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双宏
年轻的时候当兵在秦山岛。
秦山岛离赣榆县东部海边不足10公里,因秦始皇曾到这里登山祭海,故名。全岛狭长形,东有山峰,西有高地,东西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呈葫芦状,面积不足0.2平方公里。在秦山岛西部的山脚下,有一条鹅孵石堆成的道路,退潮时一直伸向大陆,传说为秦始皇所筑,得名秦桥或秦山神路。秦山东首有三石耸立如人,其中两块尤为高峻,气宇轩昂,战士们称之"将军崖"。秦山风景秀丽,岛上山青树碧,春夏时节,五彩缤纷。
岛上没有常住居民,除了部队就是避风的渔民和季节性养殖海带的农民。这些渔民和农民都非常纯朴,个个都是热心肠,当兵的想买点鱼虾晒晒寄回家,有的就是不肯收钱;为了向卫生所要点驱蚊药,甚至抬一筐鱼送到连队伙房。当然部队有纪律,是不会随便拿老百姓的东西的。养殖海带的农民有男有女,多是青年人,他们生活简朴,下海作业的时候身上衣衫一色,但干起活来热火朝天,个个生龙活虎。每到晚饭后,青年男女就把从家里带来的最好的衣服穿在身上集伙散步,在战士们的眼中都成了电影明星。每到节日,姑娘们有组织地帮助部队战士缝洗衣被。因此,许多战士都与这些渔民和农民成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岛上没有电,只有到晚上部队才发两个小时的电,每当部队放电影时,战士们都会主动让出最好的位置给这些渔民和农民看电影。
部队的生活艰苦而充实。生活物资主要从岛外运送,蔬菜有战士们垒砌“大寨田”种植的,从井里打来的水咸味较浓也不得不吃。军事训练本来就很艰苦,岛上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靠战士们修建,坑道里储藏的战备物资每年都要更换。最难忘的是搬运战备大米,每袋100斤,都是战士们从船上到山上坑道里一人一袋用肩来回背运,谁也不甘落后。半天下来,大家累的脸都发白了,身体弱的,领导就不让再背了。部队虽然艰苦,但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人际关系相对单纯,战友象亲兄弟,官兵关系也很融洽。
新兵都很想家。那时岛上通讯主要是信件。信件也不是每天都送的,遇有台风或天气恶劣时,半个月都不通邮。家书抵万金,常常是连队保障船在海上还不见踪影时,就有战士早早地在码头等候了。等不到信的,怅然若失。拿到信的,有的眉飞色舞,又蹦又跳;有的藏藏掖掖,百看不厌;也有的情绪低落,愁肠满结。刚上岛时感觉是枕着波涛睡觉,耳边只听见有节奏的海浪拍岸声,时间一长也就习以为常了。夜深人静时,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和上学的弟妹,侧转难眠。一次带我来部队的副连长找我谈心,问我想不想家时,我一边说不想家,一边眼泪禁不住哗哗地往外流。
那时,人与人之间人情味很浓。我有一个老班长,山东兵,文化不高,不爱讲话,憨厚朴实。一次我患感冒,夜里起床换岗,发现床上多了一件大衣,原来是老班长将自己的大衣悄悄地盖在了我的身上。连长王福祥,徐州人,管理严格,爱兵如子,发现我在训练中将手冻伤了,就让临时来队探亲的爱人织了一个毛线手套送给我,我一直珍藏至今。
突然有一天,领导告诉我要出岛任职了。记得下岛的前一天,我站在岛上东山的最高处,看见岛上的桃花已经盛开,海上的渔船星星点点,远处的轮船隐约可见,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现在岛上已经没有部队了。在秦山岛只呆了两年,下岛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去。至今想起来还是非常的留恋, 留恋岛上的景色,更留恋岛上的人和事。
(作者单位:市环保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