嵩作为宰相,谄上欺下,专横跋扈。天性耿直的刘守良,冒死上书弹劾、陈述严嵩严世蕃父子贪污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欺蒙皇上、专横误国的累累罪孽。不料,严嵩党羽把奏折扣压下来,转交给严嵩。严嵩反而诬陷刘守良不是忠臣,想把他打入刑部大牢。最后他的老师和同学联名上书,冒死进谏刘守良的赤胆忠心,精诚报国,尽全力才把他救出来。然而严嵩父子始终怀恨在心。
  也先国是和明王朝相邻的小国,两国交界地方经常发生冲突,于是两国商量,互派使臣。使臣其实就是人质,生命等各方面都得不到保护,经常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一旦被选为使臣的都有种生离死别的感受。当时,刘守良刚复原职,大明驻地也先国正缺使臣。严嵩乘机用计向皇帝推荐刘守良,皇上准奏。
  刘守良上任伊始,便向也先国献策,提出了许多富民、强国的政策。也先国可汗非常信任他,并对他充满了好感,经常和他一起商议国事,刘守良把知道的一一相告。几年之后,也先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明朝和也先国之间友好往来,人们在边境互相贸易,互换所需物品,百姓之间其乐融融。后来,世宗皇帝时,刘守良的安邦定国才能被他知道了,便下旨把他招回朝。这时刘守良已作人质达十二年之久,但他始终对明朝忠心耿耿。临别也先国时,他还反反复复劝说也先可汗,希望他能向大明臣服,使两国能够更加友好地相处下去。回国后,刘守良由于多年的忧思和劳顿,加上水土不服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苍老到连战友都不敢相认的地步。同年进士见到每每唏嘘不已,情状就像苏武牧羊时的样子。
  回到朝廷后,皇上想要为刘守良加官晋爵,但是刘守良坚持不要,因与严嵩那种小人同朝共事,刘守良感到无比羞耻,只求能官复原职,回家拜祭祖先。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特赐封诰。这个封诰原件到清朝末年族人还保留着。
  回到老家,刘守良恪尽孝道,闻名乡里。终日寄情于田园风光中,悠然自得,过着陶渊明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不久朝廷复使报聘,受地也先国。刘守良作为朝廷钦差,率领一行人马再次赴也先,接受也先国臣服。大功告成之后,返朝卒于京中,敕赐御葬。旋因明式微,忠贞湮没无闻。
  这段资料透露出由这样几个信息:一是刘守良弹劾严嵩被贬,二是出使也先国长达12年,三是回来后严嵩继续掌权,四是回到家中,不久再次去也先国接受降地。
  那么根据上面的相关文献记录,是否可以这样推测:
  刘守良,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乡试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正八品。嘉靖九年,任行人司右司副,从七品。嘉靖十年,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嘉靖十四年,任工部都水司管河署郎中,正五品。之后因参奏临清兵备副使被敕命回家等候处置。此时也有可能得罪严嵩等人,被以“有外交才能”推荐赴也先国。嘉靖二十六年,从也先国回来,又被安置在行人司做行人。之后不久,辞官归乡。
  八、《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刘守良,字君遂,赣榆人,由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工部郎中。性峭直,有名于时。少为诸生,母病思食菌,不可得。悲号竟夕,据木假寐,既觉,若有物,视之菌也。为羹进母,遂愈。今乡人能指其菌生处。没,祀乡贤。《江南通志》
  我家谱记载,六世祖梓禄,是五世祖守良的次子,邑庠生,娶户部主事邵思忠之女,生二子显先、超先,孝心真诚,子职克尽,亲病,吁天求代。亲没,居墓六年,村所不入,每食增土,父墓,为坟高大,乡人遂将孝义村号为大林头,官长屡旌其门。
  查考海州志,得知,邵思忠也是赣榆人,和刘守良一同在正德年丙子科中举,之后由举人除商城令,厘奸祛弊,事岁综核而民不扰,五年如一日。后擢户部主事,督榷浒墅(江苏吴县境内的浒墅关,明曾于次设税关收税)云中,清节尤着。三疏乞休,家居十余年卒。祀乡贤。《江南通志》
  同时,查考《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得知前后几年,同是赣榆老乡、在朝为官,可能还有交往的几个人。辑录如下:
  匡翼之,字敬敷,号云溪,别号卓山居士,祖籍胶州(诸城),生于江苏赣榆。明代大臣。成化十年(1480年)庚子科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甲辰科李旻榜二甲97名进士,巡按贵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苑马寺卿(明永东初,于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各设苑马寺,掌管六监二十四苑的马政,以卿为长官)。奉旨清理陕西军政,除积弊。弹劾不避权贵,忤刘瑾,出为四川副使,孤身舌战,平息少数民族起义,官终广东按察使。娶綦氏封淑人生一子允升,继娶唐氏封淑人生二子允定、允兴;继娶蔡氏、向氏俱封淑人。享年62岁。历御史,
