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荪)有一种牵挂永远不曾被时光湮没,那就是骨肉的亲情。67年前,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大圈苏口村家喻户晓的抗战英雄朱广喜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留下了出生年仅40天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半个世纪以来,朱广喜的父母、弟弟都期盼着找到他的牺牲地和遗骨,但这一切都成为了遗愿。为了找到67年前在四大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爷爷朱广喜的牺牲地,让亲人魂归故里,今年清明前夕,仅靠有限的线索,朱光喜的孙子朱钧又开始了艰辛寻找—— 英骨何在 朱钧的爷爷朱广喜1943年参加抗日战争,年仅19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战士和群众打日寇、拔据点、斗地主、分田地,深受人民拥护,提起这些往事,烈士的战友和亲人对那段峥嵘岁月十分骄傲。 据还健在的朱广喜的战友朱标介绍,朱光喜在战场上特别勇敢,不怕死,后来还当了连长,1947年9月,骁勇善战的朱广喜在灌云县四大门战斗中壮烈牺牲。朱光喜的战斗故事在老战友和当时的老百姓口耳相传中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从小受到爷爷奶奶的耳濡目染,虽然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但是在朱恒兵的脑海里,父亲一直都是一位奋勇抗战的大英雄。几代人都是听着朱光喜的故事长大,爷爷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可是几十年来,有无数个问号在困扰着烈士亲人,四大门在哪?这场战斗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英雄的遗骨又在何方?几十年来,朱恒兵全家不懈地寻找,试图解开这些谜团。 “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常跟我讲,我出生时间父亲不知道,我的父亲战友对他讲,朱广喜,说你生了个儿子,父亲说打完仗以后回家看看,结果打仗他就牺牲了,那时我才出生40天,他就牺牲了,我们父子俩从来都没见面。”谈起父亲朱广喜的故事,今年66岁的朱恒兵老泪纵横地告诉记者。“我在1984年夏天寻找我父亲牺牲的地点,但是问了不少人,我也没找到,当初连自行车都没有,全是步行,走了七、八十里路,脚上都走出了泡子。” 经过了如此漫长岁月的寻找,但终究因为线索有限,亲人们寻找得十分艰辛。但朱广喜烈士的父母和弟弟临死却再三嘱咐朱恒兵父子:一定要找到他。 回到家乡,见见儿子!成了朱广喜烈士的遗愿,而父子死别,也成了朱家人心里永远的痛。多年的寻找依然没有任何结果,朱家人已经处于绝望的边缘,但在今年3月28日,他们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亲人振奋的消息,说他爷爷牺牲的地方已经找到,就在灌云县四大门。可是四大门过去曾经是一个自然小村庄,在灌云当地也很少有人知道,而那场惨烈的四大门战斗知道的人更是廖廖无几,这让朱家父子的寻亲之路走的十分艰难。可是四大门这个地方,却是朱钧寻找爷爷牺牲地的惟一线索。 英魂犹存 按照亲戚提供的线索,朱钧赶紧和父亲朱恒兵一起驱车前往灌云,寻找四大门。几经周折,朱钧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灌云县境内204国道沿线一个村庄——东王集乡的元邦村,找到了这个村以前的老村支部书记王余福,王余福告诉朱家父子,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当年的四大门。“四大门这地方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一解放叫四大门村,后来叫前河村,现在叫元邦村。一般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才能记得,50岁以下的基本不知道,所以,你外地人上这找四大门,是不好找的。” 据灌云县东王集乡元邦村原村支部书记王余福介绍,四大门战斗确实发生在1947年,而那一年,王余福才年仅一岁。“后来听我母亲和长辈们讲,朱广喜所在部队是为掩护大部队撤退,留下来一个排,最后就全部牺牲,听说我们这一个西圩沟,几十个人全部睡在里面。” 王余福知道的就这么多,但他也不知道四大门战斗的具体发生地,而要确定地点,王余福提议,还得找到当年四大门战斗的目击者——元邦村的83岁老人王法成。 在王余福的带领下,朱钧父子一起来到了王法成老人的家,说明来意后,老人带着朱钧父子来到了元邦村村民服务中心向西50多米处的一幢小楼房跟前,王法成老人指着楼房回忆起了往事。