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279|回复: 9

抗日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5 13: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 — 访《抗日山—— 一个民族的魂魄》作者王成章




        由本报记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成章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抗日山—— 一个民族的魂魄》,今年1月在《中国作家》第二期选登后,约50万字的单行本也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出版社是中国CP赣榆征婚在1921年9月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名扬海内外的国家出版社。市作家协会在盘点2010年工作总结中认为“大型纪实文学《抗日山—— — 一个民族的魂魄》在《中国作家》以头条醒目位置重磅推出,该作品大气磅礴、结构宏大,全景式再现了山东滨海军民抗击日寇的民族气节,是2010年连云港市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近日,记者采访了王成章。
        记者:为什么想到写这部书?

       王成章: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英雄情结。抗日山是一座长眠着八路军烈士的历史大山。我出生在这块高地的腹部赣榆县,从小听着抗日山的故事。长大了,觉得这些故事断断续续,有些地方模糊难解,就有了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它的欲望。记得第一次走向抗日山,那年我也只有12岁,上五年级,同学们举着红旗,唱着红歌,步行40公里,豪情满怀,怀着朝圣般的憧憬,带着一嘴的燎泡和两脚的血泡经受了一次血的洗礼,虽然很苦很累,我们甘之如饴。
    如果站在历史的断崖,你永远有许多难解的迷团;然而只要在岁月的帷幕里穿梭,你就能听到历史遥远的回声。
    面对抗日山,我能为它干些什么?但我总觉得我有一份未完成的使命。毕竟,抗日山是滨海军民生命的一部分,它像父亲一样,给了我们任何人和事物都无法给予的精神品格。我们的双腿因此而硬朗,我们的血管因此而纯净。美丽而坚硬的花岗岩石扩撑着我们的胸怀,我们因此得以健康成长。
    为了留住历史,不留遗憾,我曾于2001年来到抗日山采访,试图留下对它的记忆。
    应该说,抗日山穿透了我,我在八路军前赴后继抗战历史的命运扭变涡动中,感受到生命的疼痛、刚强和博大。我有了说话的欲望,也感到了说话的快意。我渴望抗日山凝聚的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能将不同时期的生命断层、思想意识由彼到此地贯通起来。
    另一个是故土情结。有的历史是可以用来被还原的,我走进了那段被还原的历史,走进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已故的过往!他们离我们既遥远又切近,1985年我在赣榆农村的老屋拆迁时,在西屋山上部的土墙壁上,竟然发现老6团一个营部的公章。可以推知他们在这里战斗过,因为紧急转移或其他原因没能及时取走公章;而在村西1里处,就矗立着山纵2旅的“民族英雄”纪念碑。
    我久久地沉浸其中,思绪飘向远方,仿佛来到了那时的苍茫天地,俯瞰着华夏千里的战火纷飞,目睹着一幕一幕的英雄壮举,追忆着岁月的千嶂万壑,……肝肠寸断,泪水怦然滑落。
    我在祭奠这一代伟大的英雄,祭奠我们的民族魂。面对抗日山,我想我们应该做的,是踮起脚尖走上前去,鞠躬行礼,然后恭恭敬敬地坐下来,以无知晚辈的身份聆听它的教诲。然后为先烈献上一束花,千言万语都化成一句:“谢谢!”感谢你们的无私、勇敢与牺牲!

    记者:抗日山在你的心目中占有怎样的位置?或者说你笔下的抗日山在林林总总的抗战作品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王成章:抗日山是独一无二的。
    它是抗战时期中国惟一以“抗日”命名的山。
    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有全国“八大红色经典景区”之称。
    这是一座浸染了红军鲜血的山。
    抗日山是八路军教导2旅的抗日山,是滨海军区的抗日山,是115师的抗日山,是山东军区的抗日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山。
    抗日山是赣榆人民的抗日山,是滨海地区人民的抗日山,是苏北鲁南人民的抗日山,是中国人民的抗日山,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抗日山。
    抗日山是山东军区滨海军民的精神原型,所以又叫“山东抗日烈士山”。我在这本书中,一直是把抗日山作为滨海人民的精神高地看待的。一支军队对历史的感情,往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一个后来者对历史的感情,也许同样令人费解。抗日山是我的情感和精神家园。在写作过程中,笔者也似乎经受了一场精神殉难。
    我在本书中所描述的中心区域,便是以抗日山为制高点的滨海军区的区域,并由此延伸到符竹庭、彭雄、田守尧等发轫于八路军115师的历史痕迹。这里有内在系统的传承,对于红军血脉的传承使这一高地纯净而刚强。我崇拜英雄史诗,崇拜八路军在抗战中的气魄和忘我、坚忍与牺牲。它破碎我并聚合我,使我于其中追取精神的强盛和纯净。
    我一直在这一高地走动,以一种追取和怀念,以我自身对它的理解,以报告文学这一形式,领略这一英雄史诗高地上象征的精神的浩瀚感。它常常使我关注并深入搜索和探究历史的问题,并投射于我的创作中。
    记者:为了写这部书,你作了哪些准备?能谈一下创作过程吗?