  田佑,赣榆人,弘治庚戌科钱福榜,中书舍人(明代内阁中书科官员,从七品,掌管书诰。敕),山西提学(提督学政的简称,以侍郎、京堂、翰林等官由进士出身者充任,三年而代)。
  裴天佑,赣榆人,嘉靖庚戌科唐汝辑榜进士。字顺之,号鹤洲。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官建安令(今福建省建瓯县)、监察御史,巡按河南、陕西、四川、山东。拜大理寺右丞、左丞,晋右少卿。逾年擢升光禄寺正卿,终致仕归里。他于晚年曾“南走淮阴”,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结识为友。当他晋升大理寺卿时,吴承恩为他写了《赠裴鹤洲晋列卿兼逢初度歌》一诗(见《射阳先生存稿》)。在任大理寺卿时,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罪人挟万金赂免死,天佑籍其金于官,置之法。”他是当时着名的一位清官、学者和诗人。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着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匡铎,赣榆人,字淑教、松野。嘉靖乙丑科范应期榜进士,任北直隶涞水知县,后出任山西洪洞、河南新郑两县知县。任上为官清正,减免徭役和税银,裁减为朝廷寄养的马匹数量,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深得百姓拥护。为此,调升为监察御史,继任兵科给事中。其间,曾弹劾污吏礼部尚书史廷仪,受人瞩目。因反对宦官冯宝与宰相张居正联手驱逐大学士高拱一事,引起朝廷不满,外放北直隶大名府知府。时逢境内漳、卫两河常发水灾,他调集民工在府城北三里处筑起20余里长堤,为百姓除患,世人称该堤为“匡公堤”。不久,再次遭贬为夷陵州知州,后任河南南阳府同知。晚年,升任刑部郎中,继任陕西宁夏道按察司佥事。后因病辞官回乡,78岁病逝。
  相邻沭阳县的几位进士:
  胡琏,弘治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字重器,别号南津,弘治十八年,胡琏登进士,授南京刑部郎中、江西按察司佥事。正德十六年,担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年,升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广东左参政。嘉靖七年,担任江西按察使。次年改为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同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视浙江兼制福建沿海地方、江西等地。嘉靖十年,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嘉靖十六年,升任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云贵粮饷。此后致仕归乡,着有《南津诗集》行世。卒赠太常寺少卿。
  胡琏一门三进士、两举人,长子胡效才、次子胡效忠、三子胡效谟。胡效忠有子胡应征、胡应嘉。
  胡效才,字汝园,胡琏长子,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的长兄,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生卒年不详。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授河南道御史,后改任直隶真定府知府。谏官史道、阎闳因建言获罪,胡效才挺身而进,上疏辩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正德、嘉靖年间宦官当道,败坏朝纲,时人敢怒不敢言。胡效才以国事为重,上疏弹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为之咋舌。嘉靖七年,巡按御史胡效才《查处重镇武备疏略》中题:臣伏见昌平州天寿山一带地方,乃祖宗陵寝所在,而畿辅要害最先。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严。而其将领之选,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精也。累朝增置长陵等七卫官军,每卫无虑数千员名,而又专设内外守备各一员以居守之。父任京堂而子为科道者,例得回避改他官。耿裕、许诰俱以父任冢卿故得改授翰职。嘉靖九年,御史胡效才以父琏任都御史,奏当回避,上曰:“近年科道改翰职,此阴厚私弊,效才准于在京别衙门相应职事改授。”以后俱照此例行,凡回避者,不得改翰职矣。
  嘉靖十年六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胡效才巡视天寿山营操后,所上《查处重镇武备以防不测疏》,其中指出:“臣顷巡关,先入其境,时方四月,尚未开操。查问其见在官军数目凡两日,而官之来见者陆续尚不及三分之一。军余之所可见者止有守门、巡捕数十名而已,又皆老羸狼疾之甚。至于鞍马、金鼓、旗帜、器械等项,俱无一物鲜明锋利。其余营操旗军则更无一人应命者矣。守备而下,展转支吾,或曰在京打卯,或曰出差未回,或曰巡山不在。访其实,则半皆役占买闲,半皆纵放歇役也。夫以畿辅重镇所赖以障内而扞外者,而武备之废弛一至于此!不知内外守备官员平时所干何事!倘万分一黠虏毁墙而突入,群盗乘虚而肆起,不知仓卒何以御之!”