“这个地方在当年是一座炮楼,就是四大门战斗最激烈和烈士牺牲的地方,当时的战斗异常惨烈,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条沟渠,当年是血流满地,许多烈士的遗体就被葬在这个沟的两侧。我一开始在西边,最后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当时看到屋里面全是尸体,院里横一个,竖一个,全是八路军士兵。后来有当兵的跟我说,连长朱广喜也在这儿牺牲了。” 沉睡多年的历史今天被还原了,1947年9月,朱广喜率领灌云独立团一连的90多名战士驻扎在灌云四大门村执行任务,因叛徒告密,遭到驻扎伊山的国民党部队一个多团的兵力包围,经激烈交战,弹尽粮绝,朱广喜率部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春风荡漾着水面,曾被烈士鲜血染红的水现在已经清澈,悄悄地滋养着岸边矫健挺拔的杨树、催艳朵朵含苞待放的桃红、灌育人民的梦想,宛如烈士的英魂犹存,仍在坚定地守卫着他们战斗过的地方。看见这方水土,朱恒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想起了父亲曾托人捎回家的那句“打完仗以后回家看看儿子”的约定,再一次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英烈返乡 3月30日上午,春寒料峭,伴着树上喜鹊的叽叽喳喳声,灌云县东王集乡元邦村四大门战斗中朱广喜烈士的牺牲地洋溢着激动的气氛。一大早,朱钧一家及姑姑、姑父等亲人从灌南赶到了灌云四大门。朱家人摆上白色绢花,用烈士家乡特有的方式祭拜英灵、缅怀先烈。漫漫黄土掩忠烈,朵朵白花寄哀思。朱钧一家及亲友跪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深情悼念朱广喜烈士。由于朱钧一家是首个来到四大门祭扫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亲属,这也是元邦村多年来清明节中最感人的一幕。 67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朱家父子来说却是漫长的等待,67年来,每逢清明,朱家人只能在家里朝着烈士牺牲地的大概方向进行祭奠,而如今,他们终于找到烈士的牺牲地了。为了多年的夙愿,朱家人决定将烈士迁葬回家,但当时烈士的埋葬属于一种乱葬形式,葬在一起的烈士们早已不分彼此,朱家人只能在这片热土上掬上一捧烈士牺牲地和埋葬地的黄土,象征性地将朱广喜烈士请回家。 得知四大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要荣归故土,多年敬仰、陪伴烈士的当地村民自发地前来送行。这么多年来,他们不少人自小就是听着烈士们英勇杀敌的故事长大的,他们感谢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和生命。元邦村原村支部书记王余福当即提议,要在烈士牺牲所在地方,建一个纪念碑,教育后人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终于带亲人回家了,这个有着一家4代人期盼、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朱钧和父亲朱恒兵的心情异常激动。“现在还有一些遗憾,我爷爷部分遗骨和遗物还没收到,现在和村里的领导已经协商同意,把我爷爷及他的战友部分东西能够收集,能够方便我们保存、纪念。” 当天,庄严肃穆的灌南烈士陵园终于迎来了朱广喜烈士。在烈士牺牲地村党支部现任书记、原书记以及烈士家乡相关人员的见证下,陵园为革命烈士朱广喜举行了隆重的奉安仪式。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成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愿。 67年了,烈士朱广喜终于回到了家乡。据了解,今年清明,和他一样回到故土的还有13位散葬在外地的革命烈士。灌南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吴宇林告诉记者,近年来,灌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慰烈士的工程,先后投入了360万元,将散葬的527座烈士墓集中安葬,体现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历史,人民没有忘记历史,烈士虽然走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编辑:贺耀堂) |
GMT+8, 2024-11-15 11:27 , Processed in 0.0505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