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649|回复: 0

[海湾拾贝] 海边记事六十四:鲜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14: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苍梧晚报》总编辑:王绪年

以往的每年秋天,到家后的海边都能看到一道风景:退潮的沙滩上,站些男男女女,不停的晃动身子,很像现在人们跳的迪斯科舞。如果配上音乐,那一定就是沙滩跳舞大赛了。不过,那不是沙滩舞,是人们在踩文蛤。

   文蛤,有的地方叫彩色贝,有的叫蛤蜊。它不大却很可爱,壳上布满花纹,如彩色扇面,不夹手也不刮脚。我们小时候冬天经常用的蛤蜊油的壳子,多为色彩斑斓的文蛤壳。

   在贝类中,文蛤肉更是好东西了,营养丰富,味道鲜而不俗,食而不厌。明代李时珍、宋人梅尧臣都曾用文字和诗句进行过描写。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在我们老家有“蟹过无味,蛤过无鲜”一说。意思说先吃了蟹子再吃其它鱼虾,就没了鲜味。而先吃了蛤蜊肉蛤蜊汤,再吃任何海鲜都是鲜不如前了。长期来,人们就形成了个不成文的规定,蟹子和蛤蜊总是放到最后吃,以免先吃它盖了其它鱼虾的味道。

海边和盐场的人吃文蛤不像现在书上写的有几十种,大至有三四种吃法。最普通的是清煮,把洗好度干净的文蛤放到水里煮,文蛤张嘴了,汤白了,即可食用。不谈吃相的话,端来一盆,几人一起,挽起袖子,下手扒吃,那才叫过瘾。还有种吃法,将文蛤肉扒出炒菜也是很有特色。在我印象中,把文蛤肉晒干,到了冬天烧豆饼,虽说土到了家,而且蛤肉和豆饼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可吃起来,文蛤肉的鲜,豆饼的香,真是叫人感到自己的嘴巴太小了。有时间,我们干脆盛上一碗当饭吃。

还有种野吃法,就很少有人吃到和吃过,至今也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当年,在老家的沙滩上踩到或捡到文蛤,有时天还早不想回家,肚子又饿了,几个人就会在潮上带的沙滩上,拣来柴草,点起篝火,把文蛤放到火上烤。火中立马就像小鞭炮似响个不停,不一会声音没了,文蛤个个都给烤黑了脸,热张了嘴,吐着白沫。大家知道这时的文蛤肉熟了,就用小棍将文蛤拨出,抠出蛤肉吃下肚。现在才发现,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烤肉,是因为烤的东西和蒸煮就是不一样。文蛤经过一烤,壳的糊香,肉的鲜味,让人垂涎三尺是一点假不了。

二三十年前,从大板跳到小丁港的几里海边,沙滩又长又宽,退潮了面积更大。天晴风小,潮水退去,附近的人,有盐场的,有农村的,有山上的,组成了庞大的赶海队伍。他们有的扛着工具,有的拎着网兜,到沙里淘蛤。他们在沙上走着踩着,凭着脚感,将一只只文蛤拣到网兜里。技术老练的,踩到文蛤,只需用大脚趾将文蛤一挖就行。有人说,人们踩文蛤会边说边笑边唱,好像踩文蛤是跳迪斯科,充满着诗情画意。这只不过是文人的想象,或者是踩蛤人的作秀。真要是踩上半天,不落得个腰疼腿酸才怪。

小孩和年青人很少去踩文蛤,踩者多为姑娘和女人。她们踩捡得多了,多数会晒成蛤肉干,过冬或送人。那时,货物流通慢,海边和盐场吃不了,城市却看不见。鲜文蛤吃不到,吃到干的也是城里人求之不得的。每到深秋,有亲戚在城里的,星期天会提着点心下圩子,回去时基本是大包小包,背着各种海鲜干,其中文蛤干最为珍贵。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0:04 , Processed in 0.0777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