  次子胡效忠,字尽臣,胡琏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胡效才之胞弟,生卒年不详。明正德十四年(1519)举人,官任顺天府治中。子胡应嘉官至吏科都给事中。
  孙子胡应嘉(?-1570年),字祈礼,号杞泉,胡效忠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世居淮安府城。应嘉出身书香之家,幼年受良好教育,学业大进,青年即中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及第,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不久任吏科给事中,后三迁都给事中。应嘉峭直,恪尽职守,且不畏权势,曾弹劾过侍郎黄养蒙、李登云及布政使李磐、侯一元等,使其劣迹暴露,一一被革职。还曾揭发大学士高拱庇护乡里,执法不公,并趁帝病,私运直庐器物于宫外诸罪。穆宗嗣位,应嘉请帝御文化殿,与辅政面议大政,以集思广益。穆宗欣然采纳。隆庆元年(1567)正月,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核京官,挟私贬斥给事中郑钦、御史胡惟新,而庇护乡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应嘉弹劾杨博私愤,贬斥言官,包庇同乡。胡惟新亦上疏,揭发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大学生高拱、徐阶等挟私报复,指责应嘉、惟新“党同官妄奏,拟旨斥为民”,引起舆论哗然。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御史陈联方等不平,联手俱交奏章营救,指责高拱、徐阶,应嘉遂得以免祸,调任建宁推官。后任湖广布政司、左参议等职,仍一如既往,直道不诬。应嘉居言官,主张仗义执言,不能“挟私妄论邪正臧否”,并断言“忠直者,必正人也;谄谀者,必小人也。”应嘉是当时号称“敢言”、“忠直”的贤臣,奸官视之若虎。后高拱重新柄政,气焰嚣张,应嘉一再遭受打击,郁郁不得志,忧愤回归故里。晚年汇编《科甲奏疏》。
  仲选,字思舜,正德辛巳科杨维聪榜进士。授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独持风裁。巡视上江,肃清江界,嘉靖五年,上《陈言消变疏》。
  九、《孝义堂谱》记载征高丽
  赣榆《孝义堂》家谱记载:(刘守良)峭直不能随时,与权奸严嵩坚抗不协,因致遣征高丽十二年,回朝累书告致,上怜忠直,钦命带职回籍。
  百度网上曾有记载,刘守良是出使也先国。并说是与明朝毗邻的小国。而且是在严嵩掌权期间。
  那么查考也先的历史,便觉有些出入。
  洪武元年(1368)元顺帝弃大都北逃,两年后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子继位,退到漠北,仍用大蒙古——大元国号。元臣猛克帖木儿统帅瓦剌部,1400年左右死去后,瓦剌部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封建主控制。由于明朝多次进攻和蒙古贵族内部的激烈斗争,其势力逐渐削弱,元顺帝后裔虽然仍被奉为正统,但汗权衰微,权臣势盛,之后的四代大汗都在内争中被杀。贵族鬼力赤篡夺了汗位,因非汗裔,部众不服,其部将阿鲁台杀之,另立汗王,阿鲁台自任太师,专擅朝政(事在1408年)。
