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331|回复: 0

晚报走进平邑九间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1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派记者 谢驻军 李刚

  九间棚村,是山东沂蒙山区平邑县东南部640米高的龙顶山上一个不足300人的小山村。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因为九间棚村的村民在村支部书记刘加坤的带领下,凭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山区创业的新路子,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举成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而九间棚村村民在创业中形成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也是“沂蒙精神”的脊梁和核心。

  记者坐上从县城平邑开出的班车,40分钟后到达九间棚村所在的小镇,又乘了将近20分钟的车才抵达处于九间棚村山下的赵家庄,从赵家庄顺着崎岖的山路而上,刚刚修成的柏油路曲折地伸向山巅,路边的山坡上是桃子树、山楂树、苹果树等果树,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我们的感觉是九间棚人的生活,就像这满树的果实,红红火火。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我们看到“九间棚景区”的大门,五个红色的大字刻在山崖上,异常醒目。

   20110712100618292.jpg

  九间棚集团总经理庄洪兵介绍说:“以前的九间棚村可以称得上是平邑县最贫穷的地方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全村没有一块像样的土地,3100块山岭薄地总共才112亩,分布在23道山梁上。无路、缺水、没电,村民上山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运输东西只能靠肩挑人抬。遇上旱天,少量的山泉连人畜用水都不能保证,村民常常因抢水而打在一起,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1983年,全村54户187人,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80元。”

  就在这样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九间棚村的村民依靠“九间棚精神”改变了所处的山村面貌。1984年,以刘加坤为首的党支部开始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五年规划。九间棚人从最贫困的起点起步,勒紧腰带搞工程,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经过6年的奋斗,奇迹般创造出新时期的典范;进入九十年代,九间棚人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到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240万元。后来九间棚村的村民又瞄上了金银花种植的广阔前景,历经10多年,成功培育出“九丰一号”金银花,其药用成分木犀草苷、绿原酸含量非常高,成为治疗“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处方药的首选药物原料。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精神!只要咬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全国人大代表、九间棚村村支书记刘加坤说的最多的就是“精神”。

  在景区担任管理员的刘加国说:“1984年以前,这里连水电都没有,山上只能种地瓜,我们家每年的收入还不到100元,非常困难。现在我一年的收入有2万多元,孩子都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有1800元钱的收入,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日子过得很舒坦!”

  现在的九间棚村从种植、工厂等传统经济形态向乡村旅游转变,九间棚景区每年接待的山东本地和周边省市的游客在20万人次以上。一张门票30元,每年约有600万元的门票收入,为了景区的未来发展,九间棚村正在山上修建高41米的大坝,成为景区一个新的景点。一个村民指着大坝兴奋地说:“等上面的坝修好了,我们就搞漂流船,那时生活一定会更好。”

  九间棚村档案:

  九间棚村位于平邑县天宝山内,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该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闻名全国。其村旧址为天然形成的巨大的奇特石棚,长30米,深10米,高3米,棚内原有石龙、石虎、石牛等自然景观。后来一刘姓夫妇至此,刀耕火种,繁衍子孙,砌石为墙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

  九间棚村四面是悬崖,山高涧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九间棚村民依靠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九间棚精神,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编辑:庄婷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7 17:37 , Processed in 0.0832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