    王成章:有一些准备是一种天意吧,早在1998年,为了纪念连云港解放50周年,10月27日,我专赴北京分别采访了国务院前副总理谷牧、公安部前常务副部长吕剑光、解放军总参谋部前政治部副主任李石青。
    谷牧先生曾任中共山东分局主任秘书、统战部部长,八路军115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统战部部长,中共滨海区第二地委书记兼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谷牧先生任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治委员,吕剑光抗战时任临沭县公安局长、中共新浦工委书记,李石青曾任八路军东海大队教导员、政治处主任。
    之前的10月22日,我赴苏州采访了许耀林、梁如仁。许耀林在连云港解放后历任市委组织部部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1966年,他任苏州市委书记。梁如仁,东海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历任县委青委书记、区委书记、地委党校主任(校长)、县委组织部长。解放连云港时任中共新海工委书记,解放后曾任连云工委书记,苏州地区副专员、市政府顾问等职。此外在东海,我采访了青庄湖惨案的幸存者。
    就像大树总会凋零,尘归尘,土归土,英雄也会老去。很幸运的是,在英雄们叶落归根之前,我得以采访到他们。原计划采访周镜涵、李华光、雷铁鸣等老同志,不料他们已离开了我们。如今这些采访的路已经封闭,英雄们大都已离我们远去。
    这些采访准备,为我写这部书提供了难得的宝贵史料。
    我没忘记我是一个记者,记者的使命是记录。滨海抗战时期就有好几个记者牺牲,追录抗日山英雄的魂魄,是我的应有之义。
    这些采访,构成了这部书的有机成分,使得这部书真实、可信而又厚重。当然我的采访远远不止这些。
    在材料的采集上,所参考的史料多得数不清了,有关抗日山上的三大英雄符竹庭、彭雄、田守尧,写作中几乎走访和查遍了所有能查到的资料。
    所以这部书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大家闻所未闻的,非常新鲜。
    我在调查采访中还得知,原滨海军区好多散埋的烈士遗骨都没有了。非常珍贵的是,1997年6月由彭冲、储江、戴为然、康迪为总顾问,陈焕友为主任委员的《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编辑委员会,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原则,出版了一套《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史料丛书。为出版该丛书,各地召开座谈会,广泛走访调查,抢救、挖掘、整理,实行三级(即挖掘整理史料小组、乡镇、县)把关,达到“三证”(即回忆人、见证人、整理核实人)齐全,最后从众多材料中精选成书。现在看来,这项工作实在是功在当代、光耀未来的盛事!如果不是那一次系统地抢救挖掘和整理,如今再做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当事人和知情人大多已经故去了。就全国而言,各省、各地对抗日遗产的保护和挖掘的措施也是不尽相同的。近年我市“慰烈工程”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对散葬各处的烈士墓进行了集中搬迁安葬。如今,镌刻着烈士生平的黑色大理石碑、题写着烈士英名的墓穴、高规格建设的墓地陵园已全面建成,给了这些为国捐躯者应有的“礼遇”,英灵们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家”。
    记者:这部约50万字的书,既有较高的视点和开阔的视域,又给人新鲜、大气、波澜壮阔之感。结构上非常庞大,你是怎样谋     篇布局的?