  也先是明朝中叶时西蒙古瓦剌部的首领,有说生于1407年。其祖父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1418年,父亲脱欢承袭顺宁王。1434年(宣德九年),脱欢联合元裔脱脱不花攻击实力雄厚的封建主阿鲁台,一举歼灭。之后东控兀良哈,派人联系女真诸部,在瓦剌内部,兼并了太平、把秃孛罗等部。1438年,立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为掌握军事大权的太师。正统四年(1439)脱欢死,其子也先嗣太师位。他以联姻方式迎娶泰宁卫封建主拙赤之女为妻,进一步密切了同兀良哈部的关系,结好女真奴隶主,同时加强同西边的哈密、沙洲、罕东、赤斤蒙古等卫的联系,并最终将他们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将沙、罕、赤统一起来,设立“甘肃行省”。同时加强与明朝的友好往来与互市关系。
  1449年,也先派遣三千使臣到明朝,太监王振借口蒙古虚报使臣人数,单方决定大幅削减马价,并扣留使臣。另外,驻蒙古汗廷明朝使臣答应也先,愿将明廷公主嫁于其子,当也先派遣使臣携带大量聘礼前来迎娶公主时,明廷否认有此一事。也先于是率四路大军直逼明边。太监王振劝明英宗亲征,8月31日,发生土木堡之战,明英宗被俘。也先以和平友好大局为重,想送他回京“正位”,并愿意将妹妹嫁给英宗。明宗大喜,派人回去报喜。而英宗弟弟郕王觊觎帝位,于10月3日急忙登极,遥尊英宗为太上皇。10月19日,也先举行仪式送别英宗,23日,英宗车驾抵达大同,明守臣闭门不纳。也先和英宗遂又南行,27日,到达北京德胜门外,明景帝坚持不允进入。也先无奈与英宗北归。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下令居庸关、宣府、大同等处守将,今后对蒙古派来接洽送回英宗的使臣“拒绝勿纳”。后来明廷屡有大臣上书迎接英宗回来,于谦也上奏“天位已定,宁复他有,理当速奉迎”。这样,景帝才派出礼部侍郎等去蒙古。到1450年9月20日,英宗回到北京,被软禁在皇城南宫。
  1452年,蒙古发生内战,也先与脱脱不花汗自相残杀,原因是,也先姐姐是脱脱不花汗的正妻,“有子不立为太子,而欲以别妻之子为之,也先言之不从,乃起兵来攻也先”。也先迎战,脱脱不花汗败走,领其部下十人逃亡兀良哈封建主沙不丹家,沙不丹系脱脱不花汗遗弃妻子的父亲,见他战败归来,便执而弑之。脱脱不花汗的部署皆归也先所领。之后,进一步扩展势力,完全兼并了鞑靼。
  1453年,也先即汗位,自称大元天圣可汗。1454年,阿剌知院在土木堡之战中也立有战功,向也先要求即太师位。也先说,我没有想到你会有这样的要求,已经给我儿子担任了。阿剌自然心怀不满。后来,也先为了削弱阿剌的势力,派他的两个儿子与自己的儿子去驻守西番(今青海省),在前去途中,阿剌次子遇害。阿剌得知这一消息,便向也先虚报兀良哈人盗窃其马匹,要求长子返回,向兀良哈人索回马匹。也先汗允许其要求,遂令弟弟歹都、赛罕陪同阿剌去西番。在他们返回途中,歹都等将阿剌长子毒死。阿剌怒不可遏,率领三万人攻打也先,也先遇刺身亡。
  因此,也先在世时间就是从1407年到1454年。而刘守良在世时间,约是1490年到1570年左右。严嵩是嘉靖十五年(1536)进京始得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罢免。刘守良被遣使也先12年,当是在1536-1562这26年间。而这个时期,蒙古汗是卜赤汗、答赉逊库登汗这两位(见以下资料)。
  根据资料,北元汗系(1368年—1634年),从脱脱不花汗(太宗汗)之后的是也先汗:
  1.也先汗(瓦剌人),称;大元天圣可汗,瓦剌首领脱欢之子(短暂的统一众蒙古后不久因内讧亡,蒙古大地再次陷入分裂、混乱时期,也先汗也应该是个悲剧性人物),年号添元,1453年—1455年。
  2.马尔可尔吉思汗(乌珂克图汗),脱脱不花汗之子,摩伦汗之弟,1456年—1465年。
  3.摩伦汗,脱脱不花汗之子,1465年—1466年。
  4.满都鲁汗,脱脱不花汗幼弟,1475年—1479年。
