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739|回复: 1

咏大沙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8 2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大沙河
                         燕山
           雄踞西南气势盛,郯楚古地大沙河。
           明末朱梓署天柱,苗汉和谐后人歌。
           大刀魏胜战赤金,靖康之耻犹未雪。
           槐荫为媒成往事,殷庄锣鼓各顾各。
           如今开放商贸镇,百业兴旺人欢乐。

注:
    1、大沙河:新沭河的河道原为大沙河。因大沙河屡屡泛滥成灾,1949年4月,国家整治河道,实行导沭经沙工程,将沭河水引入大沙河,河道拓宽, 1951年大沙河改称新沭河。沙河镇因古大沙河横穿东西而得名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南部,西汉时定名,春秋战国时初属郯,后属楚,终归齐。
    2、朱梓:字孔材,号柳津,生于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江苏淮安府赣榆县沙河镇人。 朱梓虽有才,且在私塾中名列前茅,年青的朱梓身材魁梧,眉目清秀,轻财重义,尊师爱友,考入淮安府任萧曹掾。万历十九年(1591)以三考补湖广天柱所吏目。 朱梓在天柱任职九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赴吏部述职,获一等知县,朝廷加封他为辰常黎靖兵备道(正四品)。离天柱那天,天柱满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依依泣别,后为朱公立生祠13处。万历四十四年(1616)朱公逝世,噩耗传至天柱,万民悲泣,上百人不远万里,奔赴赣榆沙河朱公墓前追悼,十余日才回。两个苗民自愿留下终生守墓,至今朱公墓侧还有两个苗冢。
    3、赤金:赣榆县沙河镇西北十里许,有三个相邻的村庄,即东赤金、西赤金、后赤金,它的前身,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城。《赣榆地名录》载:“传说南宋高宗时,此处建一‘抗金城’,金破城后改为‘赤金’,约明末成村,仍叫‘赤金’,清初分村,便以方位命名”。
    4、魏胜:宋史记载,魏胜是宋之勇将,足智多谋,善于骑射。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南侵,他矢志抗金,自率兵三百,北渡淮水,一路势如破竹,占涟水,取海州,自权知州事,派人谕朐山、怀仁、沭阳、东海诸县,各地望风归顺。传说魏胜精于谋略,善于用兵,为保海州,选赣榆大沙河畔的赤金村,依山傍河建城设防,构成拱卫海州的第一道防线,以抵抗金兵南侵。
    5、槐荫为媒:传说中为七仙女、董永做媒的槐树在沙河境地内,殷庄因此而得名。
    6:、殷庄锣鼓各顾各:从小就听说这一传说,但基本上认为是贬义,一般理解是殷庄人做起事来是各人顾各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之意。后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说是:“光绪二十九年( 1904 年)正月十五,赣榆数十支锣鼓队齐聚县城闹元宵,其中的殷庄锣鼓手们个个威武雄奇,技法娴熟,以其敲山震虎之势技压群鼓,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趣话,“赣榆锣鼓各顾各”不胫而走。”笔者认为,该种说法还是没有说清楚“各顾各”由来。
很久以前笔者看过沙河镇一老者对“殷庄锣鼓各顾各”考证一文,但因时间久远记忆不清。大意:“殷庄锣鼓各顾各”并非贬义而是褒义。传说元末明初,殷庄人为反抗元人统治,几个村庄约定以锣鼓为号,鼓进则进,鼓退则退,共同抗击元兵。后因某一原因影响,没有统一的鼓声信号。结果各个村庄各自以自己的鼓声作为进军号角,各自为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笔者认为这一种说法似乎更为合理。
发表于 2013-7-19 09: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河人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2 13:57 , Processed in 0.1635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