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是小脚,商店里买不到合适她老人家穿的鞋子,所以,她的鞋子都是自己做的。现在虽然我们兄妹都长大了,不用老娘再帮我们做鞋了,但是老娘的习惯还是没变,家里一直存着夏天晾晒好的做鞋的材料,手搓的细麻绳等。 天说冷就冷了,周末,带儿子回老家,老娘拿出一双做好的棉鞋让我给儿子换上,我接过来一看,竟然是一双老娘自己做的布棉鞋。儿子没见过啊,感觉很新奇,换上以后,搂着奶奶的脖子说:奶奶,你做的棉鞋真暖和。 看着在院里快乐玩耍的儿子,不由的想起了那些往事。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做鞋的事情都是老娘一个人的,每到夏天的时候,老娘就开始为全家人的鞋子开始忙碌了,把家里平时积攒下的旧衣服,旧布头洗净晾干,用面粉和成浆糊,找一块干净的木板,把碎布一层层的铺在上面,待夏日炽热的阳光晒干以后,就可以收藏起来准备做鞋底了,这过程在乡下叫做“理骨子”,这个过程要重复好多次,直到做得很多的时候,就拿出鞋样子,鞋样子的尺寸是老娘用手揸我们兄弟姐妹的脚的大小以后,用报纸剪成的,一般比我们的脚稍大一些。 把五六层“骨子”照鞋样子剪好,每一层还要包上一层白布,这样以后纳出的鞋底边上是白色的,很美观。然后就要用搓好的细麻绳纳鞋底了,纳鞋底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麻绳要先用蜡打磨,这样,纳鞋底的时候就会很顺当一点,先用针锥在鞋底上穿眼,然后用大针穿好的细麻绳往来穿梭,这个过程繁琐而单调,一不小心就会刺破手指。 纳好后的鞋底很白,老娘纳的鞋底就像邮票上那细细的齿孔一般,密密麻麻的。那时候,常有婶子大娘来我家跟老娘学习纳鞋底的技术。做好的鞋底很硬,拿在手上,铁板一般,小时,我和淘气的哥哥经常被老娘拿着鞋底打我们的屁股,哈哈。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很有意思。 鞋底做好了,还要做鞋帮,鞋帮的外层是黑色的灯芯绒,里面是白色的布料,中间放上一层新棉花,然后用针一行行的缝好,就可以组合成一双棉鞋了。记忆里,每个晚上,老娘在我学习的时候,就在旁边纳着鞋底,有时停电了,就借着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忙到很晚。 西北风刮起来的时候,河沟里结起了冰,我们就穿上新棉鞋了,记得那年,我穿着新棉鞋上学,在路上和同学一起到路边的小河里滑冰,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两只棉鞋都进了水。回到家,老娘顾不上鞋子,连忙点起一堆草让我烤火,然后,拿着我的棉鞋在火边烘烤,到了大半夜,才把棉鞋烤干。 想起这些,眼前浮现出老娘一针一线为我儿子做棉鞋的情景,我又是心疼又是心酸:老娘,你说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至于还费这么多心思做鞋吗,现在小孩子都是穿买的运动鞋。 老娘笑笑:老了,眼也花了,那针脚不如以前了,小孩子穿运动鞋不好,布棉鞋保暖,吸汗,还轻快,不伤脚。 |
GMT+8, 2024-11-24 03:49 , Processed in 0.0722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