  5.答延汗(巴图蒙克),称;大元大可汗,巴延蒙克之子(脱脱不花汗长弟阿噶巴尔济,阿噶巴尔济之子哈尔固楚克其妻是也先汗之女名齐齐克,于1452年生遗腹子巴延蒙克),1480年—1517年(1510年蒙古草原再一次统一,恢复了社会安定)。
  6.卜赤汗(阿拉克汗),答延汗长孙,1517年—1547年。
  7.赛那剌(哈不亥罕),答延汗之子,1519年—1520年。
  8.答赉逊库登汗(库登汗),卜赤汗长子,1548年—1557年。
  9.土蛮汗(札萨克图汗),答赉逊库登汗之子,1558年—1592年。
  10.布延彻辰汗(彻辰汗),土蛮汗之子,1593年—1603年。
  11.库图克图汗(林丹汗),布延彻辰汗长孙,林丹汗十三岁即位,励精图治,治理草原,他的努力最终没能抵御住后金的入侵,他本人则成为蒙古草原最后的大汗,1604年—1634年。
  由上分析,刘守良要是出使也先国,那么极有可能是在也先汗去世后,其某一子或孙在靠近明朝边境的地方,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主地位。这有待寻找“小也先汗”的资料。第二种可能就是出使高丽,而且明朝时期,明朝与朝鲜来往密切,互派使者也是常有之事,需要寻找资料加以考证。
  刘守良撰写的墓志铭
  在《灌南县志》居然发现有一篇是刘守良撰写的墓志铭,欣喜不已,抄录如下:
  明故寿宫怡庵墓志铭
  乡贡士知清江县事本州刘昭篆额
  乡贡士推汉阳府事朐阳王贤书丹
  赐进士出身观吏部政赣榆刘守良撰文
  寿宫王公讳平,字子安,怡庵其别号也。世居于海州莞渎。予未第时赴南畿,道径之海州,约(空两格)生辈偕往,时则有讳爵(空两格)字天恩者(空两格)与焉(空两格),乃公之主器也。天恩循循雅饬,不与各生伍。予异之,即与之同舟。质经史外,谈及彼此家世,天恩道乃恩大节数端,历历皆可记也。予时未之深信。问访诸友,咸同声相应,曰:“我辈知公稔矣。”公自儿时未始嬉戏,及长,未始有疾言遽色。于乡人处,不问亲疏厚薄,悉易气,未始有争竞,或犯之,未始与之较也。天性谦和盖如此。
  乡人有危急,公为之报溺救焚,排难解纷,不啻身家事。乡人遇饥馁,公为之疾首蹙頞,月给糜粥以济乞焉。力固有限,而赖以生活者亦多矣。凡弟子姓□□爱尤笃。伯母刘氏无子,公固视如己母,为之迎养终身。族子贤失父,公固视如己子,不徒抚育,且为之毕娶焉。以此乡人德之,以此乡人喜谈而乐道之也。公性寡嗜欲,薄滋味。至于延宾客、接士夫,未始不丰洁。雅歌投壶,笑谈竟日,亦未始有厌倦心。暇则羽扇纶巾,携一二知己,逍遥于林泉之下,若将忘归。归则焚香沐手率儿辈诵诗读书。即今耳聪目明,举止轻捷,虽则庬然皓发,曾□□□人生羸之状,乡人皆以地仙称之,殆不诬也。郡守侯公闻其齿德,以礼敦请乡饮。予闻之,始其惊讶曰:“不图一隅之地,乃有此人。”今别亦久矣。
  予幸登第,留京师。客自莞渎至者,予因问公之福履,乃子天恩之进修何如,□□公凭齿德之尊,承恩冠带矣。天恩若年数之拘,公教江西矣。噫!仁者寿且荣谅矣;噫!仁者必有后谅哉。
  未几,天子南巡狩,予因归省问,过海州,会故旧成周公辈周乡受天恩托者,因持彼行状,相告曰:记否,昔谈王公子安平公告终于正德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矣,享年八十有一。卜正德庚辰十月十一日盖棺于镇北高原之上。配丘氏韩氏附焉。厥祖讳钊、考讳英,俱有德不仕。兄讳傲,弟讳琔,俱先卒。男六人:长曰爵,任江西训导,丘氏出、次曰缙、曰绅、曰纶、曰结、曰绶,俱克家子,韩氏出。女二人,一适孙宝,一适孙浩。孙男七人,曰邦器、曰帮喜、曰邦乡、曰邦相、曰帮镇,二尚幼;孙女十六人,一适阮尧信、一适温柔、一适陈策、一适陈情,馀在室。乞铭之,当是时也。
  予感周乡之疑曲,怀天恩之同舟,更加王公之为人绝无而仅有也,乃为之铭曰:吁嗟莞渎,几受春秋。怡庵王公,德并前修。吁嗟莞渎,鲜立门户,怡庵王公,力开后路。吁嗟莞渎,衣冠如云。怡庵王公,类莫能寻。吁嗟莞渎,丘垅在目。怡庵王公,金莫能赎。
