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凌晨 王源远) 作为港城的历史烙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也愈发受到重视。笔者了解到,连云港市非遗项目的传承活动已经深入中小学校,除了普及五大宫调、开展社团活动外,还通过编写非遗教材的形式,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以便从学生群体中,选拔优秀的非遗项目接班人。 进入课本 打下传承基础 “穿海州,吃板浦,南城有个古财主。云台山上三件宝,百合黄连大紫草……”在名为《山海印痕》的新海小学非遗教材上,短短几句话,便将港城的风土人情作了大致的介绍。据介绍,港城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地域文化,都蕴含在门类各异的非遗项目之中,从2009年开始,新海小学为了突出本土文化教育,便自己打印非遗讲义进行授课。去年,市非遗保护中心又与新海小学合作,编写了名为《山海印痕》的校本教材,把千百年来流传于连云港市城乡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工艺美术、民谚童谣等内容纳入其中,并每周固定一节课,专门讲授非遗课程,将非遗带到孩子身边,让他们与传统文化进行“亲密接触”。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试点,非遗进课本在新海小学已经取得了成功,下一步,市、县文化部门将在连云港市广大中小学中普遍支持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融入到学生课堂,使校园成为“非遗”保护的一方沃土,让留存千百年的“活态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推广普及 培养学生兴趣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非遗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智能。在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中,各校还邀请“非遗”传人向学生们传授“非遗”的技艺,手把手地教授孩子剪纸、面塑等制作技艺。各学校纷纷成立以“非遗”传承为主的校级特色学生社团和各类以年级为单位的特色社团,包括剪纸社、泥塑社、葫芦艺术社、柳编社、童谣社等,引导动手能力的开发,让学生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五大宫调的传承也已进入高峰期。目前连云港市已形成了连云港师专、新浦中学、海州实验小学、新海小学、钟声幼儿园各年龄段学生传唱点体系。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市文广新局建设了“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生态博物馆,并将连云港师专、新浦中学、海州实验小学、新海小学、钟声幼儿园作为数字化生态博物馆分点,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学习到、传承到这门艺术,开创了新时期古老曲艺校园传承新时代。 (编辑:张笑爽) |
GMT+8, 2024-11-19 09:23 , Processed in 0.0506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