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艳 宋浩学) “别小看这些海参苗,它们吃的全是生态营养饲料,饲喂过程严格控制,水质实行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报警,还有专人负责疫病预警。”日前,在位于赣榆县宋口村的江苏榆城集团有限公司的育苗车间,技术员宋忠关指着附着在网片上的海参幼苗向记者娓娓道来。技术创新为这家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其从一家育苗场发展成为集育苗、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今年,公司又将1300多万元投向科研项目。 江苏榆城集团前身为榆城育苗场,主要从事对虾海水育苗,品种较单一,饱受对虾病毒性暴发的困扰。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及时调整思路,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进行中华绒螯蟹苗的人工育苗及罗氏沼虾的育苗研究,相继取得成功。公司不断引进先进育苗技术,走在产品更新的最前沿,到2002年,品种由过去单一的中国对虾苗扩展到南美白对虾苗、梭子蟹苗、红鳍东方豚鱼苗、大鲮鲆鱼苗、中华绒螯蟹苗等苗种,当年育苗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 尝到了甜头,公司更加坚定地走上科技兴企的道路。从2003年起,公司坚持将每年利润的20%投向科技研发,并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江苏省海洋研究所、淮海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承担了科技部、省科技厅等20余项科研项目。2005年至2008年,公司投入7000多万元推进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海水高效养殖工程及精准生产技术的产业化”研究,推动中华绒螯蟹和大鲮鲆鱼的育苗及大鲮鲆鱼、半滑舌鳎鱼等鱼类工厂化养殖向低排放、无公害、高产高效发展,为公司创收2亿多元。该项目于2009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技术研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经济活动。公司负责人宋世敏坦言,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入和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发,成功率也只有8%至10%,甚至有的项目连续投入十多年没有任何收获,而一旦研发成功,也将带来巨大利润。例如,经过5年多努力,公司研发人员攻克了刺参规模化育苗技术难题,并成功实施了省高效设施渔业———“海参浮筏吊养高效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今年上半年,海参育苗和养殖产业就为公司带来近千万收入。 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企业科技贡献率。两年前,公司通过江苏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引进国内水产工程学科方面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之一、我国第一个水产工程学博士后刘鹰,为其配备专项科研经费。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对国家在工业化海水养殖和育苗方面的原创成果进行首次转化,实现了零污染和低污染的养殖模式,成本节约三分之二以上,效益提高50%以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其中科技贡献率占到65%以上,稳居江苏水产行业的龙头地位。 (编辑:贺耀堂) |
GMT+8, 2024-11-16 06:41 , Processed in 0.0464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