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划 谈 虹 沈 裕 顾 红 王川 陈 刚 杨思伦 记 者 朱一清 胡柳君 韦自彪 黄威 通讯员 张海荣 朱礼勇 玉兰花开,春风拂面。春姑娘悄悄约会港城。 迎着滚滚春潮,捕捉时代变迁,结合新闻界正在进行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苍梧晚报发起“晚报记者走基层”大型新闻采访活动,贯穿全年。其中,为更好地反映连云港市各地、各部门、各发展主体的宏伟蓝图,跟踪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和重点工程的进展,我们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率先推出。 为此,本报特开设“春风和畅话新图”——晚报记者走基层专题,今日,请您和我们一起走进灌云。 十里青山半入城 大伊山旅游方兴未艾 “淮北平川,二百里始睹一山,曰大伊,故乡北三十里。远眺娥眉,近窥螺髻,非一朝夕安堵。或山北,或山东,峰峦在几席间,若不寄迹翰墨,无情于山水矣。”这段文字,说的是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的大伊山。千百年来,大伊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续写了新辉煌。 大伊山,属泰山支脉,距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由12座山峰组成,最高峰226.7米。大伊山位于灌云县城,自古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大伊山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距今已有6500年历史的石棺墓遗址就位于大伊山东麓的青风岭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海船石岩画、美鹿石岩画等古石刻等都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大伊山生长着数千种花木和上百种珍奇树种,涧深谷幽,景色优美。 灌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大伊山旅游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王庆嘉说,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成功后,大伊山将继续按照《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推进东史、南佛、西闲、北游、中揽等五大片区建设,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生态旅游区创建工作,努力把大伊山建设成为“灌云县拥山抱水的城市公园,连云港主题文化旅游的重要承接地,苏北区域性的休闲之都”,到2015年,游客接待能力将达到150万人。 2013年,是大伊山旅游经济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将加快推进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转型,开拓大伊山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年度计划引进旅游休闲、文化、地产项目;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景区收入、游客接待量增长20%。 2013年,大伊山旅游经济区将强攻三大工程,加快景区开发建设。一是强攻山西生态旅游示范村工程。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班子,明确责任、分工,科学编制示范村工程推进计划,年内完成项目建设。二是强攻古人类文化公园工程。邀请知名专家,进一步挖掘、研究大伊山古人类文化。委托知名规划设计单位,以展示大伊山古人类文化为核心,大手笔、高质量、高标准地编制古人类文化公园规划。按照早安排、早启动、分期实施的要求,精心包装项目对外招商,确保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及申报审批,项目投资有着落,工程前期有投入。三是强攻景区质量巩固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石佛古寺三圣殿、山门、牌坊、围墙等景观景点建设,加快推进核心景区音响、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大伊山休闲会所、茶社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硬件质量水平。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环境卫生、安全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实现四大目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分别是加强生态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省级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加大旅游市场开发,打造市级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实现景区增收目标。 昔日“龙王荡” 今朝“聚宝盆” 从大伊山往东,我们车行一个多小时,赶到了我们下一个采访点———圩丰镇,解放前,因为地处偏僻、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芦苇丛生,灌云县东北部的四队、圩丰一带,被称为“龙王荡”,战争年代曾是出名的土匪窝。这个昔日的“龙王荡”,如今已经成为“聚宝盆”。灌云县在这里成立了现代渔业产业园,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主打养殖泥鳅、精品鱼虾,其中尤以泥鳅效益最好,因为发展势头迅猛,很快获评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从纯农业种植转向渔业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 滕银山,圩丰镇大兴村村民,今年57岁,是当地农民依靠养殖泥鳅致富的典型代表。在滕银山的养殖塘口,我们听他聊起了养殖泥鳅的故事。 老滕在圩丰镇养殖泥鳅已经5年了,从最初只有他一个人养殖10亩水面,到现在已经带动了140多家养殖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养殖水面拓展到2200多亩。 “养殖泥鳅每亩投资将近3万,2009年,我承包了10亩水面,总投资近30万元。”