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793|回复: 5

[岁月留痕] 最美好的东西留给读者《海边纪事》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15: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储福金

  朋友转来连云港市《苍梧晚报》总编辑王绪年先生的散文集《海边纪事》,嘱我作序;并告诉我,王先生的散文,颇有特色,在江苏得过奖,上过“双年编”。认真拜读了《海边纪事》中的九十八篇散文作品,觉得朋友的举荐是有道理的。一是王绪年先生写《海边纪事》,有个经纬度。他把童年的感受和当今的认识,作为文章的经线,把记忆中的连云港海边和盐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俗现象、童年游戏以及过往时代的乡邻际遇作为纬线,编织起了一个生动可感、令人称奇的海边世界,完成了理性与情感的双向构建;二是从他的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他在写作时始终饱含激情,意趣盎然,文字虽不尚修饰,却很有力道、传神感人。应该说,《海边纪事》是王绪年先生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散文界的可喜收获。
  回忆和想像性创造,是文学创作的两种主要手段。王绪年先生的创作,无疑属于前者。也就是说,《海边纪事》总体上是忆事。可贵的是,王先生的回忆,能够站在当今的高度看待正在逝去的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这是一种姿态,一个现象。我们时代前行的速度,当得起“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这样的形容词。五十多年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曾经用“马儿呀,你慢些走,慢些走”来表达要好好看看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意思,却被批得不轻。那时候人们认为超英赶美的“多快好省”的速度,“马儿慢些走”怎么能够跟得上、看得清呢?而事实上,我得说,很多事物,要看得清楚些,还真得停下来,定定神,仔细看,才能够做到。否则,一味讲求速度的我们,终究有一天,会不知自己身为何物,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在我们这个时代,王绪年先生也许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对自己“叫停”的人之一。在我们前行的速度不断加快的时候,他停了下来,驻足回眸,看看那些正在绝尘而去的事物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应该被好好珍惜的东西,却被不经意地扔掉了。日月经天,曾照古人;江河行地,流淌的却不是昨日之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打捞和挖掘,都是难能可贵的。王绪年先生对于童年记忆的开掘,开掘的是正在逝去的生活,并将记忆最深、最难忘、最美好的东西为读者留了下来。
  当然,最令人回味的事物,常常是当事人亲历的;再久远,就不是回忆而是探寻了。亲历的必然亲切。而之所以令人回味,往往是因为它正在消失;而消失的东西,又有其必然要消失的原因和理由。我们的市场经济、工业及后工业文明,浸蚀乃至改变了农耕文明演进的版图。但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萦绕了我们多少辛酸、温情的生活记忆!从王绪年先生的文章中,你可以看到,他不是滞留在传统中不思进取的人,他同时在往前看。他的文章显示出来,他留恋和回味的不是落后,而是农耕文明方式中的衍生物———生活方式、情趣及亲情。必须承认,人类历史所伴生的每一种文明,每一种生产方式,必然伴生着一种人际关系和亲情方式,上下几千年概莫能外。而现代人的两难之处在于:一方面,我们必须告别某种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必须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逝去的生产方式的伴生物,也就是它形成的人际关系和亲情方式。这就是许多有识之士在前行的同时,又驻足、回眸、回味和缅怀的原因。而这一来一往的中间地带,就生长出了文学作品,造就了作家。
  我们所赖以生活的世界,在造就作家时,在历时性的意义上,常常要求助于当事人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海边纪事》中的九十八篇文章显示出,王绪年先生人生的阅历是丰富的,自我所获至的当代意识和综合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有厚度的。如他在《扣小鸟》中写道:“小时候,大人们就讲了许多飞禽的故事。说大雁能活几十年,通人性,它们有家有子女,谁要逮它谁就要遭到报应。”这就传递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依存的意识。《江猪油》中写到盐场留传的“江猪鱼”救人的动人故事,写到人们对海豚的“不捕不吃”,只有那不明原因死去的,人们拣了,才会利用它。“没想到江猪鱼生时与人和谐共存,还经常演绎救人的故事,死后还给人类留下奇妙药物。”你看,我们先人的生态意识是多么朴素,它总是伴生着传说在里面,美丽、善良而又哀伤。而事实上,那些逝去的传说与禁忌,是先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睿智之举,而文章也借此潜在地链接了人们现在的环境意识、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在使作品有了历史厚度的同时,也有当代意识的含量。再如《拣鲈鱼》,写贫困、辛酸生活中的惊喜,少年在意外拣了很多鲈鱼后,母亲慷慨地送了许多鱼给乡邻过年,而乡邻又送来肉、鸡和包子,字里行间透出的邻间纯朴的亲情与关爱,令人感动。再如《追鱼》写童年童趣:追鱼有功,“中午正好烧了一大碗,解了几天没吃鱼之馋。”但接着,“还是被大人狠骂了一回,因为格堰被跑坏了,大人们要花上一天工夫才能修好。”说吃的:《第一香》、《第一鲜》、《一锅烧》、《赛羊汤》、《鱼干菜》、《烤鱼干》、《原汁原味》、《三抱一》、《双丸会》、《鲜天下》、《泥螺美》,你会口角生津;说玩的:《乌骨船》、《蟹风车》、《贝壳字》、《大鱼骨》、《沙滩练字》、《玩湿地》、《追野兔》、《养小鸟》,你会跃跃欲试;说生产的:《看月赶海》、《潮汐歌》、《上大潮》、《退大潮》、《织鱼网》、《染鱼网》、《刻梭子》,你会如临其境;说民俗的《船上忌语》,说大自然知识的《鱼类防身术》,说历史思考的《谁是盐大头》……特别是当你看到《推虾皮》所富含的海边生活知识:如何推,如何做,如何吃;《钓沙光》中说典故,从垂钓说饮食烹调,炼出生活哲理;《推钩》说技巧,说历练,说饮食秘笈;《救命草》中说海英菜与盐民生活的深切关系;《香与鲜》中说农耕文明中物物交换;《过“跳”难》中说盐工工作的危险性;《挑小罾》、《扳大罾》、《拉兜子》、《打旋网》中说捕鱼工具折射的时光变迁、社会变化,反映海边人的智慧……你会感叹王绪年先生生活阅历的丰富,从他所叙述的海边人所特有的民俗现象和生活方式中,见证出历史变迁、物事沿革,透视出人心冷暖、世道炎凉,我想,作为读者,是应该感谢他让我们领略到了海边生活的乐趣、情趣与魅力的。尤其是《海边纪事》的终结篇《海之恋》,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王绪年先生:对于故土,王先生是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当下满街游走的矫情;王先生的作品,不是深入生活的产物,因为他就泡在生活里。
  我愿意向读者推荐《海边纪事》,是因为我相信,读者开卷之后,会发现这部散文集是个富矿,其中有历史积淀,有文化传承,有风俗民情,有物事迁沿;集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审美价值于一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肯定王绪年先生这样的散文作品,并且认为,作为乡土教材,《海边纪事》是十分合适的。
  是为序。

               (作者为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09-5-14 16: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书哪里有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把这本书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6: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行
我想看看
这是好东西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拥有一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2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我们每人一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16 00:21 , Processed in 0.0941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