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城,再迎朋友 系列之一金蟹泉传说 赣马作为赣榆县治,有资料记载为宋时期,后经金元明清民国时期,为赣榆县六朝县城。 在赣马古城,随处一看都有发现,每一块石碑、每一处地方都是故事。这里有为官清正的胡松年的旧居,可以和清正廉明的光禄寺正卿裴天佑去意气风发;《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当代心理学泰斗朱智贤等都在这里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听关于“金蟹泉”的传说、“文峰塔”的故事,站在“人济桥”上看“玉带河”小桥流水;功德碑在叙说着昨天的感人故事,激励我辈勤勉进取;也可以蹬“文峰塔”观东海望旭日,见证赣榆文化事业的昌盛。 赣榆古建筑较少,经康熙年间的郯鲁大地震,多震倒,赣榆县城的衙门大殿、青雲塔等都被毁,在后期复建时,都有文人碑记。清末散落在衙门后堂,就是今天的赣马中学办公楼后,历经民国战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教运动,碑刻被损坏或做桥板、刻成石磨,挪作它用。改革开放后先经南方的文物爱好者收购,再经山东的文物贩子的扫荡,多数文物损失殆尽。 近日,本人就赣榆碑刻以及轶事传说,将有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金蟹泉传说 金蟹泉是一口位于赣榆县赣马镇玉带河边的古井,传说泉中有一金色螃蟹,故称“金蟹泉”。 嘉庆《赣榆县志》载:去治西南二里许,俗称有金蟹居其中,在玉带河侧,色白而清,味甘而冽,康熙四十七年知县李俊有俊为井,邑人立碑易名曰“李公泉” 李公泉碑: 金蟹泉位置,离县城2里多,在仲家石碑“志里”碑文可参见: 赣榆县先贤仲子庙前碑记 邑侯万公筱亭,凤阳人。于同治八年岁次己巳来临是邦,政绩独步。秋有讼田者,公阅牒知西关有先贤仲子庙。谒之,见像已露覆,庭起炊烟,乃动斯文之感。大集我仲氏绅耆贻晜等,取据缘由,断定金蟹泉地十亩入庙。金蟹泉者,元季宅赣哲祖之茔地也。以六百年之世业,复作今日先贤之祭田,非神明降格,何以致此。我公更倡捐募修,命晜等监理,工竣并同广文陆公鸿文诣祭。宣谕曰,栖神之所,务宜肃静。开角门,起草舍,招庙户供役使庙之北之东园种植償伊勤苦,凡族人不准搀与。昭壁仍立在故典基内,惟西墙外隙地水道有七官尺勿耕种,防墙颓也。俱备案以垂久远云。阅乙酉春,族长贻晜定议修谱以新世系。谱系告成,庙工继起,于是大殿脊起七砖。丙戌春二殿起五砖,贤像装煌,庭楹整饬,统计费京钱七百千有零。自兹以往,先贤之神千秋如在,万公之德百世常新,勒诸贞珉,昭示来许。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春 裔孙延谦、兆旭、跻逵等撰书、刊立 清康熙四年(1709),知县李俊有把泉子改为水井,出水量多,水仍甘甜,百姓受益不少,群众呼之为“李公泉”,并勒石作记。 民国8年(1919),赣榆县知事王佐良重新进行整修,复名“金蟹泉”,并勒“金蟹泉碑”于井侧,碑由王佐良撰文,进士王思衍书丹。 王佐良为何附庸风雅呢?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张汉侠,赣马城里村人,少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参加过蔡锷的护国军,后来在北伐军任团长,因屡立战功,得过金质奖章及五等文虎章,后调任黎元洪大总统府上校参谋。因身体有病,经常回家养病,知道王佐良是贪官,就经常找王佐良的麻烦。张是个“京官”,王佐良惹不起他,暗恨在心,伺机报复,他从风水先生那里得知,从破坏张家墓地的风水着手,可以暗害张汉侠。张家的祖坟就在金蟹泉的正南面。张家风水是西北来龙,路过金蟹泉直插墓地。要破坏张家风水,必须把这条龙拦腰截断。因此他就在金蟹泉附近挖了一个约四米见方的大泉子,又在泉子后面对着张家的墓地,盖上三间庙堂式的房子,起名叫“水阁凉亭”,以达到破坏张家风水的目的。但又怕被张家发现,就借重修金蟹泉为名,把原来的土泉改成砖石结构的,泉口高出地面,王佐良还故作姿态,修泉的全部费用全从自己腰包里出,并立石碑,沽名钓誉。 临沂文史《从“县太爷”到阶下囚——民国赣榆县长王佐良》对金蟹泉是这样描述的: 如赣马镇玉带河旁有个金蟹泉,水质很好。清康熙四年,赣榆知县李俊友将其整修为井。后来井壁坍塌,成为平地。为此,王佐良出资把该泉整修为井,并立碑为记。可对于这件公益事,却有人说他挖井是为了破坏张某人家的风水。 对于“李公泉”是老百姓自发的立碑,说明了老百姓对县令李俊有的爱戴。 而对于民国8年,赣榆县知事王佐良重新进行整修,复名“金蟹泉”,我认为王佐良也是干了件好事,是件关系民生的好事,让老百姓吃上甘甜清水。 我们不能把为政者干了件好事就说成是形象工程,毕竟作为领导者做了事情,比那些成天吆喝,不做实事的人强多了。 附金蟹泉碑: 金蟹泉碑高约2米,宽约半米,其全文如下: 治西二里玉帶河之坡有泉曰金蟹泉康熙間李令俊有浚為井因稱李公泉久湮碑僕他所縣治瀕海地鹵水惡西走河往復十餘里役夫苦為己未春續修縣志檢舊志得之刻即捐貲屬邑人祁相廷察故跡諜客淤還其舊深丈許愜原出積砂為甃土所侵反不得暢因擴而深之易以磚益增籍出於平地防夏秋漲澇為永改計事意三月仍題金蟹泉不敢效謝墩之事亦不欲踵李公之市也色白味甘舊志非誣爾 贛榆縣知事臨沂王佐良重浚記 辛亥後八年九月古蘭陵王思衍書丹並 网上流传的碑文都是转载,多没有实际核对,本人经多次校对原碑,记录下碑文,欢迎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嘉庆赣榆县志》 2、《民国赣榆县志》 3、《赣榆民间故事》 4、《赣榆文史资料》第七辑 5、《临沂文史》 6、感谢郁林布衣提供照片 |
GMT+8, 2024-11-24 04:00 , Processed in 0.0761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