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时代变迁,烽火台变成了一个小土丘,旁边种上了庄稼。
|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荻水村位于绣针河入海口,是日照最南端的村庄,与江苏赣榆县隔河相望,在以前该村与赣榆县的一些村落通婚,河流两岸的人们风俗语言都相差无几。以前,荻水是日照海防的最南端,为了传递敌情,烽火台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标志,经过历史的变迁,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雄姿和作用,即将建成的荻水湿地公园也为这里的村民提供了一个好的游玩场所。
过一座桥就到江苏
据荻水村村委会主任王仕谨介绍,村里现在有500多户1600多人,与周围的村庄相比,算是个大村,流经村西的绣针河是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分界线 ,河上有一座桥,往返江苏还是非常方便的。
由于之前村里与河对面的村庄通婚比较频繁,所以现在荻水和外省的邻居口音相似风俗相同。王仕谨告诉记者,多数村民都在河对岸有朋友 ,经亲戚朋友介绍彼此通婚,不过现在不多了,“由于区域划分,孩子上学等问题不方便。”
烽火台已雄姿不再
去荻水之前,记者就听说村里有烽火台的遗址。3日上午8时许,记者赶到了岚山区汽车站,因为没有公交车,记者座上了一辆摩托三轮。
“这就是烽火台,以前来敌人的时候就在这上面点火。”村民王祥成指着门前面一个小土丘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期间,发现从海上来的敌人,就会在烽火台上点火,周围的部队民兵会迅速集合准备战斗,村里也曾经有过不少激烈的战役。
“以前烽火台比现在要大很多,旁边还有一块石碑,现在旁边都是耕地了。”王祥成介绍,自己小的时候还经常爬到石碑上玩耍,后来石碑被挖走了。记者看到小麦地已经延伸到烽火台的旁边,周围还种植了一些树木,烽火台也成了一个占地面积仅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土丘。
渔船出海百舸争流
上午10时许,记者从烽火台到了村里的“渔港”,其实就是村民将渔船沿绣针河一字排开停靠在岸边。“今天风太大,所以渔船基本都没出海。”61岁的渔民王为喜正在清理捕鱼工具,他已经打鱼36年了,现在除了休渔期,每年也就能出海四五个月,虽然鱼的价格比以前高了,但捕到的鱼越来越少,“这几十年以来,村里的船是一年比一年多 ,我刚下海的时候才十几条船,现在都已经上百条了。”
村民王祥林在绣针河的入海口附近有个养虾池,他家日常生活支出和孩子上学的费用全靠虾池,收入还算可以,“今天天气不好,几乎没有渔船出海,平时村里一百多条船出海的时候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
湿地公园成新去处
绣针河发源于莒南县,在荻水村汇入大海,入海口三角洲附近也就有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湿地,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岚山区在此建了荻水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超过了30万平方米,河流交错鸟语花香,这里也成为了荻水村及附近村民的一个休憩游玩的好场所。
到荻水村走亲戚的许女士正带着小外甥在公园里散步,她告诉记者,“等天暖的时候,这里会感觉很舒服,来玩的人非常多,再加上旁边的多岛海,十分漂亮。”
文/图 记者 庞远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