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231|回复: 1

[赣风榆俗] 赣榆锣鼓之四 赣榆肘鼓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9: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赣榆锣鼓之四  赣榆肘鼓子



       赣榆肘鼓子虽然在开场时也需要锣鼓伴奏,但不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剧种。是一个萦绕在赣榆人近2000年的一种唱腔。小时候常有唱小戏的到我们村,最有印象的是《小姑贤》讲的是一个恶婆婆虐待儿媳妇,小姑子帮着嫂嫂对抗母亲的故事。听得老人直摇头,年轻媳妇直落泪,听得我们这帮孩子只想睡。

    《 小姑贤》就是赣榆肘鼓子的代表作。“肘鼓子”又叫“拉魂腔”,是因为它唱腔优美迷人。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公元1628-1662年),“肘鼓子”开始传入赣榆。它是以赣榆方言道白和演唱的一种独特的曲种,唱腔粗犷,富于乡土气息。在演唱时要求形象逼真,要达到“哀腔顿泪”的境界。即是唱到悲哀的时候,音调要抽泣,眼中要落泪,才能真正体现“拉魂腔”的特色韵味。

      传说,肘鼓子原叫“周姑子”,源于周文王称王之前。其时,周文王的姑母死了丈夫,为生活计,一个人沿街乞讨卖唱,她所唱的曲调被后人称为“周姑子调”。另一说法是,有一姓周的尼姑,把当时农村妇女在劳动中所唱的小调予以发展,形成一种新的腔调,有人用曲艺的形式来演唱,于是,群众称之为“周姑子”。

      江苏、山东和安徽的地方戏曲都是由赣榆肘鼓子演变而来的。像山东的柳琴戏、茂腔、柳腔及五音戏等都是肘鼓子逐步衍变成的。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 “戏曲鼻祖”之称是当之无愧的。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着“胶东之花”的茂腔和素有“北方越剧”之称的五音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成功入选。

       而我们作为戏曲鼻祖的赣榆肘鼓子却没能入选,值得我们深思。

       赣榆县门河镇纪瓦沟村,肘鼓子老艺人彭仁善、王起娥夫妇;海头镇吴村班吴龙可;青口镇民间艺人许家昌等算是赣榆县系统学过赣榆肘鼓子的一代大师。可惜年岁已大,孩子又下不了苦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赣榆肘鼓子面临着“人存艺留、人亡艺绝”的困境。
发表于 2010-11-10 1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抢救性挖掘这些古文化,上一辈老艺人去世了,这些艺术就没有了。
以后我们就是再有钱也买不到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小鱼 +3 收起 理由
周东 + 3 太对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3:43 , Processed in 0.0753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