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汪元恺(嘉庆十一年1807—光绪六年1880):字东亭。赣榆青口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曾任赣榆青口选青书院院董,拣选知县。性方严不苟,读书自刻厉。岁科辄腾卓其曹。年40始举,绝意进取。学生龙锡恩光绪五年中举,儿子汪彤程咸丰二年(1850)中举,同治七年(1868)进士。
《清光绪徐林作东坡游赤壁图汪元恺筱山甫灯下作楷成扇一把》
徐林:为清光绪后期晚清扬州派画家,擅长人物,深的沈石田,陈老莲笔意。对汪元恺的评价是:楷书精到,与洒金纸相得益彰。
赣榆青口的汪元凯的楷书的确写的精到,看似是赣榆青口的汪老夫子,但让人疑惑的是汪元凯的印文看的不清楚,一般情况,文人骚客的留笔后要盖上自己的印章,古时候,文人毛笔多,印章不用自己名字多用自己的字或号,比喻赣榆的倪长犀的中堂字画留名为倪长犀,印六通,赣榆的佘培轩多用松南印文。这个扇叶的汪元凯的印文看不清楚,就给大家许多遐想空间了。
好在图片中,徐林的作画时间为光绪壬寅年冬月,纺老莲子而作。
我们知道光绪壬寅年为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而此时,赣榆青口的汪元恺老先生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这个汪元恺不是赣榆青口的汪元凯,不知刘兄同意否。
附:赣榆汪元恺的青口《安圩记》
圩,名和安,无寡无倾以卫民生也。然当青口殷阜时,程土物平板干宽之,以岁月差易耳。若兵毁叠经,商富骇散取材,颓垣断壁,咄嗟立办于旬月间。寇众猬集,而已可依凭为战守,虽曰人事,豈非天哉。先是大江南北寇乱赤眉,大枪所在蜂起。上游履檄青口筑圩,董事者谦让未遑,而有咸丰庚申九月皖匪之变。余时挈家浮海上归来,尽然伤之。与周子曰:“森等课聘王守戎得胜,招余黎团练,甫画筑圩,畚挶待集。辛酉五月,东匪一再扰。青口地平,无险可据,彼众我寡,将何以战?”夫情每穷而思,奋事以说而忘劳其理势,然也。爰择六月望后三日,鸠夫浚濠,争先受锸,浃日而成之。搜废宅砖石筑垣墉,兼晓夜治,守具甫匝。月墙高不逾丈,而方圆毕施。侦者走报曰:皖逆大至。招众登陴,燃巨炮歼乘马贼一,王守戎邀击之,馘数十,生擒六人。以入夜,则衔枚斫其营,贼惊遁。仍鸠筑如初役。迨十月,皖寇复集,则深沟高垒,窅然、屹然。贼曾不敢摩我阙而枚我阖矣。圩高八尺,延袤九百八十丈有奇,门四,炮楼凡三十二间,渠溪环抱,新水活也。睥睨参差,列墉壮也。敌楼云互,檐牙峭也。垒星罗跂翼雄也。俯而瞰,仰而窥,谁为为之谓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青镇南枕大河,承沂浸下流,每盛夏骤雨,河水暴涨者累日,兹役也三十六雨之期辄应,而冯蠵切和,若逆计寇将至,而不使一日废事者,执役集万夫奋筑于烈日中,曾无我痛之叹。殆有荫暍而樾庇之者乎?况四门厜屹,巨石周叠,庀材者辇石至动合尺寸,楹桷纶连方资异材,而远商之航而来者,获佳木如林也焉。豈非天哉?豈非天哉!抑不佞,犹有说里俗旧称善良,乱后稍稍易圩既成,窃顾斯人返乎?敦庞以无负天,所以生而奠安之之意。
同治元年十二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