  正德十五年岁次庚辰十一月一日
  孤哀子王爵缙绅纶结绶泣血立后
  安东 顾荣镌
  这份墓志铭是目前能够找到刘守良所写的第二份资料。第一份是在赣榆盐仓城所写的一首七律。
  墓志铭中所说的莞渎,应该是现在的灌南县花园乡的莞渎村附近。明洪武元年(1368年),淮安府设莞渎场,监收盐税,今花园乡的莞渎为盐课司驻地
  明朝每逢子、午、卯、酉年,各省秀才数千人赴省城应试。正德十一年是丙子年,刘守良等人自然乘船前往应天府乡试,途经莞渎,可能停留休息,邀请一起参加考试的生员一同前往,此时结识了王平先生及他的大儿子王爵。后来刘守良中进士后,在天子南巡的时候,他回家省亲。按照惯例,刘守良应该是在正德十五年四五月份进行了会试,排名会试名单332名左右。也由于皇帝南巡,在正德十六年嘉靖即位后才举行殿试,高中196名。
  刘守良回家省亲,在海州会见故旧的时候,有受委托的人请求他为王平写墓志铭。说王平是在正德十二年去世的,在正德十五年的十月十一日盖棺于镇北高原。而在十一月一日墓碑就树立起来,说明,刘守良回家省亲的时间,应该是在正德十五年的十月份。
  墓志铭中所说的“乡贡士知清江县事本州刘昭篆额”是说,在墓碑的碑头或碑额,是用篆书书写。而刘昭,是明成化年间的举人,海州人。有记载说是清江知县,也有说是清河知县,但是查考两地县志,均无记载。刘昭曾作《汉东海孝妇窦氏祠记》云:“孝妇东海人姓窦氏”。
  “乡贡士推汉阳府事朐阳王贤书丹”。书丹,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然后镌刻的人根据所书进行雕刻。王贤是海州人,弘治五年的举人,是汉阳府的推官。查找《汉阳志》记载,王贤,淮安府海州人,由举人正德年任。在他前面的推官是童敏问,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人,由监生弘治年任,之后是张楷(直隶保定人,进士正德)、尹达(江西太和县人,监生)、孙绍(河南孟津县人,监生),这说明王贤是在正德初年任职的,前后正德十六年间任职有4人,大约每人在三到五年不等。而他书丹之时,是正德十五年的十月份,似乎应在老家海州休养。
  最后,镌刻的是安东顾荣。此处的安东是指淮安府的安东县,即现在的涟水县。
  (如实而来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ushierlai
  刘守良(维基百科)
  刘守良(?年-?年),字君遂。南直隶淮安府海州赣榆县(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经历: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乡试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以忤逆严嵩遭压抑,累迁工部郎中,坚决辞官归乡。
  参考文献
  光绪《赣榆县志》卷七·贡举·页六
发表于 2013-6-3 1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篇作者,如实而来,赣榆人,在新浦工作,他为家族的族谱考证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篇刘守良的考证搜集资料很全面,最近,我们探讨了进士刘守良的相关史料。
如实而来,又找到一份刘守良撰写的墓志铭,
关于刘守良的进士登科录,我已经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2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5 16:34 , Processed in 0.0844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