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在现货黄金消费领域被舆论塑造为“大款”,但以黄金的实际拥有量(国家和人均)而言,中国和印度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有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信用度高低,判断标准也许尚未完全离开金本位的体系,在金本位的逻辑下,黄金储备的变动将影响该国货币的稳定性。这种说法有颇多值得推敲之处,有些国家货币的表现并不符合此规律,但若看美元这个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基础,黄金储备似乎却很重要。 分析机构24/7WallSt列出了世界前10位的大“金主”国,榜单前三位: 冠军美国,黄金储备8133.5吨,占外汇储备比例75.4%。 亚军德国:黄金储备3395.5吨,占外汇储备比例72.4%。 季军意大利:黄金储备2451.8吨,占外汇储备比例72%。 传说中的亚洲两大“金主”,中国排在第五位,黄金储备1054.1吨,外汇储备占比1.7%(有说1.3%)。印度排在第十位,黄金储备557.7吨,外汇储备占比10%。 中印两国的黄金储备量相加之和,还达不到排行第四的法国2435吨的数额,中国黄金储备不到法国的一半,中国黄金拥有量与相关传说不对称。 前四名大“金主”国家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都在70%以上,中国的占比仅有1.7%,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纸上财富(钞票+数字)为主。 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经济体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某些发达国家(包括欧债危机中经济濒临崩溃的意大利)的黄金储备和黄金外汇储备占比很高,而老牌发达国家英国无论是黄金储备量还是占比却相当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更为极端,仅有33.6吨黄金储备,黄金外汇储备占比仅有0.5%。 汇丰贵金属以黄金储备的人均量计算,相关的排行榜则有另外的格局。 瑞士排第一位,以700万人口计,人均黄金储备148.5克。 排在第二的居然是经历了连年战乱尚未完全恢复和平发展的黎巴嫩,以400万人口计,人均黄金储备71.75克。 人均黄金储备位列世界第三的德国是实至名归的实力派,德国以强大的制造业支撑经济体系,在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充当了欧元区经济的火车头。 号称金元帝国的美国在人均黄金储备方面则位列全球第九。 在这个人均黄金储备前十位榜单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了六个位置,原中东金融中心黎巴嫩、中东石油国家科威特、南美石油国家委内瑞拉、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算是“新秀”。 新兴金砖四国均不在榜。 于是有人设想,如果中国想把自己手中的以美元资产占绝大部分的外汇储备兑换成黄金,将会是什么局面?曾经有人试图证明类似中印这样的大户增加国家黄金储备对国际金价的影响。 2009年11月,印度央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手中购买了200吨黄金,国际金价同时跃上1000美元/盎司的水平,当时印度的黄金储备仅占其外汇储备的6%,舆论即刻推测,印度此举是否在显示其央行对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失去信心”?中国的黄金储备的外汇储备占比比印度还低得多,再进一步推测,如果中国也“失去信心”,加快成为黄金储备大国的步伐会怎么样? 事实上黄金价格在那之后的确一直走高,市场行情也一直火爆,当时,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GluskinSheff预测,如果中国央行加入增持黄金,金价将被推高至1400美元/盎司。金价被一直推高的趋势是明确的,并且在2011年9月,金价被推高至历史的顶点1900美元/盎司。 在此波(2009-2011)金价大涨的背后,主要的推手是投资而不是个人消费,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和世界黄金协会(WGC)在2012年共同发表的咨询报告显示,2011年世界黄金需求为4067吨,为1997年之后的最高峰。其中,投资需求同比增加了5%达1641吨,增长较快的是中国和欧洲,正在爆发欧债危机的欧洲铸造金币的数量大增,比2011年增加26%达到375吨。而报告认为中国在2011年增加了黄金投资36%。 报告推测,欧洲增持黄金是由于欧债危机导致的资产保值需求,而中国增持黄金是由于国内通胀居高不下诱发的资产保值心理。报告还指出,2011年各国央行的黄金净买入量增加了5.7倍,达到400吨,为1964年来的高峰,也是22年后首次出现各国央行尽买入黄金的情况。 汇丰贵金属专家认为,无论黄金价格如何涨落,都与中国大妈的传说相去甚远,华尔街大鳄做空黄金的阴谋论也不足道,但如果美国货币政策有所变动,各国央行将伺机买入或抛出黄金,投机者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做多或者做空黄金,从而影响国际金价。 |
GMT+8, 2024-11-15 09:28 , Processed in 0.1674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