   王成章:作为新闻记者的我,通过大量采访,进入到那个刀光剑影的历史时代,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再构思,以自己独有的清晰的思路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壮举。
    本书结构宏大,所涉及的是一个民族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历史关头,在这一大背景、大环境、大劫难中是如何挺起脊梁,用灵与肉铸成“新的长城”抗击外侮的,是在这种民族空前悲壮的背景下体现的民族精神和魂魄。
    全书采用多视角、多层次、多侧面的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文学手法,挖掘的历史面既广且深,展现了宏大的场面。全面地审视、刻画人物与历史事件,把握全局,而非拘泥于一城一地一人一战,而是寻根溯源,时空交叉,前后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记者:战争往往使我们联想到战火纷飞的场景,而爱情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少抗战题材的作品没有回避这一问题,你的这部书里有情感描写吗?

   王成章:即使在战争中,依然有美,有爱,有青春!任何时代都有爱情,战乱时期也不例外,而且战争年代的爱情更为凄婉更为动人。
    因为有爱情的存在,那残酷的战场增添了几许色彩和诗意。
    这部书既有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也有没有硝烟的地下战斗;既有艰苦卓绝的根据地军民的鱼水深情,也有战地浪漫的爱情。第十九章《滨海抗战时期的爱情》便讲述了山东八路军的特殊婚姻现象:“268团”—— — 即26岁,有8年军龄或党龄,团级干部,当时人们形象地称之为“268团”。八路军连年辗转征战,今天在这里打一仗,明天或许就开拔,有时候还要长途奔袭,部队与地方的接触相对就少了许多。所以部队里没有结婚的干部中,30岁左右的老红军还是占了相当比例。书中既写了八路军将领像罗荣桓、萧华、陈士榘、符竹庭、曾国华、梁兴初、张仁初、吴岱、贺健、刘西元的战地爱情,也写了普通战士的婚恋。在战争年代,战士们的爱情有时是奢侈品,但战争年代的爱因此而显得格外浪漫,有着别样的优美的旋律,它是战士心灵深处的温暖的堡垒。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收获永恒之爱。
    记者:这部书弘扬的主旨是什么?

   王成章:这是一本有关抗日山,有关与抗日山有联系的人和事,有关山东滨海军区的红色记忆。
    我们的人格受孕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当年老百姓说:CP赣榆征婚就是八路     军,八路军就是CP赣榆征婚,这一点也不奇怪。
    无数英雄,无数先烈,他们倒下,如一垄垄麦穗,一排排高粱。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抗日山是一座丰碑,高扬着的是抗日山精神,那就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勇夺胜利!”血与火的岁月,时光的流水,冲淡了人生旅程中多少记忆。然而战争年月那些血与火的斗争,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就像孔望山的摩崖石刻,任凭风吹雨打,永远洗刷不掉。
    抗日英雄们,可以说是整个新中国的“亲爹娘”!他们站在文字的背后,把根深深地扎进了泥土,把头颅献给了民族。
    应该说,这本书是我作为一个记者、一个作者为建党90周年的一份献礼!今年适值抗日山开建70周年,我想,无论何时何地,特别是在建设连云港的宏大进程中,我们都要牢记抗日山精神,这是前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我也希望抗日山能够早日走上影视屏幕。
    在这里,我要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党史工委、赣榆县委县政府、东海县委县政府、赣榆县文广体局以及本报社等单位为采访所提供的帮助。

    抗日山这部厚厚的大书仍然向未来敞开着,你可以带着你的问题,去继续阅读。

                                                                                                        ==2011.04.18连云港日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小鱼 +10 收起 理由
炫风仔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5 13: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口街上的小姐妹,咱们大家给顶顶贴吧。说不定什么时间遇上,还能请我们“卡拉ok"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3: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是第二个谢小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5: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CP赣榆征婚就是八路军,八路军就是CP赣榆征婚
没看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5: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昆山的“昆”字怎么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6 03: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信仰就是狗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6 13: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 — 访《抗日山—— 一个民族的魂魄》作者王成章

发在赣榆风情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07: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山,有写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lr123 的帖子

这句话是被河蟹了。应该是xx党就是八路军,八路军就是xx党。  什么党,你应该知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出版社是中国CP赣榆征婚在1921年9月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名扬海内外的国家出版社。
其中:“中国CP赣榆征婚”也是河蟹的产物。
看来这只河蟹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6 23:42 , Processed in 0.0829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