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寡人N前年常有之,或头晕、上腹不适,或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面色苍白等等,那个难受哇~不堪回首!而后,或因坐车太频繁有了“免疫力”,抑或因坐车环境变好了,许久不晕车便以为自此“解放”。然,前日,“晕车”又来了!思来想去,无非是寡人坐了个倒置的座位而已。 倒着坐车更易晕车? “倒着坐车会更容易晕车吗?”徐文兵道:“无论身处何地,譬如晨起时、坐车时,你的身体永远在忙着弄清两个问题:‘我在哪里’和‘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此时的大脑要不停地将感官——从眼睛到平衡感受器——从外部世界转换所得的信息统一起来。一般情况下,感官会给出相同的结论:如,当我们在跑步时,周围的景物会从我们眼前晃过。内耳平衡感受器发出的信息会给出一个相应的——与跑步相一致的结果。”“今儿个徐文兵的解答很是通俗易懂,可这与‘晕车’或‘倒着坐车’有什么关系哩?”别急,且听他一一道来: 医学上曰,晕车又称“晕动症”或“运动病”,与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官有直接关系。它不是真正的疾病,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 人体能判断方向和维持自身平衡,主要由皮肤浅感受器、眼睛、颈和躯体的深部感受器及内耳等共同负责,其中以内耳最为重要——其前庭器官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具有调节身体平衡感受的能力,它经前庭神经与中枢神经连接。 当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发生旋转或转弯时,或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都会使人经常不规则地改变体位,使内耳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过量生物电,进而影响神经中枢并导致身体局部功能紊乱,出现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不过,每个人的致晕阈值(即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限度)不一样,当刺激超过了个人的限度就会出现运动病症状。 那为何倒着更易晕车呢?其实是大脑在获得相互冲突的信息时感觉不适的表现。当倒着坐车时,眼睛和平衡感受器所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在同样的乘车环境下,反向坐车时,脑内感知位置的器官(如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将身体随着汽车前行的信息发送给大脑,但是眼睛看到的景象在后退,这种不一致的信息显然会让大脑混乱,身体会感觉恶心,冒汗,在极端情况下会呕吐。 这也解释为何司机在车里通常不会感觉不适:他的眼睛专注于周围运动的情况,这和平衡感受器所感受到的情况相一致。当司机在转弯时,平衡感受器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对大脑来说也不意外了。 出于同样的原因,寡人建议那些晕船的人不要躲在船舱里,而是走到外面去,这样船和视野的摇晃就相一致了。 寡人纠结的结果: 为什么会晕车?即“现实”刺激(如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超过“期望值”(致晕阈值)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急反应。为何倒着坐车更易晕车?即“现实”刺激(如视觉信息)与“期望值”(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不一致的“排斥”反应,某些相乡亲们坐车看书或看视频会头晕即为同理。至于为什么某些人容易晕车,而另一些人不易晕车,这可能与个体对晕车病的易感性有关。 另外,倒置的座位虽然可能会导致不适,但却是公交车上比较安全的座位之一: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急刹车时,倒置座位由于有靠背阻挡,能避免乘客从座位上甩出去,造成伤害。 |
GMT+8, 2024-11-15 17:24 , Processed in 0.0578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