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555|回复: 3

[岁月留痕] 张謇五考状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11: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謇五考状元


     光绪十四年(1888),是年36岁的张謇,应赣榆县知县陈玉泉(字廷璐)的邀请,担任赣榆选青书院山长兼修赣榆县志;几年后考上状元,我们不妨看看张謇坎坷不平的状元之路。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从外祖父为姓,名吴起元,自幼聪敏,4岁即能背诵《千字文》,其父以为此子定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改回张姓,取名张謇,延塾师教读。

        一次塾师以“人骑高马门前过”命对,他即以“我踏金鳌海上来”应之,家人更视为希望之星。15岁读完《四书》《五经》,作诗行文,均称熟手。
        16岁,因其祖上三代均无学籍,为此“冒籍”应试,结果中第二十六名秀才。此时,家计窘困,被迫离乡谋生,前后达二十多年之久。期间,先当私人秘书,后投淮军提督吴长庆幕下当僚属,随军四处行走。光绪八年(1882)随吴长庆出使朝鲜,其文名亦越来越大。后吴长庆病死,失却依靠,重走科举之路。

         光绪十一年(1885)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二名,后四举会试,均遭黜落。
       其中光绪十五年(1889)已丑科会试,主考官潘祖荫在阅卷时命同考官细加阅读,务要推举张謇。榜发,张謇落第,潘氏暴跳如雷,责怪同考官。可经过查实,偏偏是潘氏自己误认卷子,批张卷为“不通”,而惨遭下第。
     十八年(1892)壬辰科会试前,宰相翁同和召见张謇,反复叮嘱:“今日时世,宣统筹全局”。阅卷时,第一场第一卷中有“宣统筹全局”之语,翁氏以为此必是张卷,拔至第一。拆开弥封则为江南小有名气的刘可毅。第二场一卷中有“策马三韩,雪花如掌”之句,翁氏又以为张謇随军出过朝鲜,此定是张卷,即定为该场第一。弥封一拆,还是刘可毅卷子。翁氏一错再错,张謇再次落第。
      至二十年(1894),翁同和对心灰意冷的张謇,勉励有加,令其务必应考。其父又来函逼促,堂兄恳切相劝。兄弟之情,又父命难违,只得第五次应考会试。试后,只获第六十名。复试,升至第十名。殿试,得翁氏力荐而张之万“徇其情”,始得中状元,其年已四十有二,状元之冠可谓来之不易!





张謇



张謇的书法






附张謇的冒籍简介

       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故海门民间称他为“四先生”。张家世代务农,到张謇父亲时,已置田二十余亩,并兼营糖坊。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
       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15岁起,间亦从效祁子、江南乡试举人宋琛先生问业。
       同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自此连年缠讼,使张謇吃足了苦头,家道也转入困顿。幸赖通州知州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久余怜士惜才、曲为援护,屡费周折,才得以销如皋控案。





该贴已经同步到 周东的微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小鱼 +1 收起 理由
郁州布衣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18 1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8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笨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8 16: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南通张謇故居,很气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2:37 , Processed in 0.0846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