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晓昕 刘敏 走进海州区新坝镇魏口村,笔者就被田园诗般的乡村美景所深深地吸引。 古朴的木桥横架在清澈的小河上,挺拔的农家别墅修建在平坦的乡道旁,整齐的蘑菇大棚与小桥流水之间错落分布着白墙黛瓦的村舍。领路的魏口村农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近期正是秋菇大规模上市的时候,一会我们就能看到“竞相绽放”的蘑菇王国般的胜景了。 一路平坦,没感觉到什么颠簸,下车就已经来到大棚前了。“快进来吧!看我的蘑菇,朵朵都肉嘟嘟的,长得十分饱满。”种植户樊林生掀开棉质的门帘走出来,满脸笑容地招呼着。 走进樊林生的蘑菇大棚,里面温暖如春,料架上挤满了白胖胖的蘑菇“娃娃”。“现在种蘑菇得种‘科技蘑菇’,拌料、洒水、喷药、保温都用科学技术管着……”谈起种蘑菇的事儿,他讲得头头是道,一旁的人都夸他专业技术过硬。“你们看我现在像个专家似的。要不是以前合作社技术人员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这两把刷子。”樊林生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把这些憨态可掬的“娃娃”轻轻放到箱子中。 在一旁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告诉笔者,现在秋收过后留下的秸秆和稻草,在过去一般都被拖回家里当作柴火烧菜做饭,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而今在魏口村农民手中,秸秆和稻草经过加工和发酵再装进特制的塑料袋后,用不了半个月,就变成了能长出“金子”的“聚宝盆”了。目前,樊林生已建成大棚4个,菌菇年产量达到2万公斤,家庭纯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这些蘑菇真成了‘金娃娃’,在市场上1斤能卖8元左右,我这2个棚的秋菇估计能卖三万多块呢!”在樊林生的蘑菇大棚里不时发出阵阵欢快的谈笑声。 说起蘑菇致富,魏口人无不提及印和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从200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的魏口村,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蘑菇种植示范大户印和全是新坝镇魏口村人,2003年在沭阳打工种植蘑菇,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他不仅掌握了蘑菇的种植技术,而且还积累了资金。他自己虽然富了,但他没忘家乡的父老乡亲,思乡心切的他毅然放弃了高薪工作,于2005年春天找到镇政府,想回家搞蘑菇种植产业,和家乡父老共同致富。镇政府对他回乡种植蘑菇表示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并要求魏口村抓紧协调土地。当年8月份,印和全投资10多万元建成60栋蘑菇大棚,同时雇用了一些富余劳动力,2006年5月一茬蘑菇获纯利润14万余元,不仅自己提高了收入,还支付本村妇女打工的工资就达7万元,极大地带动全村农民种植蘑菇的积极性。 2007年5月,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安排由农技中心牵头,成立魏口村蘑菇生产基地。印和全也于2006年被新坝镇遴选为园艺科技入户示范户,他带领一批农户到基地落根,现已建成投资180余万元,蘑菇房80栋,地棚300栋,年产值达350万元的蘑菇生产基地。 采访很快结束,夕阳西下,回去的路上看到,到处还是繁忙的景象,修剪果树、编织篱笆、加实大棚等,大家都在为来年的丰收忙碌着。 (编辑:王夫成) |
GMT+8, 2024-11-16 11:32 , Processed in 0.05937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