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381|回复: 0

写在雷锋车运行49周年的日子里(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305084823949.jpg

  正在接送旅客的“雷锋车”。树成 爱民 摄影报道

  □ 顾爱民 徐 桢  周承君 周树成

  这是一个春天的故事,在港城讲述了49年:1963年3月,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一群普通的女工推出了一辆“雷锋车”。从那时起,车手们爱心接力,义务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行李包裹22万件,行程超过17万公里。

  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诺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在其精神感召下,一座城市行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干群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与雷锋车同行”的滚滚春潮之中,唱响了“大爱连云”的时代颂歌。  ———题记

  海洋浩瀚、天空辽阔,可比海、天更浩瀚辽阔的是“雷锋车”手纯洁、善良的心灵,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她们做奉献的身影。

  市博物馆雷锋车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两根系着红绸带的木扁担。它像画轴,展开了难忘的图景。1963年3月,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激荡着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年轻姑娘们的心。

  第一代“雷锋车”手朱秋霞回忆说,姐妹们爱不释手地学习《雷锋日记》,感到雷锋的精神很伟大,但做的事情很平凡,我们完全可以学。当时,新浦汽车总站距火车站一里多路,携带行李较多的老弱病残旅客转乘困难。我们用3根扁担,每天到火车站挑行李。后来购置了一辆平板车,大家亲切地称作“雷锋车”。

  新浦汽车总站还有一座雷锋车事迹陈列馆。3月1日,我们来到这里,新一代车手权太琦当起讲解员,甜甜的嗓音,讲述着过去49年间,从木扁担、平板车、三轮车,再到旅游观光车,“雷锋车”换了一辆又一辆。漫步在画廊展板和实物前,陈列馆用“声光电”记录着过去,展望着未来。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不变的是车手们高尚的情怀。时至今日,客车发班增至900个车次,班组人员增加到80人,先后有500多位“雷锋车”手倾情投入。巨大的时空变迁中,车手们爱心接力,为旅客排忧解难,好事做得数不清。

  走出展馆,我们去看了正在运行中的“雷锋车”。这是11座的旅游观光车,停在了火车站出站口,前面的挡风玻璃上“雷锋车”三个大字十分醒目,顾杨环、黄丽丽、马芳三位车手大声地招呼着:“欢迎乘坐‘雷锋车’!”家在盐城的汪萍抱着三岁的孩子出了站,丈夫李志军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拎了个大包,跟在身后。一家三口见到“雷锋车”,高兴地坐了上来。顾杨环、黄丽丽帮着把行李托上了车,汪萍连声致谢。马芳把一位大娘搀扶上车,就在驾驶位置坐好,发动了车子,奔向了汽车站。来接朋友的戴先生看着这一切,笑着对我们说:“‘雷锋车’真好!”

  “雷锋车”从诞生那天起,对旅客始终如春天般温暖,车手们用行动叫响了一句话“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49年来,她们运送的是春风、是阳光、是温暖;承载的是爱心、是关怀、是和谐。她们从解决旅客转乘难起步,把关爱拓展到方方面面。

  山东莒南县王家炕村王廷记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回忆:“1996年我因家境贫寒、身体有病,妻子也离家而去。3月15日,我在苦闷中丢下两个年幼的儿女,留下遗书,准备了此一生。当我失魂落魄地流浪到新浦汽车总站,蜷缩在候车厅角落时,郝芳萍看到了,端来了热粥和馒头,在她们的劝说下,我流着热泪吃了下去。车手们捐了500元钱给我,还到了我的家,装电灯、修门窗,孩子也送上了学堂。这一帮就是10多年。村里的乡亲深受感动,再见她们来放起鞭炮迎接,‘就像当年迎接八路军进村’。我与她们结下了胜似亲人的不解之缘,有机会就讲‘雷锋车’的‘救命之恩’。”

  传承精神,传递感动。车手们以坚守为代价,青春乃至生命做燃料,推动着“雷锋车”奋力前行,49年代代相传不停息。

  在海州凤凰山北麓,长眠着“雷锋车”手朱秀兰。青松四面环抱,墓前芳草吐出新绿。3月2日,站党支部书记郝芳萍带着我们一起,把一朵朵菊花献到了墓前。郝芳萍说,大姐,又临近学雷锋纪念日了,我们来看看您。

  1983年底,一张癌症诊断书打破了朱秀兰的平静生活,她扑在“雷锋车”上的时间却更多了。看着她日渐消瘦的面容,谁也不忍心让她再继续操劳,姐妹们都来劝阻。她说:“我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但我拉车十几年,这份情丢不下,就让我再拉几回吧!”那年的春运特别忙,哪里人手紧,她就默默地出现在哪里。下班后,她又悄悄出现在“雷锋车”旁,她含着笑,姐妹们含着泪。在生命最后的20多天,她收到表扬信200多封。弥留之际,她一边帮女儿梳头,一边说:“妈妈不行了,有句话想对你说,长大了你能像妈妈一样拉‘雷锋车’吗?”16岁的肖彦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能!”