滕银山说,当时他并没有那么多资金,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贷款。滕银山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又从银行贷了一笔款,开始投入自己的创业中。 “养殖泥鳅的技术相对简单,主要是选择好鱼苗、饲料,保护好水质。”滕银山说起来轻描淡写,实际上他对泥鳅养殖的各方面技术也摸索了很长时间。仅仅泥鳅苗一项,从东北到河南,他就考察了很多地方。如今,他已成为一个养殖泥鳅的“土专家”,什么时候给塘口杀虫、什么时期选择什么样的饲料等等,他都一清二楚。 “第一年,我挣了15万,每亩纯利一万五,利润超过传统种植十几倍,这在农村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说起第一年的收成,滕银山还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那一年,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让曾经质疑过他的人信服了。 原来当地大部分人都喜欢种粮食,每年每亩地的收益在1000元左右。滕银山说他养泥鳅每亩净赚一万五,大伙都不相信,后来,商贩上门收购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看到现点的那厚厚的一沓钞票,大家这才相信。 2010年,滕银山扩大了养殖规模,在他的养殖塘口周围,养殖泥鳅的人越来越多。当地也对泥鳅养殖产业进行引导,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滕银山被大家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 滕银山不仅养殖技术高,而且对市场十分敏感,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养殖户的“风向标”。养殖户们有什么难题都找他请教,而滕银山也倾囊相授。有的养殖户缺少启动资金,滕银山也借助合作社的平台帮助申请贷款。今年跟着滕银山一起致富的农户已达到140多家,养殖水面已拓展到了2200多亩。 灌云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副主任赵加铭说,圩丰镇、洋桥农场土地、水资源丰富,适合泥鳅、鱼虾养殖,当地有这样的产业基础,为了做大这一富民产业,灌云县成立了现代渔业产业园。目前,现代渔业产业园泥鳅养殖面积已达到了7000亩,淡水养殖面积达到3600亩,在确保养殖效益的前提下,养殖面积还在不断增加。园区通过合作社带动一批,通过滕银山这样的大户带动一批,通过企业带动一批,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养殖队伍,借此发家致富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我们养殖的泥鳅主要出口韩国,销路不成问题,效益比过去种地强了很多。”记者在园区采访的时候,深切感受到农户养殖泥鳅高涨的热情,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充分尝到了甜头,并且有更多的农户希望加入进来。记者了解到,灌云县建立这样一个现代渔业产业园,也有脱贫攻坚的初衷,这一初衷显然已经在发挥作用。 “我们自己的科技服务和产品质检中心马上就要投入运行了,这将从源头上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赵加铭高兴地告诉记者,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育苗、饲料生产、产品深加工等企业正在积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清晰呈现。同时,进一步加大引智力度,与苏州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创造品牌。 未来,灌云县现代渔业产业园还将拓展海水养殖,计划在开山岛附近建设渔场。同时,将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观光基地,拓宽产业内涵,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再过几个月来,大家看到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在和煦的春风里,赵加铭充满信心地跟大家许下了一个承诺,灌云县现代渔业产业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灌云印象——建设美丽新灌云 “人勤春来早。”走在灌云大地上,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处处洋溢着全民创业的激情和强烈渴望。 灌云,长期被称为“苏北的经济洼地”,近年来,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是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而差距,就意味着潜力,意味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利用优势,拼搏奋斗,甩掉压在头顶“贫穷”的帽子,建成一个富裕、美丽的新灌云,已经成为灌云从上到下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民富才是真的富。灌云县委、县政府正是着眼于此,采取多种引导措施,为成功者喝彩、为胜利者加油、为困难者鼓劲、为失败者打气,着力营造一个激励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激发群众合法致富的强烈欲望和创业意识,增加全民创业的活力,引导群众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记者在灌云采访时发现,踏踏实实地奔小康,早已经不是口号。当地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乡间农民,人人都在行动,人人都在想方设法创业、人人都在想方设法“忙经济”,忙致富、奔小康,正在灌云大地成为风潮。 “强势推进沿海开发,全力主攻产业升级,统筹实施城乡建设,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努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确保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这是灌云县委、县政府庄严的承诺,也是可期许的愿景,我们期待着灌云早日实现洼地崛起,灌云人民更幸福。 |
GMT+8, 2024-11-15 12:37 , Processed in 0.0501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