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060|回复: 2

海边记事十一 -马虾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苍梧晚报》总编辑王绪年

去年六月去台湾考察前,我打电话问在台的舅舅想从连云港带点什么吃用的。电话中,他想了好一阵说,说带什么也没什可带的,这样吧,你把马虾酱带点来吧。

我就不解了,家乡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偏带马虾酱呢?舅舅说,你大舅爹 离开老家有七十多年了,我都七十多了,能记忆的不多了,惟有这马虾酱还记得深。

     舅舅说,他儿时老家住在海外(现在的灌云四队),生活一直还过得去。哪时,每到秋冬,都要从海边买些海货过冬。在他的印象中,马虾酱最好吃,一家吃了十家香,吃时就连空气都带三分鲜。日本鬼子的入侵,炸了他家的几十间房子,大舅爹当时年青,就投笔从戎到部队去了。从离家到现在,他也就九十年代到北京去过一次参加国庆招待会,但老家可是七十多年没回了,现在想回去毕竟九十七岁的老人了。

   马虾酱倒不值几个钱,可不一定好带。我就报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几斤,用瓶子装好,放到箱子里。还好,出关到香港再到台湾,一路放行没人查。到了台湾的宾馆,一打开,我傻了!经过一路的摔打,有个马虾酱的瓶子坏了。再看箱里的衣服,我就更傻了,西装、衬衫全都沾上了虾酱,那味道就不用说了,是又腥又臭。每一件衬衫我都洗了,西装没法洗就拿出来凉凉。

    第二天要参加一个座谈会,大热天还得穿西装。我一闻西装好象没什么味道了,可是我一问一同参加会议的台湾朋友,他们笑着说:哈哈,你这是那国香水呀。差点没把我笑晕过去。

不管是什么味道,当我在许多海州同乡会老乡面前将马虾酱递给舅舅时,老乡们都围了过来,都要闻一闻这久伟了的味道。

    第二天,舅舅跟我说,昨天晚他们用马虾酱炒鸡蛋,大舅爹说他七十多年没吃过了。说着说着,老人又想起了过去。

    大舅爹三十年代从河北大学毕业,本想报效家乡,不想日本人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参加了部队想用武器报效国家,虽然他做了国-爱赣榆-民-党的高官,仍然报国无门。到了台湾他搞经济、搞教育,仍不忘国家的统一。他在我拜见他时说,中国所有政党,只CP 爱赣榆有资格领导中国,因为CP 爱赣榆想的是人民的事业。为此,鼓励后代办刊物《海峡评论》,将宣传中国统一、反对台独作为办刊宗旨。

听到这些,我不再为我那件西装和衬衫被弄脏而惋惜了,反而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大舅爹九十多,舅舅七十多还怀念家乡的马虾酱,其实我作为晚辈也还经常回忆童年的记忆。这就是不问年龄大小,走遍天下还是家里的饭好吃的缘故吧。

   说实话,马虾酱并不是什么好东西。马蝇虾比蚂蚁还小,生长在河海里,在食物链中它是最下端的生物。我们老家有句口头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马蝇,马蝇吃泥巴。可见这马蝇虾之小之微了。

   捕马蝇虾没有捕鱼那么复杂。只要买来或织成网眼很小的网,把它缝成长方型,三面逢好,一面长口敞开,在敞口的下口绑上铁坠,再在网的两边扣上绳子,放到河里拉就成了。网可大可小,一般长不小于两米宽不小于一米。这网在海边都叫平网。

   秋季,是拉平网的好季节。这时,马蝇虾比较多,容易拉到。不过,在我们老家许多人家是不大拉马蝇虾的,一来嫌它费事,不值什么钱还要一大家帮着清拣。二来嫌它脏,杂物太多,如果劳动力不够就干脆不拣了,用它去喂猪。

   我有个邻居是拉平网的老手,人称石大爹。每到深秋,他就开始拉平网,少了他不要,多了才弄回家。有一次,一个下午他就拉了几十斤,老俩口又是洗又是拣,清理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到缸里撒上盐,盖上盖子就不问了。过了几天,再用东西搅搅。不到半月马虾酱就基本腌成了。

    腌制马蝇虾酱就是这样做的。而这放盐有学问了,放少了虾酱会臭,多了虾酱吃不上嘴,不多不少才正好。一般来说,在我们老家,马虾酱、蟹馇、咸丁鱼、沙光鱼干、海蛰,是过冬必不可少的。

   马虾酱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可香了。与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吃法也有好多种呢。有炒鸡蛋,蒸鸡蛋,清蒸。最好吃的吃法是,用一小碗的马虾酱,在里面放上油、葱、辣椒等,放到干饭锅一起蒸,那味道真是让人狠不得连舌头都咽下去。

   现在,人们很少在河里拉平网了,而是到海里用机器船去拖,加工也越来越是工业化了。最出名的工业产品是香港李锦记的马虾酱。但是,就像你到大饭店和小饭店吃菜一样,还是小饭店的好吃,因为小饭店的菜不是工业化作业。就如去年舅舅要我带马虾酱时我问的问题一样:台湾也能买到马虾酱,为什么还要我带呢?舅舅说得实在,外边的再好吃不如家里的,工业制品再好吃不如手工做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之所以喜欢家乡的马虾酱,是因为家里带去的马虾酱里,有着浓浓的乡情、乡味,有着他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思念。

    后来,我才知道,身为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的大舅爹,为什么家里的晚辈在八十年代跟他要书法作品时,他只写了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大概就是他思乡心境的写照吧。
   

    后来,我才知道,他送我几本诗集,在扉页上不写晚辈王绪年阅存,而是写乡贤王绪年阅存的缘故了,哪是他见到的不是一个晚辈,而是见到了老乡!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6: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兔子:2006-09-05 15:24:13

写得真有味道,既有马虾酱的味道,更有乡情的味道,看得我也想家了。虽然偶把爸爸妈妈也从老家拐到连云港来了,不过始终还是觉得人在异乡,没有真正“家”的感觉。前段时间时间回家,只待了一晚就匆匆赶回来了,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家好好待几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6: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河:2006-09-05 15:31:57

头儿是越写越有味道了,就如同这马虾酱、蟹渣,一点点咀嚼品味,才会体会到深处的那丝丝缠心的韵味来。在写法上也更简洁朴实,并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巧妙转换,不留琢痕。很多人在忆旧时,行文多在忆上,却难以将今随意随心地流注在文字间。

我小时在海边的亲戚家,看到他们踩虾酱,很有趣,海边渔民队和我们农业队换粮食中,虾皮、虾酱、鱼干子之类的最受欢迎,可以卷煎饼吃。而在秋天用海里的大对虾梭子蟹什么的换地瓜,只能换很少的地瓜,因为那时肚里没有油水,刮人。我记得我们家就曾把一大筐的蟹子煮熟弄碎了,喂猪了,真是暴珍天物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5 20:08 , Processed in 0.0764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