  37岁的朱秀兰永远告别了心爱的“雷锋车”。 三天后,从山东日照寄来一张汇款单和一封感谢信。钱,是朱秀兰生前为一位旅客买票垫付的。

  1984年,肖彦上班的第一天,领导将她领到“雷锋车”旁说,“你要像妈妈一样拉好车。”肖彦哭了,朱秀兰的老同事们也都哭了。

  肖彦走上了妈妈的道路。有一天正在值班,一位老人上来抓住她的手:“大姐,我终于找到你了,几年前,你帮过我。”肖彦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知道说的是妈妈。因为肖彦长得像妈妈,也有一条像妈妈一样长的大辫子,更因为她拉着妈妈的“雷锋车”。

  手把手地教导,心贴心地交流,师傅带徒弟,领导带新兵。徐梅1978年进站,机械重复的工作使她厌烦,师傅万维巧一次次谈心,一次次勉励。终于,徐梅变了,通过勤学苦练,奋发进取,成长为全国优秀服务员、全国人大代表。后来,徐梅又带出滕士花、郝芳萍两任“雷锋车”组长。权太琦是位“80后”,第一次拉车被人嘲笑,初出校门的小姑娘眼里涌出了泪水。师傅马保玲安慰她:“拉车不是让人夸的,是帮人解决困难的,这点麻烦算什么?”

  传承不仅靠单兵教练,更要靠团队的力量。车手帮助了群众,车站关心着车手。1972年,李保英正处于哺乳期,在候车室听到旅客的婴儿饿得哇哇哭,心里疼得慌,有时就情不自禁地替孩子哺乳。不幸的是,一次因喂旅客的病儿,使自己的孩子染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李保英说,作为母亲,每当人们提起这事,就感到对不起儿子。站领导说,车手们为了旅客出力流汗,不能再让她们流泪。李保英的儿子长大后,站里把他安排到车场。

  49年栉风沐雨,49载遍洒真爱。“雷锋车”换了10辆,人也换了一代又一代。但车手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信念始终如一,弘扬雷锋精神的追求始终未变。“雷锋车”组已经成为连云港市、全省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雷锋车”组先后走出两位全国人大代表、56位全国服务标兵和省、市劳动模范,车站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称号。

  3月1日,郝芳萍出席了在南京举行的全省学雷锋座谈会。3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老一代车手韩秀平应邀出席。

  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无论寒来暑往还是时代变迁,车手们不畏艰难挫折、顶着冷嘲热讽,信念历久弥坚,车轮滚滚向前。

  “雷锋车”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大潮涌动,“雷锋车”遭受了冷遇和冲击。有的人认为“雷锋车”抢走了生意将车砸坏,有的旅客不信“雷锋车”免费不肯上车,社会上对学雷锋也议论纷纷。

  韩秀平到火车站去拉“雷锋车”时,伸不开手、张不开嘴,她怕人家笑话,用大围巾把头包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出车回来要登记填写《服务记录》,史朝荣空车返回,难过得眼泪都下来了。

  车手们委屈、苦恼、困惑、迷惘:雷锋还要不要学?“雷锋车”还要不要拉?大讨论不断展开,道理越辩越明,信念越讲越坚定。车手们认准了这个理: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时,学雷锋做好事永远没有错,人间真情永远暖人心。只要自己做的事是群众需要的,就要继续做下去。车站党组织表示,决不能让“雷锋车”慢下来、停下来,要求党员干部站出来,带头拉车。时任站党支部书记的朱秋霞带领姐妹们来到火车站广场,大声招呼旅客上车。一位老大妈走过来说:“我上你们的车,这是咱们的‘雷锋车’,我信得过!”

  百姓信任、领导带头,让姐妹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拉起车来更起劲了。韩秀平、史朝荣经受住考验,成长为群众喜爱的“雷锋车”手。马保玲上有老、下有小,家务繁重,但在她考勤表中,几乎没有休假的记录,当时每年48个公休日,她只休几天。档案记载,二十多年来,她做好事近万件,收到表扬信800多封,并4次捐出组织上给的奖金。她还主动做通个体车主的工作:“我们是来帮助老弱病残旅客转车的,不是跟你们抢生意。”时间长了,个体车主看在眼里、服在心里,有时候还主动帮忙吆喝:“这是免费‘雷锋车’!”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第一代车手李保英退休后,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照顾9旬老人佘守凯,帮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我们来到佘老家采访时,老人抻抻身上红棉袄的衣袖,指指脚上的新鞋说:“这都是保英做的。”

  徐梅退休时,车站给她颁发了一个“终身雷锋车手”的证书。她很看重这个称号。儿媳创业开了一家洗衣店,徐梅帮着制订了一条店规,凡是部队指战员洗衣服一律要打折,她还赠送了连心卡,把拥军的做法落实到店里。白塔埠机场的一位空军干部,亲切地称她:永远的“雷锋车”手。

  3月2日,我们走进车站二楼的“雷锋车”热线值班室。这里是又一番忙碌的景象:董肖、周红、万静三位车手戴耳麦,面对电脑,电话问答声此起彼伏,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敲打。热线于2009年1月开通,三年运作,赢得旅客的赞誉和信赖。2011年接话量接近22万个,日平均接话量在600个以上,乘客咨询、投诉、建议做到件件落实回复。新一代车手创新了服务手段,让热线这一新的平台把更多的温暖送给旅客。浓浓的关爱通过热线引导从站内传递到站外,所做的好事道不完:市总工会成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捐款4000元;市聋哑学校学生们冷了,为他们添置保暖内衣;为见义勇为的市民捐款,与困难群众结对。

  大爱赢得理解,坚守赢得尊重,“雷锋车”手是港城人民心中的骄傲。 (编辑:王夫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06:34 , Processed in 0.0812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